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起来,数学课更好玩

2024-03-25权晓龙

关键词:数学课程

权晓龙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综合实践课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内容设置上应做到联系生活、有序连贯、学科融合、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心动,手动,口动,脑动。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评价时做到评价多元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数学实践课  “数学+”课程  整合与评价

人人都喜欢趣味自主的数学实践课程,但真正能上好此类课程却难之又难。那么,上好小学数学实践课的策略是什么,如何让数学课好玩起来呢?

一、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在活动中真体验、真感悟。学生没有具体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很难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如在教学数的认识、生活中的对称、多彩的圆、制作学校的平面图、1亿张纸有多高,老师穿的皮鞋一只能装多少沙,估计一下1千克米大约有多少颗等内容时,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善于小心求证,还要规范他们的操作,叮嘱他们细致运算,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搭建学科实践活动的平台,创设实践活动的空间,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外经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反思与比较,提高学生思辨能力。[1]

二、适度拓展相关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内容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数学文化,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必须通过一定的知识拓展。拓展活动中,应积极从文化传统、历史故事、数学史等内容中汲取营养。通过了解数学趣人,数学趣事,数学趣史,从而感受数学之美,文化之深。以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算筹等的运用为载体,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玩具(学具)的精奇;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中的经典趣题为桥梁,让学生感受中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除了了解以往,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现在数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可以向学生介绍当今数学研究的新成果、新趋势,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在小学高段教学中,引入外国数学发展史内容,如0的产生,运算符号的来源,笛卡尔坐标系的产生等,学生在数学发展史的学习中,感受数学高度的概括力。数学实践活动还可以从课内走向课外,再回到课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在一个固定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场所学习数学,探究数学,从而产生更大的数学获得感。

三、加大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扎实开展“数学+”课程

数学虽然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所以加大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扎实开展“数学+”课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数学+品德与社会”:在教学了“年·月·日”“24时计时法”后,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相结合,开展“做时间的小主人”专题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只有合理有效统筹安排时间,才能更好支配时间,真正做时间的主人,工作学习才会更有效。

“数学+科学”:在教学反比例后,与科学学科相结合,开展“杠杆中的反比例”专题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在调整砝码与距离的过程中直观地发现“一个量变大,另一个量变小;一个量变小,另一个量变大”的反比例变化特点。

“数学+美术”: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后,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开展“图形的设计”专题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图案,感受到旋转、平移、对称带来的图案形式变换之美。

“数学+体育”:我校是成都市校园足球传统校,在各年级开展“数学+足球”系列课程,如足球与计数,足球与乘法,足球与角度,足球与多面体(足球可以看成是正五边形与正六边形拼合而成的)。

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实践课程”是以学生身边切实发生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通过一定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深刻理解相关数学概念,积累数学应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生在自主探索如何才能够在最短时间完成几项家务后,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优化,理解了优化思想。延伸到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工作较多的时候,只有合理规划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包装中的学问”教学中,通过寻求如何让包装纸的面积最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产生活中如何使生产成本最小化,从而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

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圆”主题教学中,围绕井盖、扇子、古币、光盘、自行车、环形小路、圆形花圃、水波等生活中圆,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

五、“四动”相配合,培养学生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实践课程要上好,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做好数学材料的组织与整理,使之具有趣味性,學生学习材料时能做到怦然心动;在操作过程中,组织学生合理设计操作步骤,便于操作,能够有效地手动;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真正走向前台,准确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学会与同学进行讨论,在质疑、反思、争论中求同存异,共同提高。在总结环节中,学生积极比较内容与方法的归纳,增加思维的深刻性。[4]

六、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方式

建立学生数学实践活动评价量表,对学生的活动参与、主动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协作、互动交流、作品质量等内容进行有效评价,利用评价让学生找出自已的长处与不足,改进学生后续活动的效能。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多元化,要多使用过程性评价,在方式上要让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多元评价的基础上,对数学实践活动能力强、活动效果好的学生进行表彰,质量特别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以达到以评促学的正向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建华.让学生“四动”[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000(009):封2.

[2]李风华.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评价[J].教学与管理,2003(6):36—37.

[3]李  娇.浅谈历史教育与小学数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5).

[4]罗松灿.浅谈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J].河南教育(基教),2019(Z1).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我们爱数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