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主观幸福感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
2024-03-25徐润芝
徐润芝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主观幸福感及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5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比2组产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和育儿胜任感。结果 干预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GWB)中“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对情感与行为的控制”评分较对照组明顯更低,GWB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精力”“松弛与紧张”及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干预后,2组中文版父母育儿胜任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C-PSOC)中效能、满意度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针对初产妇开展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增强其主观幸福感和育儿胜任感。
【关键词】 初产妇;跨理论模型;认知行为干预;主观幸福感;育儿胜任感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6-0137-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173
初产妇缺乏对围产期正确且科学的客观认知和保健知识,常存在喜悦又担忧的矛盾心理,加上产后家庭地位、激素、身形走样等干扰,容易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造成认知及社会行为的改变。研究发现,初产妇产后需转换、适应及处理母亲角色,若无法适应,将会导致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婴儿成长和家庭生活[1]。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纠正初产妇错误认知行为,使初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是妇产科医护工作者关注的重点[2]。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已有学者将其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发现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目前有关该干预模式用于妇产科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分析初产妇应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其负性情绪、主观幸福感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抽签法随机将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75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包括剖宫产产妇15例、阴道分娩产妇23例;年龄21~38岁,平均(29.35±2.14)岁;孕周37~41周,平均(39.43±0.79)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中专8例,高中10例,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8例。观察组剖宫产产妇14例、阴道分娩产妇23例;年龄22~39岁,平均(28.98±2.07)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4±0.86)周;文化程度,初中及中专7例,高中9例,大专11例,本科及以上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5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单胎足月妊娠。
排除标准:患有传染性疾病;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及子痫等妊娠相关并发症;合并精神障碍;患有恶性肿瘤;无法正常沟通;因自身原因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注意观察产妇产后情况,耐心讲解产后健康知识、育儿知识等,指导摄入优质蛋白、低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对于剖宫产产妇,要注意更换切口敷料,叮嘱产妇下床活动。出院时发放产后恢复及育儿指导手册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1)成立干预团队。团队成员由工龄≥3年且有同理心、责任心的1名主管护师、3名责任护士组成。组织学习跨理论模型、心理方面等专业知识,确保工作一致性。为产妇建立病历资料,包括产检情况、一般情况和产妇家属信息等。(2)各阶段护理内容。前意向阶段(产后第1天),为产妇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的重要性,组织产妇之间主动介绍,建立良好且互助的关系,根据生动解说与意识唤醒引导产妇回忆以往积极感受和情景,帮助产妇从抑郁、担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的意义,使产妇学会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情绪。意向阶段(产后第2天),根据自我分析与评价,与产妇共同分析产后影响主观幸福感、育儿胜任感的各类因素,引导产妇回忆产后对生活、工作造成的影响,辅助产妇分析利弊,采用科学依据支撑正确观点,坚定产妇改变自己错误认知及行为的决心。准备阶段(产后第3天),根据自我解放策略与产妇建立良好关系,增加产妇信任感,采用反问方式使产妇质疑自身目前不合理的行为,认识到过度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的危害性,告知产妇家属多关心产妇,帮助产妇改变不良认知,正确转换且适应母亲角色,制定行为改变计划,建立产妇微信交流群,在群内分享保持良好心态的技巧和育儿心得,定期在群内发送产后恢复知识视频,使产妇之间互相学习。行动阶段(产后第4天),依据刺激控制和反条件作用鼓励和肯定已经完成目标计划的产妇,与未完成产妇共同分析原因,邀请产妇家属加强督导,告知良好心态对自身及婴儿的积极影响,指导产妇保持正确健康的心态和育儿行为,引导产妇合理主动地发泄负性情绪,让配偶承担起责任,主动关心和疏导产妇。维持阶段(产后第5天至出院),根据强化管理,鼓励产妇主动讲述可替代行为,强化主观能动性,根据产妇性格开展阅读、音乐等兴趣爱好活动,帮助产妇保持愉悦放松的心态,制定合理奖励措施,在育儿行为正确时予以奖励,使产妇维持良好行为习惯。
1.3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前2 h)应用HAMA、HAMD量表评价产妇心理状态。HAMA量表中包括焦虑心境、紧张、失眠等14项维度,每项维度0~4分,总分56分,得分>7分表示可能有焦虑;HAMD量表中包括抑郁情绪、入睡困难、激越等24项维度,每项维度0~4分,总分96分,得分≥8分表示可能有抑郁症。(2)主观幸福感。于干预后应用GWB量表评价产妇主观幸福感。GWB量表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第10、15条目)、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第6、11条目)、对情感与行为的控制(第3、7、13条目)、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第4、12、18条目)、精力(第1、9、14、17条目)、松弛与紧张(第2、5、8、16条目)共6个维度。上述18个条目中,第1、3、6、7、9、11、13、15、16条目均为反向评分,其余条目为正向评分。第1、3、4、8、9、10、11、12、13、14条目为1~6分制,第2、5、6、7条目为1~5分制,第15、16、17、18条目为0~10分制。依据全国常规模型数据,男性评分为75分,女性评分为71分,总分越高表示主观幸福感越强烈。(3)育儿胜任感。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C-PSOC评价产妇育儿胜任感。量表中包括效能(8个条目,8~48分)、满意度(9个条目,9~54分)2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产妇育儿胜任感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干预前,2组产妇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HAMA及HAMD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主观幸福感
干预后,观察组GWB中“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对情感与行为的控制”评分比对照组明显更低,观察组GWB中“忧郁或愉快的心境”“精力”“松弛与紧张”及总分比对照组均明显更高(P<0.05),见表2。
2.3 育儿胜任感
干预前,2组产妇C-PSOC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产妇C-PSOC各项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初产妇面临围产期各种问题时难以较好地协调和处理,影响产后恢复和日常生活[5]。近些年来,提高产妇主观幸福感成为护理重点。有研究发现[6],产妇产后主观幸福感越高越能调节好产后角色转换、情绪及育儿等问题。由于初产妇缺乏育儿经验、家属关心重点转变,初产妇多存在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初产妇的育儿胜任感。
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侧重于产妇的产后身体康复,与产妇之间交流较少,不利于产妇产后角色转换。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健康促进模式,根据产妇内心需求和不同行为变化,制定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知行为改变[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产妇的负性情绪。分析原因,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重点在于改变产妇的病态认知,结合跨理论模式不斷进行阶段性强化,针对性疏解产妇负性情绪,在前意向与意向阶段让产妇回忆不良认知及行为的危害,使产妇认识到负性情绪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准备阶段与行动阶段为产妇制定计划,邀请产妇家属与其他产妇参与,可使产妇主动维持良好心态[9-10]。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主观幸福感与育儿胜任感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增强产妇的产后主观幸福感,提升育儿胜任感。分析原因为,通过转变产妇错误认知,产妇综合适应能力提升,在行动阶段通过刺激控制和反条件作用调节产妇心态,在维持阶段不断鼓励与肯定产妇,让产妇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与帮助,有助于产妇在产后获得良好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合理奖励政策,从心理与行为双方向入手,育儿时不断给予产妇鼓励和肯定,让产妇在育儿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育儿胜任感[11]。
综上所述,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初产妇中不仅能够缓解产后负性情绪,还能够提升产妇的主观幸福感和育儿胜任感。
参考文献
[1] 张瑜,张春良,王鑫.初产妇产后抑郁与育儿胜任感和家庭关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1):4895-4898.
[2] 王芳.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3481-3483.
[3] 李新敏,胡文环,吕沂芳,等.产后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主观幸福感与育儿自我效能感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82-84.
[4] 王泽华.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5.
[5] 韩宏丽,贾娜,苏雅坤.认知行为干预联合互动式导乐分娩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0):92-94.
[6] 冯丽,李琴,高丽花,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31):210-212.
[7] 张风红,刘玮萍,李佳,等.跨理论模型结合动机性访谈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1,45(20):2195-2197,2200.
[8] 张敏,刘艺红,杨燕,等.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5):934-937.
[9] 黄佳丽,蔡丽萍,蒋小燕.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情绪管理对先兆流产患者产后抑郁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0):4637-4641.
[10] 郭力,苗盛,高莹莹.剖宫产产妇育儿效能感对自我管理能力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5):2362-2365.
[11] 张艳红,马小磊.团体心理辅导结合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角色适应、主观幸福感和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5(9):1302-1306.
(编辑:郭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