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三亚市崖州区:织密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

2024-03-25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崖州防护网豇豆

|本刊记者 刘月姣

»崖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正在进行定性快检和定量检测

三亚市崖州区,海南冬季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南繁育种基地、琼南最大的冬季瓜菜集散地。

如何守护“菜篮子”“果盘子”安全?崖州区着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统筹处g理好数量、质量、效益的关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修课”。

自2021年承担国家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任务以来,崖州区从“抓源头、建体系、强监管、保质量”入手,加强属地管理、落实主体责任、狠抓基地生产环境、农业标准化生产等,织密织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精心呵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9月崖州区顺利通过国家考核验收,10月27日获得国家第三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授牌荣誉;12月7日获得2023年全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典型,崖州区检测站被评为2023年全国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典型样板。

管出来:夯实责任,筑牢安全基石

当多地迈入寒冬的时节,崖州区的芒果果园里却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碧绿的枝藤间挂满了圆润的芒果,果农们忙碌地穿梭在瓜田间,快速熟练地将芒果摘下。

崖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忙碌起来,实行24小时轮班制,对即将上市的芒果进行抽检。据悉,该检测站具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检测资质,围绕海南省73种禁用农药成分检测。在例行检测中,崖州芒果的质量检测合格率达98.02%。

放心农产品,要“管出来”。这是崖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崖州市委、市政府把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到乡村振兴的高度加以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崖州分局等7个部门及25个村(居)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崖州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实施方案》,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在拱北村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拱北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监管员王右娜像往日一样,开始了当天的巡查监督工作,查看生产经营主体购药渠道、记录农户的用药和安全生产记录台账信息。

“网格内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芒果果园、南繁基地等都归我监管。我们把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信息上传至崖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平台,区村就可以通过平台实时了解生产情况。”王右娜边介绍边向记者演示。

为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崖州区坚持以区带村,建立了由68名安监员、42名防疫员和25名村级基层力量为主的村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了“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网格化管理。

“我们将崖州区6万亩(含复种)蔬菜基地及12.7万亩芒果基地划分为58个小网格,在上市后采摘前,实名田头抽样,定性、定量相结合对瓜菜进行100%全覆盖检测,从源头上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崖州区相关负责人说,有了网格化管理,办事效率也大大提升。

为压实监管责任,崖州区将农安工作考核全面纳入乡村振兴考核,2021—2023年连续3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所占的权重均高于5%,区政府与各村(居)委会分别签订《崖州区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单独考核。为确保监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产出来:标准化生产,把牢田间防守

走进崖州区冬季瓜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绿色豇豆挂满枝条,采摘工人们穿梭在豆秧间忙碌采摘,首茬标准化种植的豇豆正新鲜上市。

基地内,绿油油的豇豆秧被白色的防虫网围绕,豆秧上,随处可见悬挂在不同部位的诱捕器、捕食螨袋等,蓝黄诱虫色板高悬在豆架顶部,田间矗立的太阳能灯诱捕装置也在实时运转。

“我们采用豇豆‘防虫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和主要虫害,还实现了产量和收益的双增。”琼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工作人员黄成宏说。

豇豆是海南“三棵菜”之一,也是崖州区冬季瓜菜主要种植品种,农民增收主要来源之一。斑潜蝇和蓟马是豇豆主要虫害之一,也比较难防,农药打多了,会影响质量,农药打少了,又影响产量。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豇豆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控,促进豇豆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崖州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落实“防虫网+防草布”及垄上覆膜隔离防控技术,使豇豆病害发生率下降80%,农残检测合格率达到100%,豇豆品质得到提升。

这是崖州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缩影。当前,该区已制定涵盖芒果、莲雾、豇豆、肉羊养殖等主导产业的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制度标准5项,建成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芒果、莲雾等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示范面积达到3176万亩。

不仅仅是推行标准化生产,推进绿色生产也是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重要环节。2019—2023年,崖州区累计回收废弃物1325.16吨,其中农膜回收1273.72吨,农药瓶回收45.24吨,滴灌带1.1吨,塑料育苗盘5.1吨。推广“绿肥还田+碳基有机肥+化肥减施”联合土壤改良技术,实现化肥减施15%,亩产增加约10%。

同时,该区充分利用国家“南繁硅谷”的创新优势,主动融入“育繁推服”种业全链条,结合本地农业生产习惯和南繁品种特点,探索出“育种—水稻—绿肥”“瓜菜—制种—绿肥”等一批轮作模式,降低土壤病虫害,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提升了产品品质。

亮出来:强化追溯,织牢防控网

“用手机一扫每束豇豆上的二维码,跳出来的承诺达标合格证上,豇豆种植主体、联系方式、编号、产地等信息一目了然。”琼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工作人员黄成宏介绍说。

在崖州,扫描每束豇豆上的二维码,可追溯豇豆种植情况。“我们积极推广海南省食用农产品智慧监管微信小程序在试点品种豇豆上率先使用,要求豇豆生产经营主体全覆盖入驻,对应使用约15万枚二维码小标签橡皮筋作为豇豆最小包装,加快实现豇豆产地信息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赋码管理。”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阳超介绍说。

通过使用追溯标签二维码方式,将源头生产主体及相关环节主体责任关联起来,形成源头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督促各环节主体落实质量安全责任。

“亮出来”,不仅是合格证,也是品牌。

“扫扫二维码,就可以追溯到芒果的种植流程、采摘日期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轻松地查到芒果的“前世今生”,何时被种植在何地、生长过程中使用了哪些肥料、有没有“生病吃药”、何时被采摘……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清清楚楚。

可以追溯的芒果全部出自智慧果园,果园自动采集和监控田间地头的水质、土壤和气象等数据,并根据数据的类型,将数据或数据校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链上的数据都会通过产品溯源系统展示给消费者。

溯源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芒果品质,为打响芒果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崖州把推进农业品牌建设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积极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培育崖州莲雾、崖州瓜菜、崖州鱼干等一批农业品牌。截至2023年底,崖州区 “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讲出来:多方引导,构建共治生态

悬挂横幅张贴标语1786幅,发放宣传册子18万份,发放科学使用农药规程等资料10万多张,使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150万张,各村级音频播放1.2万次……

这一组数据是崖州区加强宣传,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农安质量意识取得的成果。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过程中,该区注重通过多元引导,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一方面,形成执法合力。崖州区农业农村局与各职能单位等部门加强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初步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联合执法工作格局。2021—2023年上半年,共联合出动执法人员1858人次,巡查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588次,查阅各类销售台账15580多本,将全区农、兽药店及生产基地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做到覆盖率达100%。另一方面,突出执法重点,重点对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屠宰病死动物、注水、私屠滥宰、虚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伪造冒用“三品一标”产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了100%。

此外,该区还注重创新监管方式,利用“12345”热线、区政府热线88840001、“12315”热线、区农业农村局办公热线88820921、微信取证举报等多个渠道向农药经营户、农民宣传农药商品识假、辨假和维权知识,及时发布农药监管预警信息,接受农民举报信息。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品牌农业,把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效当作提升农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阳超表示。

»崖州积极推广海南省食用农产品智慧监管微信小程序在豇豆上率先使用

猜你喜欢

崖州防护网豇豆
崖州民歌的演唱特色分析
——以《送别歌》《梁生歌》《审情》的研究为例
崖州民歌的音乐形态分析
崖州何处在
记住穷壤僻岭中枝繁叶茂的风景
发挥自身优势 共筑安全防护网
夏季当家菜——豇豆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人蚁边界防护网
SNS主动柔性防护网在高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