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路径探析
2024-04-01白秋生
白秋生
[摘要] 革命文化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难以感知、体会、接受的情形,需要教师认真梳理革命文化类课文特点,通过“寻找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学习阶梯,强化革命文化类课文的语言实践,设计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探究专题”等一系列有效路径,让学生抓住语言运用特点体悟革命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与品质,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路径
小学语文革命文化类课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教学时教师要从文本特点出发,认真梳理革命文化类课文学习内核,及时为学生提供多层面的帮助,引导学生在关注人物与角色变化中,重视揣摩语言、勾连对比、有效归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能够突破知识盲点、学习难点,获得思维发展,在语言能力与精神品质上实现共同提升。
一、寻找革命文化类课文的学习阶梯
受年龄特点和知识体系的限制,革命文化类课文与小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容易打通,这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重视发力的关键所在。
1.在知识的盲点上做补充
革命文化类课文中往往存在知识盲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入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诗歌中表现延安人当时生活的词语如“土炕”“茅屋”“窑洞”等,还有地名如“延河”“枣园”等,学生即使不清楚具体内容,但也基本有大致的理解,不影响对诗歌的阅读,不属于知识盲点;而涉及延安精神表述的词语如“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就属于知识盲点,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拓展阅读进行了解,学生就搞不清楚词语的内涵,相应的诗句也就理解不了。当学生弄明白“南泥湾开荒”是当时延安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杨家岭讲话”就是毛泽东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革命文学与文艺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与方向,它们是延安精神的代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延安精神放到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理解,从而获得不一样的体悟。
2.在学习的难点上下功夫
革命文化类课文学习中的难点,通常体现在作者对革命文化的独特表达上。教师可以采用分析、比较、想象等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深入学习来形成对难点的有效突破。比如,在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诗歌中最突出的“冷”与“暖”的表达,引导学生借助影视资料片段深入体会:“冷”所在的诗句写的是泸定桥空荡荡的铁链横架在湍急的大渡河上,令人心惊胆寒,但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夺下了泸定桥;“暖”所在的诗句写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没有经过大规模战斗就顺利完成渡江任务。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难点进行攻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强化革命文化类课文的语言实践
革命文化类课文或讲述故事,或塑造人物,都是以语言为载体进行表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语言学习实践这个“牛鼻子”,以助力学生体会文本中表达的革命情感与革命精神。
1.在关注角色变化中体会形象
革命文化类课文中,革命者的形象是课文表达的重点所在,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会以高尚品质与情操影响、教育学生。对于这样的革命者,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先入为主地贴上标签,而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研读人物在事件中的变化情况,感悟人物形象。比如,在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人之常情”进行品读与体会:首先,着重关注毛主席的表现,“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让学生思考,毛主席是无话可说吗?不停地抽烟说明了什么呢?其次,联系下文进行资料补充,毛主席是革命领袖,也是一位儿子的父亲,在失去至爱(儿子牺牲)时,陷入了悲痛欲绝中,无法排解内心的痛楚只好借助抽烟,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表达自己的思念与哀悼之情。这样,学生就从毛主席身上的普通人情怀中体悟到伟人的高尚情操。
2.在揣摩语言重复中领悟表达
革命文化类课文在语言上往往有着独特的表达,有的深沉激昂,有的热烈奔放,作者总是选择恰如其分的语言来表达内容与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引導学生抓住这些独特的语言,领悟表达上的奥妙所在。以六年级上册《桥》为例,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吼道,并进行揣摩、探究:课文中老支书对儿子的两次“吼道”是一样的吗?如果不同,区别在什么地方?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后发现:第一次“吼道”,强调的是在纪律面前老支书的铁面无私;第二次“吼道”,是老支书命令儿子离开危险的洪水,希望儿子能够活下去,体现的是父爱。因为所“吼”的事不同,所以包含在“吼”中的内涵、情感也完全不同,正是这种不同,才充分体现出老支书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三、设计革命文化类课文的探究专题
教师在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学习专题的形式,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1.从学生兴趣出发设计探究专题
革命文化类课文,无论是写人物还是写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应根据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人物或事件)设计专题,以此开展任务群学习。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学生对长征故事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长征故事我来讲”专题学习活动,围绕《金色的鱼钩》,重组《马背上的小红军》《艰苦的岁月》《草地夜行》等文章形成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探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长征故事,在小组、班级内进行讲述展示。通过讲述长征英雄故事,学生获得对长征精神的深入领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领悟写成读后感进行交流,使长征精神在心中扎根。
2.从文本特点出发设计探究专题
文本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体现,如文本内容、文本题材、文本表达、文本主题等。在教学《黄继光》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观看的抗美援朝战争影视剧,围绕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英雄设计探究主题。对此,可以拓展阅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充分感受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保家卫国、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志愿军英雄的丰功伟绩。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红色课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QJH20221003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贾艳蓉.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22(26).
[2]吴舒莹,黄丹怡.革命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路与策略[J].中小学班主任,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