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智传播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2024-03-31崔素玲吴炫蓉

对外传播 2024年3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

崔素玲 吴炫蓉

【内容提要】数智时代的融合发展以空前的力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以数智传播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仅已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成为引领未来、走向全球的重要战略。为更好地顺应数智革命的发展潮流,必须融合文化、技术与制度等多维度视角,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数智传播力的不断跃升。与此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将公民数智素养和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关切,来更好地应对由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从而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可持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数智传播 对外传播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植于对内传承与对外交流的交融之中,是诞育于中国的文明,更是拥抱着世界的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日省月修中继往开来,于和平发展的底色上兼收并蓄,在波云诡谲的时代浪潮中历久弥新,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内涵,坚定并深化文化自信,增强并展现文明担当。在数智革命的推动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与共享展现出跨越物理时空的特性,形成了一种重塑文明传播形态的力量。数智传播力的建设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并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必要手段,也是中国话语权提升的关键,还是引领和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裹挟数智革命的浪潮,正在加速推进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面向未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了重要的探究内容。

一、数智传播力的形成

数智传播力源自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数智技术运用中得以淬炼提升,并依托数智传播制度有序运转,是文化、技术和制度的综合作用成果,也是新时代国际人文交流的實践承载,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未来抓手。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数智传播力的源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①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内生与外融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包容的开拓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化催生了内生现代化,重新审视了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叙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独特的文化注入于现代化进程中,并与国家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从而让中国式现代化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外融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思想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文明不仅积极吸纳了众多外来文化的精髓,更坚守了自身的深厚文化根基和核心价值观念,逐步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从最初的掇菁撷华,再到如今的勇于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积极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和全球文化的优秀元素。融合与创新的过程让中华民族在现代世界中逐渐找回了自己的独特声音,凝聚了更为坚定的文明自信,为其在数智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强大的根基。

(二)数智技术运用是数智传播力的淬炼动能

在数智革命背景下,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精准、高效和广泛。与此同时渠道、技术、内容、思想等方面正在经历融合性的变革和发展,不仅拓宽了数智传播力的影响范围,还为其深度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性。

数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传播结构由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向互通网状流通格局转变。这种转变使得传播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更加活跃,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网络,激活了信息的多向流通和互动。数智技术的运用也重塑了传播范式。在智能算法的赋能下,精准性传播范式应运而生,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和个性化定制。这种传播范式极大地提高了数智传播力的效率和影响力,使其能够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数智技术的运用还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内容革命”。数字技术的叠加性应用为具象化、立体化、沉浸化的场景提供了可能。这种场景样态的革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生动、形象且具体,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数智传播制度是数智传播力的运转基石

数智传播制度是基于数智技术建立的一系列社会规范和准则,旨在保障数智内容的合理运用和有序发展。中国愈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数智传播的规则制定和协同合作中,也为数智传播力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和强大的保障。

数智传播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和约束各种数智传播行为,保障国际数智传播的有序进行和高效运转。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形成了中国数智传播平台监管的三大支柱。这三项规章与此前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法》共同构成了初步的中国数智传播制度体系,对于规范和引导我国数智传播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也将在未来在逐渐强化科技伦理风险的防控,对于防止数智技术滥用、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制订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化准则,能够有效规避数智传播过程中的混乱与不一致性问题,确保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智传播实践均符合国际公认的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从而实现数智信息的高效传播与交流。数智传播制度还可以推动全球数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球的数智传播提供更为清晰、明确、规范的指导。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推动建立国际化的数智传播制度,可以为数智传播力的稳定运转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数智传播力所面临的发展挑战

在国际传播的实践中,数智革命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广泛和多样化。这种变革对于数智传播力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当前不平衡的国际传播结构已经成为了中国提升数智传播力的强大掣肘。面对深刻变局,如何应对挑战并重构国际传播格局,是新时代数智传播力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文化惯性挤占作用空间

数智传播力兼蓄了世界各地的文明精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彼此交融、相互影响,促进了全球的多元化发展。然而不同的国家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差异形成了全球传播格局的不平衡。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媒介在全世界不断强化影响力,数个世纪以来逐渐渗透、规训并试图统一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认同,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了霸权主导地位。当前国际传播秩序以西方为中心,形成了牢固的路径依赖。这种局面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难以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与地位,无法有效挑战并打破既定的叙事范式,进而难以为本土文化开辟新的表达途径。这种文化惯性构成了对数智传播力作用空间的严重制约,阻碍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真实风貌的有效呈现,并影响了中国世界观和发展观的广泛传播。

(二)技术局限阻碍竞争突围

颠覆性技术能够取代现有主流技术,并改变已有的竞争格局和竞争规则。人工智能的突破性发展让数智时代的大国传播博弈进入了由技术竞争驱动的全新赛道,其核心是“大模型训练能力+公共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公共计算能力”的竞争,比拼的是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专业化的技术,来最大化地挖掘信息要素中的价值。然而,中国于这一进程中在技术领域面临市场、芯片、数据等方面的挑战。智算中心的分散建设导致市场割裂,削弱了大国大市场优势的发挥。在这种分散的布局下,各个智算中心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合作,导致人工智能企业的培育、生态的建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制约。此外,当前数智技术领域仍主要由以美国为核心的发达国家政府机构、私营企业所主导,带有对外技术遏制和技术“脱钩”的偏向。②高端芯片出口管制也进一步降低了算力性能,增加了技术风险。同时,中文大模型面临數据不足、质量不高、处理能力弱的局限。我国的创新生态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创新型企业群体涌现。政府在支持新业态、新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以技术赋能数智传播力。

(三)多元主体争夺制度话语

数智时代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多元化、交叉融合的特点,各种媒体平台相互交织,使得信息可以在不同的渠道中快速传播。同时,传播链条中的核心由普适化的大众群体向异质化的个体转变③。更多的个体和组织能够参与到数智传播力建构及规范的过程中来,使得治理更加民主化、平等化、高效化。然而,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体系也面临着争夺制度话语的挑战。协调国内不同主体间利益关系至关重要,需建立有效机制来平衡各方利益。同时,国际数智治理机制共识缺失,互信建立困难,导致各国治理战略存在差异化和冲突性。发达国家已主导国际数智规则与资源,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争取平等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巨大挑战。

三、数智传播力的未来建构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外传播领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各国都在积极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和应用,旨在提升本国在对外传播领域的竞争力。面对“西强东弱”的不平衡国际传播结构,亦步亦趋难以实现超越,只有充分善用自身优势,因势利导才能弯道超车。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与此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崇高视野,也有中华文明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④这些都为中国在数智传播力层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面对机遇与挑战,需以坚定信念、前瞻视野、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

(一)塑造数智文化意境

意境蕴于中华文脉,能够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超脱西方传播秩序桎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更好的对外传播。

数智文化意境的第一层是以数智技术为手段,以数智技术为用,深析受众之行为、好恶及反馈,以知其需求、兴趣及文化背景,预测市场趋势和风险,优化制作和营销策略,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定策以展中华文化于海外,探索文化“出海”的多元模式与场景,渐引中华文化元素入国际受众的认知中,实现自适应精细定制化信息推介;第二层则以数智技术造境,引人入胜,触发情感共鸣。借探索之机,以沉浸式环境、与虚拟角色互动、在线实践等方式,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以更加生动、形象、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海外受众,形成主动探索中国文化内涵的氛围;第三层乃境通天然,于思、情、境之协调中,注重从文化内涵出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实现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使二者相得益彰,从而开辟更潜移默化的传播途径,融合中华现代文明元素与异域文化,使之愈加自然流畅、深入人心。数智平台“Reelshort”以中式故事逻辑为内核,加之本地化情境渲染,并辅以数智传播手段在市场上大获成功,此足见塑造数智文化意境的重要性,也开辟了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新思维和新场景。

(二)建设技术融合生态

技术深刻影响了信息传播系统内部诸要素间的互动机制。为推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需打破单一技术局限,构建跨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技术生态系统。技术深度融合与创新将提升数智传播的速度、广度、精度和深度,创新传播方式和业态,从而增强数智传播力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构建强大的技术融合生态,需以算力供给体系为基石,以算法创新和多元传播渠道为动力。应整合全国资源,打造多元混合算力供给体系,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算网调度平台。算力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圈涵盖基础电信、企业数据中心、云服务、绿色节能等领域,应以国产化并网算力调度和边缘应用为方向,形成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算力供给,并注重绿色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推动算法创新,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使传播内容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增强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应运用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拓展包括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业态,提高传播覆盖面和到达率,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

(三)打造韧性数智治理

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了广泛的社会连接,而人工智能的普及导致决策单元分散,需全方位治理结构整合资源,提升治理效果。增强的社会和市场机制可高效承担公共服务,传统中心科层治理将转变为多元、平等、高效的动态网络治理。政府在新体系中应与其他主体合作,共建开放、包容、平等的治理环境。

同时,面对数智传播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竞争,中国不仅要在国内层面建立完善的数智传播制度体系,还要积极参与如国际软法、行业规范以及伦理共识等国际规范的制定。这有助于传播中国声音和经验,为全球数智传播治理贡献智慧。中国应广泛参与多边平台的数智传播国际治理规范讨论,积极表达中国立场,指导对接国际规范,为建立跨国协调仲裁组织出谋划策,并坚定“人机价值对齐”立场。可以《“中國+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为范本,从南南合作出发,深化和拓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合作,提升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数智传播技术和应用能力,共同应对发达国家的垄断和控制,促进全球数智传播秩序的均衡发展。

(四)培养优质数智公民

在数智文明中,个体面临更多信息冲击和观念选择。缺乏主体性思辨易全盘接受算法推荐信息,忽略真实性和逻辑思考。培养公民数智意识、思维和能力,具备独立思辨和自我学习能力,可更为有效地推动中华文明价值的全球传播,为提升现代文明数智传播力提供有力支撑。

为增强公民数智技能与道德素养,有效传播中华文化于世界舞台,应发挥全社会的力量构建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培训体制。对于在校师生,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应当设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既含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尖端科技之智,亦深涉人文社会之域。不断培育学生在算法设计、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应于教育中强调人文精神与道德底线,使技术进步与社会进益并行不悖。这不仅将有助于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传播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还将全面提升下一代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同时,政府应当大力倡导、鼓励并开展多样化的教育项目,以满足公民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特别重要的是,要将人工智能与教育平台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先进的数智技术,为公民提供丰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创新活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此过程中,还需强化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公民在数智领域的安全意识。

结语

浪潮汹涌而来的数智革命,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处理方式,更重塑了整个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引领世界进入一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的新时代。而数智传播力正是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催化剂。为了更好地适应数智革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需要提高对外传播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探索发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潜能,建设有益于产业协同发展的技术融合生态,并打造具有韧性的治理制度,来搭建数智传播力的“骨架”;另一方面,要把中华民族兼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现代文明观融入到数智文化意境中,加强对外传播的引导性。而这就需要注重对广大公民的数智培养和塑造,来构筑数智传播力的“血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数智传播效能,逐步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速推进全球治理秩序的重塑,全方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崔素玲系韩国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吴炫蓉系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科研助理

「注释」

①杨耕:《深刻理解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光明日报》2023年8月28日,第5版。

②张东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现实困局与中国方案》,《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6期,第164-172页。

③公宣迪:《数智时代传播范式、理论与实践的变迁与重构——以计算传播学的研究视角为例》,《青年记者》,2022年第12期,第28-30页。

④邢丽菊:《历久弥新 绵延不断: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繁荣发展》,《人民日报》2023年8月14日,第9版。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
基于电视媒体的中原文化旅游对外传播路径探究
新媒体时代区域媒体对外传播的创新和转型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 创新对外传播
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讲好中国故事
媒介融合背景下合肥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