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研究
2024-04-01肖开模刘均敖永权
肖开模?刘均?敖永权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着学习情况评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内容多元统整,以及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等多方面的挑战。基于此,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应指向提升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作业提质增效,以及建设教学资源协同平台等价值目标。本文结合学校多年来的“生本课堂”实践探索,以课例研究的方式阐释“双减”背景下学校课堂教学变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教学变革;生本课堂;学习评估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做了明确规定,并表示要解决一些学校出现的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随后,国务院又进一步出台了《关于组织责任督学进行“五项管理”督导的通知》,其中就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的管理也做了相关要求。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从家长、学校、社会等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做了全面梳理,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双减”政策着重强调了要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减轻家长负担,纠正“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超前学习之偏,纠正校内与校外培训机构作业负担过重之偏。实则,“双减”期望减的是作业量、焦虑,回归的是教学的本质,要的是高效课堂。“双减”政策的实质,是对学校的教育办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双减”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与深远影响,然而也给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一、“双减”政策实施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挑战
1.学习情况评估的挑战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因此,在落实“双减”政策,科学合理地减轻学生作业量的同时,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具体而言,传统的考试评估更加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双减”政策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因此,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包括知识掌握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这就需要教师设计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的评估方式,例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由此可见,“双减”背景下传统的笔试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情评估的全部需求。教师需要学会使用更多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如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为了进行全面的学习情况评估,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这就要求学校合理规划课程安排,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各类评估活动。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评估工具和培训,以帮助教师适应新的评估方式,提高评估质量。
2.自主学习能力的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指导,而“双减”政策精神中的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则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指导和辅导能力,这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和指导的角色,而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双减”政策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依赖教师指导和要求,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和规划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信息检索等,促使他们逐步实现自主学习。同时,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主获取和利用学习资源。但由于地域和学校的差异,一些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资源,这也要引起重视。
3.教学内容多元的挑战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些学校可能会采取削减某些学科知识教学时间的措施。这尽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休息时间和缓解压力,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削减教学时间可能会导致教师无法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进而使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而限制了他们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不利于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成长。其次,减少教学时间也可能会拉大学生的学习差距。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进步速度。如果没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和资源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那么,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会进一步加劇,导致落后的学生无法赶上教学进度。推进“双减”政策时,应确保在减少课程负担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差距得到缩小。对此,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措施来实现,例如安排额外的辅导课程、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时间,以及提供专门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4.教学资源配置的挑战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和教育机构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保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然而,一些地区和学校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因此,如何更好地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是一个重大挑战。详细说来,学校首先需要考虑如何优化现有的教学资源。比如,重新安排教室、教师和教材的使用,以适应新的课程设置。同时,还可以通过购买或借用教育科技设备和软件,来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其次,需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需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会,提供相关的教学指导和资源,帮助教师适应变化并提高教学水平。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和分享经验,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融通。最后,学校还需要积极地与家长和社区合作,以确保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不仅需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提供配合与支持,也需要合理、适切地引入部分社会资源,提供补充性的教育资源,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经验积累。
二、“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方向
1.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不是“一减了之”,在压缩学科类校外培训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充分发展的期盼,就更加需要学校教育来解决。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养成良好品格的主渠道。由于学科知识教学时间被削减,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更高效地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当采用更灵活、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和案例研究等,以增进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迁移应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递,更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渗透德育、美育。因此,备好课就显得十分重要。备课要细化分解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程序,让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让复习课、新授课,练习、阅读有机结合,促進教学过程优化。除了常规的重难点知识外,还可以适当进行课外拓展。总之,优化备课环节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我们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自主、更充分、更高效。为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我们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或者以活动任务组建。学习小组的组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突破旧有学习模式,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实现作业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要求减少作业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作业的设计和安排也需要进行优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创新思考。这样一来,作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详细说来,在严控作业总量的同时,需要规范作业布置和作业内容,尝试设计分层作业、个性化作业。首先是学科组之间的协商,按照学科难易程度,合理分配好各自的作业量;其次,学科组应当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合理分配作业量,努力做到全年级统一,而不是班级的“单打独斗”。此外,教师还需要思考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可以将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实验、社会实践等多种类型作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4.建设教学资源协同平台
为了更好地兼顾教育公平问题,教育部建立了国家公共教育资源平台,以免费的形式向教育不够发达的地区供给优质的学习资源。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另一方面,为了应对教学资源配置的挑战,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教学资源协同平台,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该平台主要具备教师分享优质教学案例、教材和教具的库存、学生互助学习的社区等功能。通过教学资源协同平台,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则可以分享学习经验和资源,促进彼此的进步与成长。
三、“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校本探索
从上文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早在2003年,学校就开始关注个性化教学问题,由此提出了“生本课堂”这一理念。“生本课堂”是指从生命本身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从而发挥教育本身的魅力。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本位,我们立足教材核心知识、概念,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社会生活情景,进行主题项目设计,统筹推进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1.“生本课堂”的整体设计
“生本课堂”要求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强调实践性的经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具体来说,往往以某一学科知识点为中心,形成跨学科模块式设计,体现科学、技术、社会和人文的有机结合。“生本课堂”的整体设计,需要在课程的综合背景下考虑。总结起来,就是需要在设计中考虑清楚这个设计体现了什么价值追求,具体要达成什么目标;是学术类的活动,还是体验实践类的活动,抑或是综合类的活动;实施起来时间轴是怎么样的,学习任务如何分配,如何监管组织,有什么硬件要求;评价什么(内容)、怎么评价(方式)、如何区分好坏(标准)。在实践中,不一定上手就做到要素齐全,但在推进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完善和修改,以符合课程的内在和外在的规定性。
2.“生本课堂”的具体实施
“生本课堂”的分学科实施,从推进方式来讲,从简便易于上手来讲,首先就是在学科中渗透;其次是进行生成呼应。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推进,这是最为简便的组织实施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某个知识点深化、发散。将课堂教学向课后延伸,把社区、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任务组织形式的区别,大致可以分为课后实践作业、周末(小节假日)实践调查、寒暑假社会实践三种形式。这样就可以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学科科学体系和学生自我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能力素养的提升。
例如,下面以“传统中国”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第一,布置课后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所学,梳理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发展的阶段特征,形成时间轴图。鼓励通过小组合作,将时间轴图进行个性化和艺术化表达。巩固书本知识,深化理解,为后续活动做好准备。第二,设置周末调研,让学生利用周末、小节假日时间,基于“现代化”理念,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进入社区、工矿企业,紧扣产业结构、人口迁移、多元文化、文化保存、家庭特征、托儿养老等主题进行探访调查,并对其中的特征作初步提炼,形成调查报告。然后利用上课时间公开展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总结,教师进行补充、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鲜活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补充寒暑假实践。要求学生回家采访自己家里的一位(几位)长辈,书写采访报告、调研报告,从身边的“社会小人物”的视角来反映中国近代、当代历史的变迁,并择优推选学生参加省市级相关比赛。如此一来,不仅落实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眼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本课堂”还需要生成呼应。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通过主题建构的方式做出回应。理想的状态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连环式的主题推进,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得到极大满足。从学科实践的语境上设想,往往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对如何将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存在疑问,就此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及时地设计开发主题式微课程进行回应,并且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在此基础上,学生形成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提问,教师继续回应……以此反复轮换。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教师”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
例如,在高中历史“法国大革命”一课教学中,学生对路易十六被处决印象深刻,产生了进一步了解的想法。对此,可以指导学生整理问题清单,帮助学生查找资料,形成自我认知;继而让学生找其他学科老师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判断和指导。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形成了一个循环的过程,即学生生成问题或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产出”做出回应或指导。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0年度重大资助项目“重庆市‘生物学科普与科学实践课程创新基地”和重庆市南岸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委托课题“‘双减背景下普通高中‘五项管理具体实施有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WT-03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樊丽萍,张鹏.“双减”要减的是对教育的急功近利之心[N].文汇报,2021-08-11(02).
[2]丁学东.“双减”落地还需学校给力[N].人民政协报,2021-08-18(09).
[3]成欣欣,张爽.“双减”背景下校长领导力的提升[J].湖北社会科学,2023(03).
[4]尹国东.四步教学框架,践行生本课堂[J].中小学班主任,2021(24).
[5]杨晶晶.进阶式学习:让学生潜能尽释——论王君写作课的生本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26).
[6]高琳琦.“双减”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推荐策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