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017-03-30任慧莲邹兆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

任慧莲+邹兆华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MHD患者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6周,每周2次。干预结束后均随访12周。于干预前、干预后6、18周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各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总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治疗依从性得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两者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干预能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认知行为干预; 自我管理行为; 依从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026-02

近年来,我国慢性肾病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年轻化。研究报道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尿毒症患者中80%是青年人[1]。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手段,据美国一项系统报告表明,全世界80%以上终末期患者主要依靠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2]。中青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要支撑者,疾病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功能、治疗特点等导致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较差[3-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总结相关研究基础上,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患者84例,男46例,女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纳入标准:血液透析时间≥6个月,年龄18~59岁;具有良好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等并发症者;有精神疾病史者。研究过程中,有5例患者由于未完成随访而脱落,脱落率为5.95%。最终试验组完成39例,对照组完成40例,两组患者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重点加强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对疾病不确定感给予心理支持;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合理饮食计划;强调规范服药、治疗的重要性;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制定运动计划;加强对身体各指标的监测,规范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如有异常及时寻求医疗帮助。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准备阶段。建立认知行为干预研究小组,由1名护士长、1名肾内病科医师、2名护师组成。查阅国内外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教育研究现状,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培训相关研究干预者,保证干预方法、过程、评价的一致性与规范性;建立微信名为“血透健康之家”的微信公众号,并加入参与研究的患者。(2)认知疗法(第1周)。采用集体讲座、个体交谈、微信健康读报、健康宣传手册相结合的认知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维持性血液透析及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知识,通过微信平台集体探讨患者对疾病的疑惑,并个体化的指导。(3)行为干预(第2、3周)。通过理论知识的理解,诱导患者认知行为改变的重要性。结合前期干预小组制定的行为改变路径,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改变方案。并与每周三、六通过微信平台上传个体健康资料。干预小组成员通过患者的个体健康资料及时发现并调整存在不合理的健康措施,对于病情严重的及时通知患者就医。(4)合理情绪疗法(第4周)。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绪,并合理利用倾听、同理心、肯定等沟通技巧。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合理情绪产生的根源,通过与患者讨论,改变患者其不合理的认知,建立正确的信念与情绪表达方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5)放松训练(第5周)。指导患者身、心放松方法。根据患者体质辨别,选取有针对性的音乐干预。(6)心得体会交流(第6周)。集中所有试验组患者,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分享患者前期的体验与收获,并深入探讨患者尚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全面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治疗依从性。

1.3 研究工具

1.3.1 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该量表由王爱平等[5]编制,专门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研发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科学研究,Cronbachα系数为0.813。包括20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1~4级计分,总分20~8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

1.3.2 治疗依从性量表 该量表由张艳等[6]研制,专门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研发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临床科学研究,Cronbachα系数为0.943,CVI为0.877。包括23个条目,4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反向条目反向评分,得分越高则表明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學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益、组间效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各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显示: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益、组间效益、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各时间点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显示:试验组得分均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患者面对慢性疾病过程中对症状、治疗、生理、心理、行为等做出改变的能力[7]。中青年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国家劳动力的主力。终末期肾病使患者需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不仅使患者承受疾病带来的巨大痛苦,也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对治疗的抵抗情绪,从而降低自我管理行为。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防治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在不同时间点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干预通过集体健康教育与个体化的健康指导,纠正患者对疾病的不正确认知,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情绪的合理宣泄与身心的放松可提高患者疾病管理能力。

3.2 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直接关乎到患者血液透析的效果及预后。相关研究显示,国内血液透析患者的不依从率为41%~63%[8-9]。王玉[10]研究表明,血液透析知识缺乏、护患关系一般、负性情绪、透析时间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干预后,试验组个时间点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总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交互效应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认知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行为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可提高MHD患者治疗依从性。

总之,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其特殊心理变化,在工作中应加强沟通交流,改善护患关系,加强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史小艷,时秋英,徐甜甜,等.中青年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生命质量的多中心调查[J].广东医学,2016,37(4):605-607.

[2] 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The 2008 annualdata report graphics as microsoft Power Point color slides[EB/OL].United States Renal Data System,2010-3-10.

[3]赵慧芬,尤燕清.家庭支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1):971-973.

[4]Chauhan R,Mendonca S.Adequacy of twice weekly hemodialysis in end stage renal disease patients at a teriary care dialysis centre[J].Indian Nephrol,2015,25(6):329-333.

[5]王爱平,冯茂玲.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的开发[J].中国卫生统计,2005,22(6):368-372.

[6]张艳,黄金.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的编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A):3312-3316.

[7]刘丽,矫健梅,安丽伟,等.家属强化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A):12-15.

[8]张艳,黄金.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2):43-44.

[9]周燕飞.ICU综合征发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及预防[J].护理学报,2011,18(10B):35-37.

[10]王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6A):34-36.

(收稿日期:2016-11-07)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应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对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作用
优质护理对肺结核护理质量和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hs-CRP、IL-6和ADPN水平的影响
全程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伸到居家护理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