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汗法治疗寒邪闭阻型高血压经验总结

2024-03-31何学琴马雯琦

婚育与健康 2024年4期
关键词:汗法阳气高血压

何学琴 马雯琦

【摘要】高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值一直高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单纯西药治疗高血压有诸多局限性,常需长期用药,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依从性降低。中医治疗高血压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经过对临床上高血压患者病因的总结,我们发现有很多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寒邪侵袭有关,在治疗上运用发汗的方法以求正汗出,使邪从汗解,常常能取得较好的降压效果。现将汗法治疗寒邪闭阻型高血压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汗法;正汗;阳气

Khan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old evil closed resistance hypertension

HE Xueqin, MA Wenqi

Hebei North University, Zhangjiakou, Hebei 075000, China

【Abstract】Hypertension is a kind of disease in which the pressure of blood to blood vessel wall is alway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value.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has many limitations, often need long-term medication, increas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resulting in decreased compliance. We have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ter summarizing the etiology of hypertension in clinic, we find that man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re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of cold pathoge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piration, the method of positive perspiration is used to relieve the evil from perspir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reating hypertension of cold pathogen blocking type with sweat therapy.

【Key Words】Hypertension; Sweat; RightSweat; Yang Qi

高血壓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承受的家庭、社会的压力增大,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重要诱发因素。积极的治疗高血压,探索高血压的最有效治疗方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高血压患者寿命,已经是医疗界的研究热点。高血压在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命名,由于其临床表现常为眩晕或头痛,故为将其归为“眩晕”“头痛”的范畴。高血压的发病与情志失调、劳逸过度、饮食不节、禀赋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多个致病因素相互作用在气血阴阳不同偏倚体质的人身上,出现阴阳失衡,气血逆乱,风火相煽,痰瘀互结,从而形成高血压病。疾病本质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在下为肝肾精气之亏虚,致肝木阴虚阳亢,虚风上扰,致脾胃运化无力,难以化生精微,致气血亏虚,不能上乘营养清窍等,出现上实如头晕、头痛、头昏、头沉等症状。但临床并非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采用滋肾平肝潜阳的治法均能起效,经过对高血压患者的病因的总结,我们发现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病与寒邪有关,使用发汗祛邪的治法治疗寒邪闭阻型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

1 汗法治疗高血压的机理

汗法,就是通过发汗去除病邪的治疗方式。“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阴阳和而后汗。”汗法就是通过发汗调和阴阳,最终使邪从汗解[2]。使用发汗祛邪的方法治疗寒邪闭阻型高血压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机理:其一寒性收引,易伤阳气,寒邪侵袭机体造成腠理郁闭,汗液无法外排,血管内液体增多,对血管壁压力增大,造成血压升高,另外寒邪侵袭则经脉血管拘挛,又进一步加重了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致使血压升高,故采取发汗祛邪的治法,使寒气得以去除,营卫得以调和,腠理得以舒达,毛孔开阖有度,汗液正常排泄,经脉血管舒张,血管张力下降,血压恢复正常。其二运用汗法宣发肺气,可以使肺更好的发挥其“主治节”的功能,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使血脉畅通,血压下降。《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治节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治理和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治理和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和调节津液代谢。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呼吸运动:肺主既主呼吸之气又主一身之气,既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又主一身之气的运行,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宣发肃降作用,将人体代谢产生的浊气呼出体外,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是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与脾胃吸收化生的水谷之气合成宗气,主一身之气的运行是肺将宗气通过宣发肃降作用运行至全身各处,同时将卫气输布于体表,而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气行推动血行,气机阻滞则血脉不通,血压升高。肺主持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通过宣发作用,将人体的水液向外散布于全身各处,对全身的皮肤毛孔起到一个滋润濡养作用,这里肺对于汗液的排泄起着调节作用,正是肺的宣发作用将卫气输布于体外,从而对汗孔的启闭起着决定性作用:肺气宣发,汗孔打开,肺气肃降,汗孔闭合[3]。

2 论正汗

正汗与邪汗是相对而言的,有关正汗,《伤寒论》中桂枝汤的调服方法中详细论述了正汗出的表现不是局部汗出,也不是大汗淋漓,而是遍身持续之微微汗出。其中又记载,服用桂枝汤需饮热粥以鼓动阳气助正汗出。桂枝汤本身便有自汗出,但仲景仍然要发汗其原因实则为,桂枝汤证本身之自汗为营卫失调,阴阳不和之邪汗。而服用桂枝汤后的汗出是营卫调和之正汗,二者性质迥然不同。故正汗的标准为:微微汗出,遍身皆出,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减脉和身静。在疾病过程中正汗出则预示着,腠理疏通,阴阳调和,病去正安。章虚谷认为:测汗,可以审查机体气血津液是否充足及气机是否畅通。因此,正汗对疾病的治疗及病情顺逆的判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素问·评热病论篇》云:“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自生。”说明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从无汗到汗出,从邪汗到正汗是疾病向愈的表现;不汗出或汗出而症状没有减轻或又并发它症,是病情加重的表现[5]。

3 正汗出的机理与条件

正汗即阴阳调和之汗,《内经》云:“阳加之于阴谓之汗”,阳气通过三焦输布于人体腠理毫毛,蒸腾阴液,方能汗出。李士懋老师认为所谓正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汗出有源即人体之气血阴阳充足,二是阴阳升降出入之道路通畅。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依赖于气血津液的濡养,此时气血津液既要储量充足,又要运行协调。气血津液在发挥其濡养脏腑,保证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过程中被消耗,又在脏腑的正常运行中源源不断的从食物中汲取而获得补充[6]。阴阳升降出入的道路通畅是汗出的另一个重要条件。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阴阳升降出入的道路是什么。《灵枢.本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此处说明,人体之根本肾阴与肾阳是通过三焦在人体循环的,同时也能输布到人体的腠理毫毛。

4 汗法的临证应用指征

李士懋老师认为寒邪侵袭的指征有三。一为恶寒,二为身痛,三为脉痉即脉沉弦拘紧。临床上并不是三症悉见才使用汗法,而是但見一证便可,不必悉具。寒邪侵袭,阳气被遏,不能发挥其温煦体表的作用,故恶寒,如本阳虚之体,又赶寒邪直入,则在恶寒的基础上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人体的血脉经络系统遇到寒邪会拘挛收缩,则在脉象上表现为沉弦拘紧,呈一种痉挛的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的气血凝滞,寒邪侵犯人体的肌表,肌表被寒气郁闭,气血不得外达,故此时脉并不浮,反而呈现沉象,若寒邪犯里,必因机体阳气本虚,使寒邪直入于里,则脉沉弦拘紧之中,又兼无力。中医认为导致疼痛的原因不外乎两种:不通则痛,不荣则通,一为气血滞涩,二为脏腑组织失去气血之濡养。汗法的适应症引起的疼痛是寒邪侵袭人体使血脉收缩拘挛,导致的不通则痛。正因寒主收引凝滞,使血脉拘挛、收缩,造成血压的升高。故降低血压的方法是解除血脉的收缩状态,使气血运行协调,营卫调和。

5 辅汗法

所谓辅汗法就是指服用发汗剂后仍不汗出,需加用一些辅助汗出的方法以求汗。李士懋老师指出辅汗三法是:连服、啜粥、温。使用辅汗三法的作用主要是:助药发散之力;调节出汗的程度,使药后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而不至大汗淋漓损伤阳气;保护胃气,增强正气。但辅汗法也应根据病情及所用方剂的具体情况加以应用。桂枝汤有补益作用,发汗之力又弱,所以要用辅汗三法。应用桂枝汤类方时也应使用辅汗三法,但如果使用桂枝汤的目的不在于发汗,而在于调和营卫,作为和解剂使用时不用辅汗三法,或者三法并不全用[7]。麻黄汤、葛根汤等属于强发汗剂,应用时并非辅汗三法皆用,仲景明确指出,服药后不需啜粥。但临床中若感寒较重,使用麻黄汤、葛根汤后仍不汗出,也可酌情使用辅汗法。

6 汗法的禁忌证

6.1 内热者忌汗

《伤寒论》指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汗自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温病本为里热炽盛,蒸腾津液,此时再用汗法,不仅疾病难随汗解,反助热伤阴,转为风温。热盛蒸腾鼓荡气血故脉阴阳俱浮,热蒸腾津液外出故汗自出,热盛伤津耗气故身重,热盛扰神则多眠睡,热盛犯肺则鼻息必鼾,热盛扰心则语言难出。故真正意义上的温病是忌汗的。

6.2 正虚者忌汗

正虚忌汗针对的是单纯的发汗而不配合扶正之品,即正虚的里寒证,忌单纯汗法,而要配合扶正之品。如气虚之人采用益气发汗法,阴虚之人则滋阴发汗,血虚之人养血发汗等等,临床应根据病人正虚的不同情况辨证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

6.3 阴血已伤者不可发汗

津液是汗的来源,伤阴者津液已伤,津液已伤者又发其汗,则阴血必伤。伤寒论中淋家、疮家、 家、亡血家、咽喉干燥者等不可发汗,都强调津液阴血已伤者不可发汗,发汗必夺阴[8]。

8 结语

汗法是通过发汗祛除外邪的治疗方法。发汗祛邪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和机体阴阳以求正汗解邪。所谓正汉即阴阳调和之汗,有四个判断标准:一为微微汗出,不能过汗、大汗,也不能不汗出或汗出不畅;二为遍身汗出,而不是局部出汗;三为持续不断的出汗,一般以汗出3~5h为宜;四为随汗出而热减脉和身静。汗出有源,阴阳充盛;阴阳升降出入的道路通畅,是正汗出的必要条件。服用发汗药后可以根据辨证加用辅汗三法即:啜粥、温覆、继服,以求正汗出。汗法不仅可以治疗表证,对于寒邪闭阻引起的高血压同样可以应用汗法治疗,但临床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辨证,阳气不足的要温阳发汗,阴虚的滋阴发汗,气血不足的益气养血发汗。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2] 周明德,黄舟,王方,等.“温病汗法”之我见[J].江西中医药,2015,46(8):7-9.

[3] 李士懋,田淑霄.汗法临证发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0.

[4] 朱方石.《内经》辨汗探赜[J].浙江中医杂志,1990, 25(10):462.

[5] 王凤仪,赵党生.邪汗与正汗解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9,26(6):6-8.

[6] 李今庸.精、神、气、血、津液的内在联系[J].中医药通报,2018,17(4):710.

[7] 胡希恕,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50-451.

[8] 李士懋,田淑霄.汗法临证发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14.

猜你喜欢

汗法阳气高血压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全国高血压日
基于“给邪以出路”探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思路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
针灸“汗法”考略
汗法应用之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