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示疗法模式对小儿消化内科患儿心理状态及疼痛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4-03-31李彦萍薛生霞肖珍娟

婚育与健康 2024年4期
关键词:疼痛程度

李彦萍 薛生霞 肖珍娟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消化内科暗示疗法模式对患儿心理状态及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小儿消化内科患儿100例,分为常规护理模式组和暗示疗法模式组,各50例。结果:暗示疗法模式组患儿的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伴餐后加重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角色、情绪、运动、交流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Fbg、D-D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结论:小儿消化内科暗示疗法模式能够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将患儿的疼痛程度减轻,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消化内科;暗示疗法模式;疼痛程度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uggestion therapy mode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ain situation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patients

LI Yanping, XUE Shengxia, XIAO Zhenjuan

Gansu Provinci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Gansu Provincial Central Hospital), Lanzhou, Gansu 7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uggestive therapy in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ain situation of children. Methods: 100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with 50 cases. Results: The appetite loss, upper abdominal pain and discomfort, fullness with postprandial exacerbation, anxiety score, depression score, and pain score of the suggestion therapy group were all lower. The role, emotion, movement, and communication scores were higher. The Fbg and D-D water levels were on average lower.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safety events was low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suggestion therapy model in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can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children and reduce their pain level,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Suggestive therapy mode; Pain level

功能性消化疾病是一组症候群,在临床极为常见。现阶段,其患病率与复发率均较高,同时,患儿生理与心理随着疾病反复发生发展均有巨大变化发生,严重干扰了患儿早日康复。与一般患者相比,儿童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自身病情、相对较小的年龄,其个性化护理需求在目前小儿消化内科病房护理质量作用下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需要护理人员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方法[1]。本研究统计了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小儿消化内科患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小儿消化内科暗示疗法模式对患儿心理状态及疼痛情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小儿消化内科患儿10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为常规护理模式辅以暗示疗法模式组(暗示疗法模式组)、常规护理模式组两组,各50例。暗示疗法模式组,年龄2~7岁,平均年龄(4.45±1.23)岁,女25例,男25例;常规护理模式组,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0±1.15)岁,女24例,男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纳入标准:①均具有齐全的病例资料;②均具有正常的言语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有视力及听力障碍;②有先天性心脏病。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模式组 将整洁、干净的住院环境提供给患儿,将医院及周边环境介绍给患儿及其家长,使其尽可能快地适应,将陌生环境引发的恐慌感减轻。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提醒患儿家长让患儿按时按量服药,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督促患儿家长让患儿保持均衡营养摄入,主要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将患儿勤洗手的意识培养起来,对交叉感染的发生进行预防。鼓励患儿适当运动,为肠胃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对患儿症状进行改善,将患儿痊愈速度加快。

1.2.2 暗示疗法模式组 ①将环境主动介绍给患儿及其家长,将解释工作做好,并将小儿消化内科疾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介绍给患儿及其家长,将其顾虑有效消除,使治疗顺利进行得到有效保证。②将心理支持提供给患儿,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将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使患儿将治疗顺利完成。③保持自然的表情,微笑面对患儿,在接诊过程中保持认真和蔼的态度、从容不迫,使患儿及其家长将信任感产生。④将患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起来,多接触并夸奖患儿,使患儿对治疗进行主动配合。⑤与患儿沟通,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对患儿进行鼓励、关怀,使患儿放松精神,将治疗顺利完成。⑥开始治疗前督促患儿放松精神,深呼吸,并告诉患儿你很棒、你很勇敢,使患儿主动配合。如果患儿有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则督促患儿深吸气,将患儿手紧握住,或以轻柔的动作对患儿头部进行抚摸,帮助患儿镇静,并将患儿注意力转移,对患儿紧张心理进行缓解,使其放松全身肌肉,从心理上将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消除,使患儿将战胜恐惧的信心树立起来,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对上述暗示技巧进行熟练掌握,另一方面保证操作技术娴熟,从而将暗示作用提供给患儿;⑦治疗后告知患儿家长在麻醉药物过后30min让患兒进食,如果患儿接受活检,则在2h后让其进食温凉流质食物。术后患儿会有咽部疼痛或不适出现,告知患儿家长不必紧张,短期内会好转。对患儿呕血、便血等活动性出血发生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并对患儿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

1.3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①症状评分。包括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伴餐后加重3项,每项0~5分,表示无~严重[2];②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分别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简易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角色、情绪、运动、交流4项,每项0~25分),总分分别0~100分、0~10分、0~100分,表示无~严重、无痛~剧痛、低~高[3];③凝血功能。包括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④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评分、心理状态、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伴餐后加重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伴餐后加重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暗示疗法模式组患儿的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伴餐后加重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凝血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角色、情绪、运动、交流评分、Fbg、D-D水平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角色、情绪、运动、交流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Fbg、D-D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暗示疗法模式组患儿的角色、情绪、运动、交流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Fbg、D-D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暗示疗法模式组患儿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4.00%(2/50)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26.00%(13/50)(x2=9.490,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消化内科患儿在疾病、社会环境、生活压力、经济条件等影响下会伴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及时排解,那么就会增加疾病治疗难度及护理难度,加重患儿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促进其他生理疾病的发生甚至造成患儿死亡。有研究表明[4],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具有较高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有严重焦虑抑郁心理存在,具有较高的焦虑症与抑郁症发生率。有研究表明[5],暗示疗法模式能够将小儿消化内科患儿的负性情绪显著减轻,对患儿疼痛进行缓解,使患儿对治疗与护理进行主动配合,对患儿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并将治疗时间有效缩短,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将患儿痛苦减轻,具有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暗示疗法模式组患儿的食欲不振、上腹疼痛不适、饱胀伴餐后加重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角色、情绪、运动、交流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组,Fbg、D-D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说明暗示疗法模式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将患儿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对患儿疼痛进行有效缓解,将患儿疼痛程度显著减轻,将良好的基础奠定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对患儿病情恶化进行预防,有效指导临床治疗。原因为暗示疗法模式下患儿在住院期间接受正确的临床治疗与护理,适当休息、合理饮食,能够逐渐改善患儿病情,进而有效改善患儿焦虑抑郁症状,从而使患儿保持正常的心态。本研究结果还表明,暗示疗法模式组患儿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模式组,原因为暗示疗法模式通过将积极按时提供给患儿,将其疾病症状有效减轻或消除,护理人员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微小的眼神,或触摸患儿肢体安慰,对患儿来说均有暗示意义,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贯穿,能够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使患儿在治疗与护理操作中无不良感受,特别是如果患儿具有显著的心理依赖感与易感性,那么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具有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消化内科暗示疗法模式能够对患儿心理状态进行改善,將患儿的疼痛程度减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莎莎,王莉.无缝隙护理在小儿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864-865.

[2] 欧阳瑜瑜.流程化护理在小儿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23): 147-150.

[3] 陶春艳.探讨综合护理对小儿腹泻患儿胃肠功能的影响[J].妇幼护理,2023,3(4):876-879.

[4] 王凡,张莉.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儿肠炎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药店周刊,2021,30(49):116-117.

[5] 张婷,沈青.基于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胃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药店周刊,2021,30(49):134-135.

猜你喜欢

疼痛程度
早期综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急性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探讨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门诊换药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
疼痛护理和临终关怀对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干预与耳内窥镜下鼓膜穿刺疼痛程度相关性分析
脉冲射频应用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个体化护理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效果
规范化护理对癌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自我管理效能的作用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对4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程度影响观察
国际助产新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100例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