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课堂的路径

2024-03-30张丹黎小林

科学咨询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特色

张丹,黎小林

(1.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地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国家发展的各个领域,为中华民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高校课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课堂的路径,是高校课堂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旨在从大思政的角度,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课堂的路径,从而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青年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义

对于青年学生来讲,了解和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以及方法论等将有助于他们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解和支持我党的各项治国方针,从而最终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当中,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因此,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等院校的课堂结合起来,在大学课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历史逻辑的发展需要。大学是我国青年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其重要特征便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青年[2]。历史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会吸收时代最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时代课题,探索解决时代课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因如此,教育部提出了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实践逻辑的必然需要。实践的逻辑,一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实践,二是高校学生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认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等规律。换句话说,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等都是通过实践过程而推动的,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人的能动改造。高等院校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将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时代背景和深刻内涵,从而最终认识自己所担负的重要历史责任和历史任务。高校学生需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用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分析当今社会的重大实践问题,理解这些实践问题的背后逻辑及其历史源流,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人生态度,站在历史正确的一面,不至于误入歧途。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和数字化时代特征凸显的今天,各种思潮和观点充斥着互联网平台,世界各地发生的社会现象能被瞬间传播到全球各个角落。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和分析方法,青年学生往往容易被错误的思想所蛊惑,在实践中不能找准正确的政治站位,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三是理论逻辑的创新需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博大精深,理论体系丰富,涉及经济、国防、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助于高校学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论素养是高等学校重要教育目标之一。大学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理论的教育。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相关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理论用于实践,分析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理论知识既包括哲学思想层面的理论,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也包括各个专业领域的相关理论。因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加强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诸多重大社会问题的重要路径。只有提高高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其理论素养,才能培养他们对于相关社会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从而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课堂的路径

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课堂,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维度来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课程体系的融入。课程体系的融入主要是在高校的各个专业方向,尤其是思政课程体系中增加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高校的课程体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融入各个时期的最新理论成果。因而,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需要高校针对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建立一支从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的教研团队,在此基础上推出一系列新课程,或者在原有的课程中增加新内容。事实上,中央各有关部门一直在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例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此后,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3]。该通知同样要求在教材、课程、队伍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来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目标任务,并提出大学阶段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进而坚定“四个自信”。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被纳入大学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成为思政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二,教材体系的融入。在融入课程体系之后,接下来应该做的就是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支撑相应课程的教学活动。针对教材体系的融入,一方面,高校可以自己编写相关教材,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相关工作。例如,2021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重大意义,对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学段要求、课程安排、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大学课堂使用的教材要注重内容建设,其重心要落到理论与实践育人上。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教学培养,我们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体系、教育引导和历史地位。换句话说,第一,紧紧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要清楚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等。第二,需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理论体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这些理论的实践逻辑,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回答和解决了哪些重大的时代课题等等。第三,注重哲学层面的教育引导,需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认识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教材的编写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多方面多层次进行不同教材内容的编写。例如,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材,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又如,可以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教材,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等。再如,可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应用融入教材编写,如党和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带领中国农民走向富裕的社会实践等。

第三,课程思政的融入。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是通过思政课程进行育人的重要补充。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该建设方案正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而制定的,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包括各大高校在内的学校教书育人过程中,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部门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导向和问题意识,运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建设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大课堂”和“大平台”,利用社会资源中的红色基地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一系列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教育活动,从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此外,《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提出了几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建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不断优化课程教材,不断拓展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思政课程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二是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完善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和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三是搭建大资源平台,进一步加强思政课程的教研体系,进一步建设思政课程的教育平台,进一步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宣传云平台等;四是构建大师资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搭建队伍研究平台和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在课程思政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体现了《工作方案》的要求和思想。从思政课程扩大到各个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在更广的范围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的教学培养过程,这就需要推动课程思政和“大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因此,高校除了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堂,还要将其内容融入专业课堂,融入学科建设,实现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结合教学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而构建“三全育人”的新格局。

第四,教学模式的融入。在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教学模式的创新。这势必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不能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层面,而要引导学生思考当下的现实问题,认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挑战,认识党中央出台大政方针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从而坚定“四个自信”,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因而,教师在教学模式上可以综合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和新媒体方式,利用线上线下两个课堂,把专业知识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与外延,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思想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4]。同时,教师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向学生介绍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航空航天、抗疫救灾、新兴产业、绿水青山等,从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我国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因而有诸多实践内容可以引入课堂。教师可利用丰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家国情怀。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正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能否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高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在走向社会后能否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偏离航向的重要保障。因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课堂,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培养有益于人民的大学生的重要路径。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高校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课堂时,可以从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多角度着手。课程体系是基础。只有先在课程体系中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课程,才能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工作。教材内容则是保证学生全面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保证。教材编写者需要精细打磨教材内容,做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面正确的理解,把相关内容全面正确地纳入教材内容,编写一批精品教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观点。教学方法则可以灵活多样,如可以根据三个课堂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第一课堂主要进行思想内容的讲解和历史背景的梳理等。第二课堂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第三课堂则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广大乡村和工厂,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总而言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经济、法治、外交、军事、生态文明等方面深化了人们对于“三大规律”的认识。对于高校学生来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