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4-03-29洪杨田丽开吴丽娜倪明辉宋媛光
洪杨,田丽开,吴丽娜,倪明辉,宋媛光
(黑龙江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新时期,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开始受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积极探索更多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人才培育成效[1-2]。“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新型辅助工具,可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保相关院校能够在新时期实现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1 “互联网+”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1.1 “互联网+”
现阶段,“互联网+”通常主要指“互联网+传统行业”,具体来讲,就是借助各类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平台,促使互联网和一系列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充分借助互联网具备的优势以及特点,为各行各业创造更多新的发展机会。目前来看,“互联网+”主要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1)跨界融合,对于“互联网+”中的“+”而言,实际上是一种“跨界融合”,也就是“互联网”行业与社会上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2)创新驱动,“互联网+”正是借助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工具不断促进传统行业的持续变革和创新,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和形态的有效革新和优化。
1.2 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为近几年在我国教育领域出现并且广为流行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其看作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系统平台及各类信息技术[3-5]。混合式教学也是一种将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形式的充分结合,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浅入深,显著提升学习效果。
2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介绍
会计信息系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导向主要是会计信息系统架构、数据流和各类业务的处理办法,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如何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中完成会计职能。多数院校开设该课程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不同院校的课时比例有所不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存在课前交流少、课中互动性差、课后师生交流和总结有限等问题[6-7]。因此,本文以该课程为例,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展开深入探究,以进一步提高该模式的改革成效,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
3.1 课程培养目标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发展趋势以及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引导学生对该课程形成全面的认识。基于这一点,该课程的培养总目标可设定为:将“以学生为中心”“数字化转型”还有“创新驱动力”等作为基本教学理念,将革新教学方法、摒弃“以教师讲授为核心”作为主要宗旨,有效地构建智慧财务以及职能财务场景下可以充分体现数字化转型理念的“理实一体化”课程[8]。
3.2 模式创新设计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需要切实将教学工作完全融入线上平台以及线下课堂教学工作中[9]。其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考试环节可以转移到线上,主要涉及课前预习以及课后作业等,这样学生可通过线上平台开展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知识共享或者是反馈反思等,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线下需要开展重难点知识讲解以及问题讨论,主要涉及课堂理论教学以及上机实验等,这样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在有限的课时内高效解决所有难题,可提高教学成效。
3.2.1 课前阶段的创新
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课前阶段主要包括教师备课以及学生预习两个方面,但师生交流较少。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种模式很难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应在“学生预习”“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加上“线上讨论”模块。想要实现这一点,要用到一些先进的技术,如“雨课堂”以及“智慧树知到”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平台,以这些智慧教学工具为首选[10],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任务下达。通过整合课程知识点,有效整理出较为完整的知识单元,然后构建学习任务清单。例如: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概述”这一章节来讲,其知识点大约有10 个,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基本内容和构成模式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细化分解,然后重新构建出多个不同的知识单元,并将其转变为预习任务清单。
课前预习以及资料准备。通过信息化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直接查看任务清单,下载课件,同时根据教师提供的微视频等有效掌握课件知识点,再结合知识点检索一系列学习资料,比如期刊以及图书等,借助对这类信息的阅读以及梳理不断扩大知识面,提升预习效果。在讨论反馈阶段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借助学习平台尝试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进行归纳,留待课堂讨论。例如:对于“建立会计科目体系”这一知识单元,仍然存疑且可用于课堂讨论的问题“信息化背景下会计科目体系的建立”“项目核算功能的具体实现”等,可留待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探讨和分析。
3.2.2 课中阶段的创新
在传统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偏重知识讲授,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教师在课中阶段应注重加强互动,一方面要在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互动内容;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课中教学工作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
课中阶段,教学工作仍然需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来开展[11],创新点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增添更多互动环节。教师结合课前预习阶段学生在线提出的一系列课前疑难问题和疏漏,组织实施课堂讨论工作,借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频繁交流来有效处理问题、使学生巩固知识点,具体做法如下。
(1)理论教学。主要借助课堂讨论的形式来开展。教师需要提炼课前的一系列难点问题,并基于此设计具备一定开放性的论题供学生讨论。例如:在开展“财务业务一体化”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几个论题:“你怎样理解财务业务一体化?”“怎样才可以做到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业财融合的意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不进行过多参与,但是需要通过持续巡视来避免学生偏题,同时仔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以对学生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出一定的推断和测评,然后连同讨论结果有效纳入最终成绩。
(2)上机实验。对于上机实验,主要通过上机演练和实验报告的形式开展[12-13]。借助上机演练,可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相关财务软件的能力,同时模拟企业真实的财务管理场景,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设计以及实施一系列会计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能力。实验报告则用于对学生的最终成绩进行评定。
3.2.3 课后阶段的创新
课后阶段的教学活动属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但通常情况下,由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后教学未受到师生的重视,影响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进入“互联网+”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技术增强课后教学能力,实现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高效沟通和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课后学习阶段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所以,课后阶段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重点在于线上答疑。
综上可知,课后阶段可以通过课后作业与线上答疑有机结合的形式来开展,其中,教学关键点应该设定为“怎样帮助学生借助已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在线上与学生开展高效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巩固课中阶段所学知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教师也可使用任务驱动的形式设计课后作业,然后开展在线答疑。
3.2.4 评价创新
为了提高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现模式的不断优化,教师还应做好教学评价创新工作。具体创新点为:(1)评价内容多元化,尽可能地涵盖整个混合式教学活动的所有阶段及环节;(2)评价主体多元化,比如学生评价、教师自主评价、其他教师评价等;(3)评价标准多元化,比如学生的参与情况、学生学习效果、课堂互动性、教学目标达成、相关职业证书取得情况等[14]。运用更为全面细致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不断挖掘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持续改进,以此达到闭环创新的目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讲,其在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现阶段教师重点关注和研究的教学模式之一,切实做好其创新优化工作,可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以及学校的良好发展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