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2024-03-27江锋
江 锋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西 安福 343200)
慢性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疾病,是皮肤及黏膜中的小血管扩张或血管通透性增强所导致的皮肤疾病,也是一种皮肤局限性水肿反应。风团、红斑等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临床表现,且病程持续时间超过6 周,可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现阶段,西医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主,但需患者长时间用药,极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病情极易复发,远期效果不佳,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2]。
中医学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优势明显,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素体虚弱、营血不合、卫气不固,及湿、热、风等诸邪入侵肌肤存在密切联系,患者常出现出疹、瘙痒等症状。故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固表、养血和营为基本原则[3]。玉屏风散始载于《究原方》,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之效,将其应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起到健脾益气、扶正祛邪的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旨在探究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在安福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 例。研究组男13 例,女22 例;年龄18~59 岁,平均年龄(39.86±3.90)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53±0.34)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20 例;年龄19~60 岁,平均年龄(40.05±3.11)岁;病程2~8个月,平均病程(4.60±0.37)个月。本研究获安福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5]中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皮损区域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白色或鲜红色风团;突然发生,于数小时后快速消退,通常持续时间≤24 h;成批发生,或一天反复发生多次,消退后不留痕迹;黏膜可受累,甚至累及消化道,或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
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表虚不固证诊断标准,表现为风团反复发作、遇冷或风吹加剧,汗出恶风,伴瘙痒,易感冒,面色少华,体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1.3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病程超过6 周;参与本次研究前4 周,未接受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已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病历资料不全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西医治疗。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04,规格:每片5 mg)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治疗。组方:僵蚕、防风、白术、熟地黄各12 g,白芍、当归、蒺藜各15 g,黄芪、鸡血藤、煅牡蛎(先煎)各20 g,炙甘草5 g。每天1 剂,水煎取汁200 mL,分2 次于早晚餐后服用,每次服100 mL。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风团反复发作、汗出恶风、瘙痒、面色少华、体倦乏力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 分;症状越严重,评分越高。(2)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10个项目,采用0~3分评分法,总分最高为30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对患者影响越大。(3)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离心速度20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15 min,获得上层血清;应用ELISA 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水平。(4)临床疗效:患者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90%,为治愈;患者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下降60%~89%,为显效;患者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59%,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嗜睡、乏力。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DLQI 评分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DLQI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DLQI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12.54±0.53 12.60±0.57 0.456 0.650治疗后1.12±0.34 3.68±0.41 28.434 0 DLQI评分治疗前14.88±3.96 15.02±3.18 0.163 0.871治疗后2.71±0.42 3.29±0.48 5.380 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IL-4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s,pg/mL)
表2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s,pg/mL)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IL-4治疗前44.62±4.28 45.03±4.11 0.409 0.684治疗后13.25±1.34 18.76±1.49 16.267 0 IL-10治疗前12.09±1.14 12.10±1.09 0.038 0.970治疗后4.02±0.31 7.86±0.49 39.180 0 IFN-γ治疗前3.43±0.55 3.48±0.52 0.391 0.697治疗后15.18±1.60 13.41±1.42 4.895 0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出现胃肠道不适2 例,嗜睡及乏力各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3%(4/3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3 例,嗜睡2 例,乏力1 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14%(6/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7,P=0.495>0.05)。
3 讨论
依据症状表现,慢性荨麻疹归属于中医学“瘾疹”“风疹”等范畴,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禀赋不足、卫外不固、外感邪气侵袭机体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素体卫气不足,表虚不固,肌腠疏松,肌表极易受到风热或风寒等外邪侵犯,导致营卫失调而发疹;或饮食不当,过量饮酒、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导致胃肠瘀热,复感外邪后发病[7,8]。因此,临床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应以益气固表、养血和营为基本方向,并以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为治疗大法。
左西替利嗪为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对机体外周H1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但对抗5-羟色胺及抗胆碱作用较弱,对中枢抑制作用较小,可发挥良好的抗组胺作用。但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只采用左西替利嗪,仅可起到部分阻断及抑制作用,治愈难度较高[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DLQI 评分、IL-4 及IL-10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缓解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分析其原因可知,玉屏风散具有养血益气固表之效,组方中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防风祛风解表、渗湿止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白芍养血调经、缓急止痛、调和营卫,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蒺藜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煅牡蛎镇静安神、软坚散结、滋阴潜阳,黄芪补中益气,鸡血藤养血调经,炙甘草调和诸药[11]。现代药理学研究[12]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防风具有抗过敏、抗炎及镇静的功效,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白术能够显著提高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调节T 细胞分布,并可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综上所述,玉屏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获得确切效果,能够有效抑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缓解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