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校外成长共同体的教师角色定位*

2024-03-30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关键词:共同体队员辅导员

刘 莉

(合肥市翡翠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要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各自的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两份意见都指出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家校社务必协同一致,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未来的“当家人”。校外共同体活动的开展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创设了支持环境,也促进了“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校外成长共同体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以家庭、小区、社区活动中心、社会研学场所等为场地,以开展“五育”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按照居住就近为主、自愿参加等原则成立的学生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有共同的发展愿景,制订活动计划、活动主题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同一共同体中的成员互相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对此,在校外成长共同体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深化角色认同,明确角色定位,充当规划校外成长共同体小队的组建者、活动主题的收集者、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沟通者、整合协同育人力量的组织者。

一、规划小队成立的组建者

创设校外成长共同体,是为了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价值,有效落实“双减”政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生活平台。学校共同体的组建以班级成长共同体为单位,班级一般以小队共同体为单位。组建一个完整的小队有以下几个步骤可供参考。

第一步,分配队员。为了方便活动的开展以及保证活动效果的呈现,通常本着居住就近原则,同一小区或临近小区的学生自愿组成小队。在居住就近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组内成员能力的均衡和个性特长的互补,同时也要关注小队之间家长资源的协调。

第二步,推选队长。小队成员分配好后,接着教师就要组织队员选出队长和副队长,可以民主投票选举,也可以毛遂自荐。队长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是小队的核心和灵魂人物。

第三步,确定队名。队名由小队成员一起商议,可以根据小队员们的共同愿景或特色确定队名。例如,队员们都希望通过共同努力超越自己、超越其他小队,实现心中的梦想,所以商定队名为“超越队”。在确定队名的同时,依据队名的含义可以由绘画能力强的队员绘出队徽,由文学素养较高的队员制定响亮的小队口号。

第四步,举荐家长辅导员。校外成长共同体需要教师的组建与指导,具体的活动还需要家长的周密组织和现场协调,确保活动的效果以及队员的人身安全。所以每个小队需要举荐品德好、有时间、有能力、有担当、热心社会工作的家长担任家长辅导员。

第五步,草拟计划。万事俱备,就可以草拟小队计划:活动前的礼仪规范、着装要求;活动过程中的拍照、记录、分享;活动后的宣传、评价、“小队成长档案”信息表填写……针对队员的特长进行任务分工,确保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成长。最后写活动感受时教师可以驱动队员们从多维度进行体验和感受。比如,可以多使用“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等词语和句式,引导队员们从观察到操作、从讨论到感悟由浅入深地学习。

下表反映了我校2020级青禾中队校外成长共同体小队组建情况(表1):

表1 2020级青禾中队校外成长共同体小队

二、制定活动主题的谋划者

教师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可以从周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方面入手。结合学校活动计划,教师组织各小队代表来一场“头脑风暴”,制定小队活动主题“菜单”。将这些活动主题“菜单”编辑成册,为各小队开展活动提供参考。当然,家长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菜单”以外的小队活动。在小队代表收集小队员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抛砖引玉,逐步打开“头脑风暴”的局面,各代表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思维的碰撞:有爱国主义主题,有“树文明,立新风”主题,有劳动实践主题,有传统文化主题,有义卖捐款主题,有志愿服务主题,有阅读分享主题,有校内外安全主题,有科技创新主题,有运动健体主题,有互助学习主题,有学科探究主题……“菜单”信息量大、主题丰富,涵盖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范畴。同时,小队活动形式也多样化,如实践、参观、捐献、慰问、打卡、宣传和体验等。要想让小队活动丰富多彩,挖掘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必不可少。在活动过程中,有需要学科教师指导的,班主任老师会主动联系相关学科任教教师配合家长辅导员对小队活动进行辅助。我校为培养有家国情怀、远大志向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围绕建党百年、寻访英模、文化传承、民俗体验等主题开展长程序列活动。例如,2017级玉苗中队的校外成长共同体每年都会在抗美援朝纪念日前后看望住在马鞍山清溪镇的志愿军老兵——庆志宣,从未缺席。每年建党日各中队的小队员也会在家长辅导员的组织下带上鲜花,虔诚地前往合肥市有特殊意义的延乔路,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年复一年……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馆等周边红色基地都是赓续红色文化,培养新时代有担当“红孩子”的教育基地。

三、联结活动多元主体的协调者

推动校外共同体活动高效、持续地运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还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要善于发现热爱儿童、品德良好、热心社会工作的家长和社区人员,将他们发展为各小队的家长辅导员和社区辅导员,组建一支以家长为主体的小队辅导员队伍,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组织一次目的明确、有序、高效的小队活动需要教师联结多元育人主体,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协调者和沟通者。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之间,两两交互可以组成“家校沟通”“校社沟通”以及“家社沟通”三种沟通形式。学校作为“家社沟通”的中介,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校的工作人员、家长和学生之间的重要枢纽,是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沟通,协调小队活动最合适的人选。故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自觉扮演家校社协同育人进程中联结多元育人主体的协调者的角色,代表学校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最终的有效沟通和协调不断注入活力,也为小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起到保障作用。例如,2020年12月我校对霍山县黑石渡中心小学的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就是由教师协调沟通,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完成的。该活动最终是由2020级9班家长提供资源准备的小队活动,班主任老师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就跟年级主任沟通,后面由年级组倡议组织,最后发展到全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经过孩子们和家长的精心挑选、认真整理,近千件保暖衣物和各种文具“齐聚”翡翠校园。2020级13班王子睿家长主动花费3000多元购买了崭新的书包、作业本、笔袋、雨衣和铅笔,委托老师献爱心,其他家长利用休息时间自愿来校对物资进行分类、打包、装车。最后,家长志愿者和《安徽商报》“爱心面对面”志愿服务分队一起将承载着翡翠师生暖暖情义的爱心物资送到霍山县黑石渡中心小学学生手中。这种家校社联动的爱心捐赠活动让小队员们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明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含义,对塑造小队员健全的人格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育人效果最大化的有力证明。

四、完善活动评价的指导者

建立评价机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推动小队家长辅导员的培训、表彰、研讨的动员机制。在活动前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培训辅导,每一学期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家长进行表彰,营造家长、社会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氛围。为了进一步完善小队活动评价机制,教师要指导家长辅导员和队员进行多维度、多元主体评价。

(1)评一评。小队活动后请队员与家长辅导员对整个活动的环节进行互评、自评,并在活动评价表上评定等级。评一评环节对活动的及时反馈与思考,便于后面交流分享,总结和提炼出经验与不足。

(2)说一说。活动后的交流分享,让小队活动更有影响力。教师要在校利用班会课、综合实践课为各小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搭建平台,鼓励各小队在家长辅导员的帮助下对活动进行梳理、总结。通过汇报、交流,各小队相互学习、互通有无。交流可以是PPT式的分享,也可以是座谈会式的讨论。交流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活动主题的选定、流程的策划;可以是小队活动精彩过程、感人事例的分享(照片、视频、记录表);可以是队员的活动体会感悟;也可以是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为其他小队后期的活动提供前车之鉴;还可以夸夸好队友,赞赞好家长……总之,说一说这个环节让小队活动开展得越来越好,发挥了“1+1+1>3”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

(3)晒一晒。在新学期开学后,教师可以组织队员们开展“晒一晒”活动,用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巩固队员们在假期小队活动中的收获,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组织队员们“晒一晒”学到的新技能,比如学会了做某一道菜或学会了骑自行车等,分享学习感悟与收获。

(4)赛一赛。开展小队最佳方案、最佳策划、最佳成果等各类评选活动,鼓励队员们集体汇报,用图文、视频、情景剧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现。赛一赛的评价方式能激发队员们在活动过程中提升质量,关注活动的后续设计。

(5)亮一亮。优秀小队亮相可以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线上不仅可以在班级QQ群和学校班主任QQ群里亮相分享,还可以通过学校广播、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以及新安网等各大媒体平台报道宣传。教师或家长辅导员也可以把小队活动的过程剪辑成视频在视频号里推送,扩大影响力。线下可以申请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进行全校的分享,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外墙宣传栏,张贴各个优秀小队精彩的活动剪影,让更多的家长了解小队活动的意义,后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让小队活动得到更多的支持。

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做好小队活动复盘工作,及时进行工作梳理与总结。要处理好经验与应用的关系,找出活动特色,提炼好的方法和规律,总结问题和不足,思考进一步提升的办法。同时,学校可以结合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助推队员们开展争章活动。还可以把小队活动的评价机制与校内的评优评先机制相联结,进一步完善学校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校外成长共同体活动是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业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特色途径。通过不断的实践摸索,我们厘清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在活动中的关系,确立了学校、教师对活动的主导作用,家长的主体作用以及社会的协同作用。我校将对活动进行长程、序列的规划和完善,让校外成长共同体在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共同体队员辅导员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水下考古队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