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天水市秦州区:“保安全 提品质”一起抓

2024-03-25毛绪强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秦州农产品监管

|本刊记者 毛绪强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3万亩,辖16镇42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3万,其中农业人口46万。近年来,秦州区优质粮油、特色果品、高原夏菜、生态养殖、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建成了秦州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天水镇设施樱桃园、西坡梁种养循环示范园等8个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先后被评为“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和“中国苹果之乡”。

自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以来,秦州区严格按照创建方案,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压实责任以干促建

秦州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11个部门和16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调度和督促检查。

区委、区政府制订出台《秦州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安全县创建工作,明确安全监管职责,细化部门任务分工,全面落实“七告知二承诺三责任”制度,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承诺书,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倾斜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全力保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秦州区农业农村局质监中心主任万子寒告诉记者,“秦州区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乡镇、区有关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分值,在区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权重达到5%,这一举措直接提升了基层干部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力度。”

据了解,2021年,秦州区总投入165.5万元(其中:区级财政资金38.5万元,衔接资金127万元),2022年总投入260万元(其中:区级财政资金50万元,衔接资金210万元),年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收幅度,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际需要。

健全体系保障质量

近日,在牡丹镇大柳树村的蔬菜大棚内,为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秦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采用巡回抽检的方式,对蔬菜进行随机取样,带回中心进行检测。

“今年监测中心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机构考核双认证,现在已经具备了八类四十三个产品的检测能力和三类三十六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并且实验室配备大型仪器四十多套,完全有能力承担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秦州区农业农村局质监中心副主任郝耀辉说。

据了解,目前秦州区已建立区、镇、企业(基地)三级农产品监管网络,成立秦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镇级农残检测室和食品药品检测室,配备镇级监管员16名、村级协管员420名,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管体系。

在经营主体监管方面,严格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档案记录、承诺达标合格证、进货查验及产品自检或委托检验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名录72家,实现农畜产品质量有效管控。

在投入品监管方面,严格监管农业投入品等生产资料购买行为,将156家农药、兽药、饲料等经营点全部纳入数字监督管理平台,持续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定期开展监督抽查,实现连锁、统购、配送监管全覆盖。共查处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18起。

全链监管全程追溯

在杨家寺镇金土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对大棚内的西红柿进行日管理工作。合作社负责人何甲奇告诉记者,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指导他们使用“智慧农安”APP快速开具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并生成农产品追溯码,实现农产品“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

“首先要做到农残自检,并且对销售的蔬菜开具合格证,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在手机上,通过智慧农安APP将合格证上传,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也能进行合法追溯。”何甲奇说。

据介绍,按照农产品“带标上市、过程可控、质量可溯”原则,秦州区加大追溯示范点建设力度,创建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测示范点19个,建成区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追溯指挥中心1个、镇级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8个、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1个、生产经营主体追溯信息平台4个,年开展追溯管理专项督查20余次,上传快速检测信息2万余条、执法监管记录500余条,上传率100%。建立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完善承诺达标合格证附证上市和市场入场查验制度。扎实开展监督抽查和隐患排查。

创建期间,完成定量抽检2446批次,定性检测24828批次,完成“瘦肉精”抽样检测5890头份,屠宰检疫生猪49150头,检测畜产品血清29203份,检疫鸡38810公斤,检出病害猪肉370头、病死及死因不明鸡61只,全部依法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全面完成了省市1.7批次/千人的检测任务。

开展培训强化指导

秦州区全面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计划,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培训,不断提高群众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累计发放各类宣传册、宣传品、知识读本等10万余份,开设各类固定宣传栏和宣传展板等1000余个,咨询服务3000次以上,宣传面达99%以上。

“我们把开展培训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自创建以来,共举办农产品检测、追溯、执法、绿色认证、品牌培育等相关培训活动100场次,培训受益人员5000余人次,不断提高农产品检测、监管、执法能力水平。”万子寒说。

据介绍,自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以来,秦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有突破,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有成果,农产品品质提升有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创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完善体系做强品牌

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近几年秦州区紧紧围绕果菜畜药等主导产业,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打造万亩粮食示范片带5个和千亩示范点40个,建成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中药材种植基地6个、千亩高原夏菜基地3个、千亩以上果品示范点5个,新改建标准化养殖场15个,创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个。持续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1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1家。

扎实开展“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认证种植业产品42个,畜产品11个,“甘味”农产品公用品牌1个,“甘味”农产品企业商标品牌8个,商标有效注册量累计达到654件,“秦州大樱桃”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十大好吃樱桃”的荣誉称号,并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秦州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保安全提品质”一起抓,逐步构建起区、镇、村(基地)三级检测监管体系,持续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执法服务能力,不断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稳中向好态势,努力护航秦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秦州农产品监管
明代秦州卫考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