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反比例函数的几个结论

2024-03-25孙乾

关键词:正比例反比例过点

孙乾

有些初中生對于函数的学习一直是比较困惑的,反比例函数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与图像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几个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题能力。

一、双曲线与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

结论1  如图1,双曲线y=[kx](k≠0)与直线y=mx(m≠0)相交于A、B两点,则A、B关于原点对称。

证明 1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正比例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也可看成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原点,所以两个交点一定关于原点对称。

证明2  双曲线y=[kx](k≠0)与直线y=mx(m≠0)相交于A、B两点,则联立解方程组得,

A([km],[mkm]),B([-km],[-mkm])

∴ A、B关于原点对称。

说明  本题把k,m都按正数考虑的,如果k,m为负数道理一样。

练习

1.正比例函数y=mx和反比例函数y=[kx]的一个交点为(1,2),则另一个交点是   。

答案 (-1,-2)

2.如图2,反比例函数y=[kx](k<0)的图像与经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A、B两点,已知A点坐标为(-2,1),那么B点的坐标为     。

答案    (2,-1)

特别提醒  如图3所示,一次函数y=kx-3(k≠0)与y=[mx](m≠0)的图像相交于点A(-2,3),B两点,则B点坐标为     。

本题中直线AB不是正比例函数图像,所以,A、B两点没有关于原点对称,只能通过解方程组而得到B点坐标(1,-6)。

二、面积转化

结论2   如图4,点A在反比例函数y=[1x]的图像上,CD⊥y轴,垂足为D,AB,CO相交于点P,则

①S△APO =S四边形BDCP ;②S△ACO=S梯形BDCA

证明 ∵ SRt△ABO = SRt△CDO = [12k]

∴ SRt△ABO-SRt△PBO = SRt△CDO-SRt△PBO

∴ S△APO =S四边形BDCP,即①成立

∴ S△APO+S△APC =S四边形BDCP+S△APC

∴ S△ACO=S梯形BDCA,即②成立

例1  (2015年眉山)如图5,A、B是双曲线y=[kx]上的两点,过A点作AC⊥x轴,交OB于D点,垂足为C。若△ADO的面积为1,D为OB的中点,则k的值为()。

A. [43] B. [83] C. 3 D. 4

分析  过点B作BE⊥x轴于点E,由结论2结论可知S△ADO =S四边形BDCE,根据D为OB的中点可知,CD是△OBE的中位线,再由△ODC∽△OBE,其相似比是[12],利用相似三角形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构造方程,面积为1求出k的值,即可得出结论。

解  过点B作BE⊥x轴于点E,

∵ D为OB的中点

∴ CD是△OBE的中位线,即CD=[12]BE

∴ △ODC∽△OBE,其相似比是[12]

∴ S△ODC ∶S△OBE=1∶4

∵ S△ADO =1

∴ S四边形BDCE=1

∵ S△BOE=[12k=12]k

∴([12]k-1)∶([12]k)=1∶4, 解得k=[83]

故答案选B。

练习 (2019年沈阳)如图6,正比例函数y1=k1x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y2=[k2x](x>0)的图像相交于点A([3],2[3]),点B是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一点,它的横坐标是3,连接OB,AB,则△AOB的面积是 。

分析   可以分别过A、B两点向x轴作垂线,把求三角形面积转换为求梯形面积,直接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答案为2[3]。

三、相似转化

结论3   如图7所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相交于B、C两点,和两坐标轴分别相交于D、A两点,则AB=CD。

证明  如图8所示,过点B、C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F、G、H,BE CH交于点M。

由k的几何意义知,

S四边形BEOF=S四边形CGOH=k

∴ S四边形BMHF=S四边形CGEM

∴ HM·BM =EM·MC

∴[HMMC=EMBM]

又∵ ∠HME=∠CMB

∴ △HEM∽△CBM

∴ ∠EHM=∠BCM

∴ HE∥BC

又∵ BE∥AH,HC∥ED

∴ 四边形ABEF、四边形CDEH都是平行四边形,

∴ AB=EH,CD=EH

∴ AB=CD

例2  如图9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OB的边OA在y轴上,边OB在x轴上,反比例函数y=[kx](k≠0)与斜边AB交于点C、D,连接OD,如果AC∶CD=2∶3,S△OBD=[72],则k的值为()。

A. 4 B. 5 C. 6 D. 7

分析  如图10,过点D作DE⊥x轴,垂足为E,只要求出△ODE的面积即可。

解  由上图结论知AC=BD,

∵ AC∶CD=2∶3

∴ AC∶CD∶DB=2∶3∶2

∴ BD∶BA=2∶7

∵ DE∥AO

∴BE∶BO=BD∶BA=2∶7

∴ BE∶EO=2∶5

∴ S△DBE ∶S△DEO=2∶5

∴ S△DEO=[57]S△OBD=[57]×[72]=[52]

∴ k=5

猜你喜欢

正比例反比例过点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3.3 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难点聚焦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数学(二)
正比例的意义
根据特征巧判断
一次函数考点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