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24-03-29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篇课文思维

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 纪 虹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立德树人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其中,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生应该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提升思维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应该成为小学英语教师自觉的教学意识和行为。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思路。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中Story time 板块的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语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把握主题意义,确立思维品质提升的目标和方向

英语课程内容的选取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主题为语言的学习提供了语境范畴,教师应围绕主题深入分析和解读教学语篇,并引导学生在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开展语言学习,提升思维品质。

六年级上册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Story time板块结构清晰,Miss Li 和她的学生围绕“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ity? 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展开对话。不难发现,课文中所体现的“城市环境保护”的主题属于“人与自然”的范畴。但是,如果只关注“城市环境保护”这一主题,教学目标就会局限在学生了解导致城市不干净的原因和保持城市干净整洁的相关措施这一语言知识层面,而无法达到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

教师在深入研读语篇后,发现在“城市环境保护”这一显性主题下,还隐藏着另外一个主题:文中Miss Li 和她的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办法”的路径,分析并尝试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因此,在这两个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教师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设置如下的思维品质目标:学生能够从“城市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出发,通过“发现问题Our city is not clean.—分析原因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寻找办法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 —评价效果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ays to keep our city clean?”的路径,尝试分析和解决“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并思考自己提出的城市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四个问题紧扣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有助于学生建构和生成关于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进而提升其思维品质。

二、组织学习活动,寻求思维品质提升的具体措施

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教师设计学习理解类、实践应用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篇,建构知识,培养逻辑性思维

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能够把握语篇的内在逻辑,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初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培养逻辑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Story time 时,首先出示课题,和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T: What’s the title of this unit?

Ss:An interesting country.

T: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 And what interesting countries do you know? Why do you think it is interesting?

教师通过这一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各抒己见,从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气候特征、代表动物、运动项目等多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interesting countries。教师认真倾听并肯定了学生的发言,接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学习。

T: The children will learn about an interesting country too. What country is it?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了解这个有趣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这两个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即将进行的学习之间建立关联。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可以从weather、interesting sports、interesting cities、interesting places、interesting animals、yummy food 等方面了解一个国家,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的主要结构,利用思维导图,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文章的相关信息,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

(二)深入语篇,转化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开展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喜欢表演这一活动,他们在角色演绎的过程中能够再一次感受故事的发展,更好地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对故事的演绎中,他们能够巩固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技能,表达文化认同。笔者所在学校有英语短剧表演社团,英语课本上的故事能够成为很好的表演素材。在学习六年级上册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后,学生提出要演一演这个故事。笔者则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创作欲望。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回忆并丰富故事的内容,安排表演的角色。经过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说出课文中原本就有的角色,如the king、two cheats、a little boy、 people in the street,还能补充角色,如the narrator、the queen、some ministers。在此基础上,学生设计出丰富的表演场景:the fitting room of the palace、 the throne room、the making room of the clothes、the street 等。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在灵活运用书本原有语言的基础上,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创造贴切的台词。在学生的演绎下,满口谎言的骗子狡猾地说:“Don’t worry,my dear king. We are good at making clothes. We can make the most beautiful clothes in the world.”昏庸、自大的皇帝骄傲地说:“I’m the king. Only new clothes can fit me well.”阿谀奉承的臣民夸张地说:“How beautiful the new clothes are!”只有诚实的小男孩坚定地说:“You’re all lying. That’s not true.The king isn’t wearing any clothes.”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思维的创造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三)超越语篇,形成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应该善于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开展推理与论证活动,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年级上册Unit 5SignsStory time 呈现了Mike、Helen 和Tim 在购物中心看到的四个标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理解标识的意义。但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设计Discuss and say 的活动,抛出问题“Why do people put the signs here?”让学生思考标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学习No littering 这一标识时,教师提问:

T: Why do people put this sign in the juice shop?

S1: Because rubbish can make the shop dirty.

T: Yes. The shop keeper wants to keep the shop clean. But what can we deal with the rubbish?

S2: We can put the rubbish in the bin.

S3: We can also reuse and recycle some rubbish, such as plastic bottles and paper boxes.

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让学生思考标识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由此,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标识背后的行为规范要求。在学习完课文后,这位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标识的意义。

T: What are signs?

S1: Signs are some meaningful pictures.

台风肆虐,险情不断,各地告急,多方受困,往往让一些不实信息有了“市场”,甚至谣言四起。如果准确正面的信息不能占领信息传播的高地,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也将影响整个抗台救灾和社会的稳定。温州市对防台信息发布工作高度重视,防御工作各个阶段都主动向媒体发布台风动态、汛情信息和工作部署情况。10月8日,市政府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温州防台抢险救灾工作情况,并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几个话题答复各大媒体。在整个防台抢险救灾过程中,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多次上媒体、进直播间、到一线发布准确的信息,将不实信息和不良舆论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了防台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有力开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T: Why do you say like this?

S1: Because the signs can tell me what to do.When I see “Wet floor”, I should walk slowly and be careful.

S2: The signs can tell us what not to do.I ask my father not to smoke when we see “No smoking”.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多角度更深入地认识了标识的含义,表达了自己对标识的思考和看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关注公共场所的标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靠的不是教师的灌输,而是学生学会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

三、推动“教—学—评”一体化,使思维品质提升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

教师应该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和评价过程统一协调,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中,学生需要自觉主动地运用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理、批判与创新等多种思维品质。教师通过观察、提问、追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评价和提供的必要支架进行调整,进一步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思维品质的提升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而是学生为了达成学习目标的内在需求。

一位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Unit 4Then and nowStory time 时,设计了Read and say 的活动,要求学生能够描述Mike 六年前到现在的变化。学生能够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Six years ago, Mike could read

and draw, but he could not write. Now he can do many things.”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结合之前已经获取的信息,还能进行更加丰富的表达,如“Six years ago,Mike was short. But now he’s

接着,教师设计了Learn, discuss and report 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自学和讨论其他几位人物的变化,并能够补全Mind map 的相关信息。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Changes 涉及与人联系、获取信息、交朋友和购物方式等方面。在学生进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How do you usually do some shopping? From shops or on the Internet?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分享。

学习课文后,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根据自己的Mind map 对课文进行复述。教师提出问题:

T: Do you like these changes?Why?

S1: I like these changes. I could not do many things then. But now I can do many things.

T: Yes. Changes make us better.

S2: I like the changes too.

T:Why?

S2: It’s very easy to do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S3: Most of people have a mobile phone and we can call people everywhere.

T : So you mean changes make our life convenient.

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追问,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课后,教师还可以布置Make a poster、make a mind map、make a video、make a picture book 等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自己生活的城市、自己和家人生活变化的图片和信息,并通过海报、思维导图、介绍短片、图画书等多种成果进行介绍。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英语角、学校的橱窗等地方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学生间展开自评和互评。

总之,在“教—学—评”一体化思想的指导下,学生思维的参与无处不在,思维的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始终牢记课程的育人导向,深刻理解主题意义,创造性地用好语篇材料,明确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目标,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和评价的各个环节,逐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篇课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