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上海高质量城市更新研究
—— 以优秀历史建筑为例

2024-03-27夏李莹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1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双碳上海市

夏李莹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风险,2020 年9 月在第75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并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2020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2021 年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还提出要建设低碳城市。2022 年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提到要求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注重改造活化既有建筑,防止大拆大建,防止随意拆除老建筑,同时还提出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加强低碳化改造、打造蓝绿公共空间等要求。

1 上海的城市发展与现状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市自1980 年代便开始以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和整治城市环境为主的城市改造[1]。1990 年代,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历史城区的原有格局也随着旧区的改造而迅速解构和重组。在21 世纪初,上海市提高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存的重视力度,城市更新主要以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为重点进行。2002 年,上海市正式颁布《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05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获得市政府批准,同时确定了一批优秀历史建筑[2]。2017 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年)》,意味着上海城市建设正式进入存量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有机更新的新阶段[3]。此外,《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自2021 年9 月1 日起正式施行,为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上海城市更新进入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阶段。

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国内学者针对“双碳”背景下的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大量探讨和研究。李迅[4]通过分析城市与碳排放的作用关系和影响因素,提出城市在“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发展路径和基础性工作建议,认为需要打造绿色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加快城市更新中的绿色低碳技术等。王凯[5]系统阐述了“双碳”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只有颁布符合绿色低碳要求的政策,并按照标准建立产业和技术体系,才能促进我国城镇化的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学者们还对城市更新进行了理论及实际案例研究。理论研究方面,吴良镛[6]提出“有机更新”理念,认为城市建设应遵循内在秩序和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调整城市规模的同时要把控空间尺度。李彦伯[7]提出的当代城市“微更新”是对宏观政策、行业趋势与社会需求的回应,建议在城市历史街区和城市建成环境中进行空间社会再生实践。城市更新设计不论尺度大小,主要目的是促使城市空间更有活力,并且促进社会进步,改善大众的生活质量。杨佩卿[8]阐述了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背景下,城市更新的内涵要义和时代价值及其目标任务,强调城市更新需要彰显文化特色与文化传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城市更新的价值导向,认为城市更新应从建成区提升改造、城市新区构建拓展、推动高效能治理以及城市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目标任务着手。

实际案例分析方面,廖开怀等[9]通过回顾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的历程,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与活化利用的相关策略,认为城市微更新要兼顾真实性和完整性的统一,坚持渐进改造的原则,推进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支文军等[10]在上海进入存量更新的城市建设阶段背景下,以一批典型项目为例,讨论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上海城市微更新聚焦于以生活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通过精准化融入人性化思想,提升居住体验,以期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共建共享。

3 上海在城市更新中的探索与实践:城市更新案例分析

2021 年颁布的《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中将城市更新定义为“在本市建成区内开展持续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的活动”,并指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要遵循注重历史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原则,遵守通过对既有建筑、公共空间进行微更新,持续改善建筑功能和提升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

3.1 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是上海近年来城市有机更新的代表案例。20 世纪20 年代,上生·新所主要服务对象为外籍侨民,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当时被称为“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后来被改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999 年,东侧主楼哥伦比亚总会成为上海市第3 批优秀历史建筑。2016 年,万科联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对其外观进行整体改造,经过为期2 年的设计改造,于2018 年5 月正式对外开放。

上生·新所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以及曾经的科研工业区,被改造为开放的商业、文化、办公等多重功能复合的生活时尚园区,成为上海的文化艺术生活新地标。百年建筑通过更新改造,将经过历史锤炼的建筑、历史发展的见证与现代时尚生活融合,可期给人们带来沉浸式体验。上生·新所的成功正是因为保留,即历史街区肌理和人性尺度,留有建筑多样性及历史痕迹,充分地彰显了文化魅力和人文气息,为该街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3.2 张园

张园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南部,始建于1882 年,曾是有名的私家花园之一。建造初期,它是当时上海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1918 年,张园的土地被分割为28 块先后出售。至1939 年,张园已先后建造28 条石库门弄堂以及一些花园洋房,外界统称这28 条弄堂为“张家花园”。目前,张园是上海市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种类最多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并先后被录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静安区文物保护点名单。2018 年10 月,静安区宣布启动张园保护性征收,作为上海市首个保护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项目,摒弃推倒重建理念,实施“修旧如故”的修缮工艺。2021 年9 月,张园正式启动保护性修缮工程,以成熟一块、启动一块为原则分区推进,针对建筑数量众多的特点,对于类型不同、保护身份不同以及现状保存情况差异等一系列问题,采用“分类分级”的保护方式。

通过引进时尚性的消费品牌,集中凸显海派文化,将张园的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与全新商业功能和业态完美结合。张园西区主要显示石库门里弄中西合璧的独特之处,使里弄街区体现出古典与现代的自然交融,业态分布以“东静西闹、沉浸无界”为核心理念,多元展现中外文化等因素。通过引入国际顶尖商业品牌,为张园赋予全新的商业功能和业态,打造除了上海市中心城区以外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商圈商街。张园东区的目标是通过引入精品酒店、公寓及创意办公场所等,带动片区产业升级。

3.3 愚园路

愚园路主要包括沿路的108 幢小洋房、60 幢历史建筑和11 处文物保护单位,它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历史发展,也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变迁。1990年代,愚园路违章搭建现象频生,导致该区域的居住条件变差,商业出现断层,城市管理较为混乱,景观绿化及公共活动空间欠缺。

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以“政府引导结合企业运营”的方式,对愚园路进行城市更新改造,主要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为发展理念,修缮历史建筑风貌。后期引入艺术、创意、文化类复合型业态,引导集聚创新型创意办公空间,吸引优质创业孵化器,开辟艺术家交流空间,开办文创品牌集合店等。优化更新老旧的传统小型商业,激活愚园路商业活力,促进区域深度转型,将城市更新工作与文化创意产业承载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街区化“文创园区”,打造综合型城市更新项目,使其成为城市更新的“新样板”。

愚园路渐进式的城市更新过程,成为上海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典型。愚园路上“潮店”汇集,共有100 多家多元化店铺入驻,同时其兼顾商业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协调发展。例如,愚园路984 号~1008 号原业态为服饰、餐饮等,店铺内的生环境比较差,排污排烟不规范,违规装修、噪声扰民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以“形态更新、文创商业、社区民生、艺术文化”为主体,将其打造为城市会客厅,以满足各年龄群体的多元需求,并提升居民的体验感和幸福感。同时,多元的创造社交和休闲活动,焕发了社区活力。

4 “双碳”背景下上海城市更新面临的挑战

在“双碳”背景下,打造低碳宜居的城市环境是上海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目标。但是,目前上海市的城市更新政策及实践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4.1 建筑超低能耗技术应用有待突破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下辖的全球建筑建设联盟发布的《2022 年全球建筑建造业现状报告》,全球建筑运营的碳排放量与建筑工业部分的碳排放量总和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37%。因此,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是关键。

未来的上海城市更新过程中,建筑的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应用超低能耗技术,才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建筑低耗能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自然光、地热以及绿色节能材料等,但是尚不能满足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需要在建筑的超低能耗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例如,在建筑中采用高效保温围护结构和高性能门窗,提高建筑的气密性,并使用带热回收功能的新风空调系统等。

4.2 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运营面临绿色低碳挑战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487 万人,89.3%为城镇人口。随着上海城镇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物流运输、供水系统、电力系统和废弃物处置等公共设施的需求势必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新、运行和维护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应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化,逐步由“满足需求”向“脱碳供给”转变。

4.3 “双碳”目标下,城市更新存在融资困难

城市更新项目一般时间周期比较长,占用资金量比较大,因此社会资本自主投资的城市更新项目在持续性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绿色建筑的改造成本偏高,但是实际效果却难以保证,容易出现设计阶段和后期运维阶段脱钩的问题。绿色债券、绿色金融要求承担建造或改造绿色建筑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持续的建筑物减碳及能源消耗等情况,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绿色建筑标准,同时也缺乏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持续跟踪评估,融资难度较大。

5 “双碳”目标下给予上海开展高质量城市更新的建议

5.1 城市高质量更新过程中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政府治理模式需要从过去由政府主导的一元治理转向“多元共治”的综合治理模式。“多元共治”由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能够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减低城市更新的成本,同时可以满足各方诉求,保障各方利益。上海城市更新过程中,政府应搭建多渠道沟通平台,推出多样化激励措施等。针对绿色建筑前期投入比较大、推广难度较大的问题,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政策手段,对符合标准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一定的补贴。

5.2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和运营中的绿色韧性

上海市作为超大型城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过程中应考虑将节水建设、水安全保障、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再生回用等公共服务有机结合,最终形成绿色、低碳、可吸纳、可透水的城市大环境,从而避免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造和更新过程中进行绿色低碳建设,特别是在优秀历史建筑的改造过程中,应更新老旧的公共服务设施,并与节水、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合。

5.3 鼓励在历史保护建筑改造中运用绿色低碳技术

在上海市针对历史保护建筑更新的政策基础上,应当落实跟踪政策的实施效果,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保护建筑更新典型成功案例进行推广。

引导参与历史保护建筑改造的建筑企业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在改造过程中结合建筑物的特点,个性化设计建筑更新方案。同时,在历史建筑的更新过程中,运用绿色低碳技术不但能够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而且还可以达到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效果,为历史建筑提供健康、舒适、环保的活动空间。

6 结语

本文从上海市的特点出发,从保护城区优秀历史建筑入手,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探讨城市更新的发展思路、空间转型和治理模式等,并分析了优秀历史建筑的相关案例,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双碳上海市
皮革领域“双碳”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TOD/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