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民间体育游戏

2024-03-30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关键词:大绳竹竿器械

钱 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幼儿园 安徽合肥 2300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要“利用民间游戏,适当地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习近平总书记近些年也提倡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故而我们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目的是传承传统中国文化、增强幼儿体质。

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实践证明,民间体育游戏不仅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值得大力推广利用。

本文通过分析多个案例,展示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如何具体地选择和组织民间体育游戏活动。

一、分析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筛选合适的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种类繁多,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水平、认知能力水平及年龄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大班孩子动作水平的要求,在众多民间体育游戏中选了一批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和非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

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需要借助器械用具,它是幼儿探索和学习游戏玩法的物质条件,适宜的民间体育游戏器械用具既能让幼儿较快地掌握游戏玩法,也能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下面我们整理了部分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表1)。

表1 部分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

非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具有不受器械和时间约束的特点,只要场地合适,幼儿随时可以玩起来。结合大班幼儿身体动作发展较好,体能上有保障,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特点,我们整理了部分符合大班幼儿发展要求的非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表2)。

表2 部分非器械类民间体育游戏

幼儿可以轻松掌握器械类和非器械类的民间体育游戏,进而发展动作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调整和创新游戏组织形式,提高幼儿的自主性与合作性

大班幼儿有想法、会合作,从自主和合作的需求出发,简单、机械的民间体育游戏显然不再适合他们,于是教师对游戏的组织形式做出调整和创新。

(一)用竞赛的方式玩民间体育游戏,增强游戏合作性

大班幼儿有合作意识,偏好有竞争性质的游戏,因此我们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时候突出了游戏的对抗性,组织幼儿以竞赛的形式玩游戏,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案例一:斗鸡。最开始的形式是两个幼儿斗,对于输或者赢,孩子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改为以竞赛的形式玩斗鸡后,孩子们兴趣大增。具体方法是:孩子们4人一队,两两对决,斗输掉的人归对方。之后游戏继续,对方再派一人来斗,如果赢了就可以救回队员,输了就归对方。就这样直到一方没人了。如果时间到了,则看哪方人多,多的一方赢。这样的竞赛形式,让孩子们对斗鸡从不感兴趣到主动要求玩。孩子需要自主分组并推选队长,确定游戏中的协作方式。

案例二:抬花轿。孩子们玩一会儿之后觉得没有意思,有时候还会为谁坐中间、谁来抬争吵半天。加入比赛目标后,孩子们之间会商量谁坐在中间比较方便抬、怎么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这些不需要老师去规定,他们为了赢得比赛,会自己商量,想办法解决。

(二)自由组队玩游戏,培养幼儿自主合作能力

大班幼儿玩游戏时要求自主,不希望教师分配人员、指定方案。给孩子空间,把自主权放给他们,让他们自由组队游戏,会让他们玩得更开心。

案例三:抢四角。这一游戏需要合作,如果老师分配组员一起玩,很容易引发矛盾。所以我们把权力交给孩子,让他们自由结伴,5人一组,谁先抢、谁占圈,自己去商量。他们不需要老师协调,会自己通过协商或者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老师只提供一些原则性的指导。

案例四:跑框。这一游戏需自由组队,一组在框内守框,一组在框外尝试突破。守框组需要协商两个框内人员怎么分配,怎样合作才能拦住跑框的人。小小的游戏,需要分组、协商、制订方案和执行既定策略,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合作能力。

(三)鼓励幼儿用创新形式玩民间体育游戏

在游戏初期老师起主导作用,把基本技能教给孩子,让他们掌握。后期教师则要退到一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孩子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创新更多更好玩的玩法。

案例五:竹竿舞。打竹竿的节奏都是不变的,没有引导,孩子不好创新。为此,老师借助图示,让孩子们了解基本步伐以及竹竿舞的阵形。受到老师的启发,幼儿的思路打开了。他们不仅会在幼儿园的空闲时间创作竹竿舞图谱,回家也会画竹竿舞图谱。一时间,孩子们对竹竿舞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孩子们设计了A形、W形、U形、Z形、三角形、正方形、工字形、米字形、井字形、菱形等多种竹竿舞阵形(图1)。

图1 幼儿设计的部分竹竿舞阵形

基本阵形有了之后,孩子们又绘制了步伐图并标注了跳竹竿的方向。步伐有双脚并拢跳过竹竿、单脚逐个跳过竹竿、单脚连续跳过竹竿、单脚点过竹竿后钻过竹竿,等等。繁复的步伐并没有打消孩子们跳竹竿舞的热情,相反,他们越来越喜欢,越来越自主。到了后期,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阵形、绘制步伐图、标注方向以及自选音乐跳,等等(图2)。

图2 竹竿舞的步伐图及方向标注

案例六:跳大绳。老师通过图示的方式打开孩子们的思路,为孩子们跳大绳技能的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跳大绳有单人跳、多人同时跳、多人接力跳、小绳加大绳等多种花样。这些花样不仅需要个人技能,更需要合作,比如跳绳和甩绳、多人同时上下等等。

教师抓住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求来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玩、愿意玩,进而在玩中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合作、自主及创新能力。

三、通过撰写学习故事,提升教师组织游戏的水平

民间体育游戏在户外正常开展,孩子们从开始由老师主导到后期自己主导,老师则逐渐从组织者过渡成观察者。老师们在户外活动中观察幼儿的行为,给予及时引导,不仅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也利于自己反思游戏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游戏策略,提升自己组织游戏的水平。

案例七:大一班赵老师所撰写的学习故事都是围绕跳大绳进行的。她观察到孩子在跳大绳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胆怯,不敢上大绳;另一个是不知道大绳套小绳怎么跳。针对问题一,她采取奖励贴画的方式,积极鼓励幼儿,促使孩子掌握正确的跳跃方法,并不断地练习,及时总结好方法、好经验与孩子共享。通过她的指导,孩子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不论男生女生都很勇敢地越过大绳,并且由一个人跳,过渡到两个人或者三四个同伴一起合作越过大绳,同时能积极创新跳大绳的新玩法,不断增加难度,挑战自我。

针对问题二,赵老师通过视频激发幼儿对跳绳玩法的创新欲望,挖掘孩子的潜能,提供展现的机会。同时示范讲解,帮助幼儿解决自身问题。日积月累,孩子们跳大绳的兴趣大大提高,不但能主动练习反跳,在熟练地掌握反跳技能后,还主动挑战大绳套小绳反跳,最后还自己设计跳大绳示意图,根据示意图自由选择跳法。

赵老师是通过同一个游戏观察不同的孩子,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进行自我提升的。还有的老师是通过观察同一个孩子,来发现问题和调整游戏策略的。

案例八:在跳竹竿舞时,钱老师对李鹏宇小朋友进行观察,发现他在初期因为不专心,节奏频繁出错,导致和同伴合作不好。钱老师先采取观望的态度,让孩子自己体验不专心带来的后果,随后在孩子与同伴发生肢体冲突时及时制止,并让他说节奏,从而认识错在自己。最后让他听同伴说,再重复同伴的话语,加上口令以巩固他对节奏的掌握,让他体验到只有认真听才能很好地配合。在老师的干预下,李鹏宇静下心来听同伴商量好的节奏,再通过说节奏的口令,完全掌握了节奏,后面没有再出错,配合也很默契。

针对李鹏宇第一次出现的问题,钱老师在第二次游戏的时候,调整了游戏策略,在跳竹竿舞之前,要求先商量步伐。这一方法对李鹏宇很实用,缓解了他因为配合不好而出现的急躁情绪。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钱老师及时地鼓励李鹏宇,让他感受合作、协商带来的快乐。

用心观察,将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撰写成文字,可以引发教师思考,使教师及时调整游戏策略。这不仅保证了民间体育游戏的顺利开展,还让孩子从游戏中真正地受益。

民间体育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教师秉承传承的理念,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有序地组织开展,定能促使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增强体能,提高游戏能力,收获快乐!

猜你喜欢

大绳竹竿器械
我学会了跳大绳
爬竹竿
勇敢去做,才有突破
一根竹竿
第一次跳大绳
取旗
长竹竿的帽子
我们的课间活动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