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2024-03-24朱玉业宋玲玲
朱玉业 宋玲玲
摘 要: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城市发展的方向。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型城市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总结了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的模式,构建了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指出了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城市建设
课 题:本文系山东省滨州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模式与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3-ZJZX-024)的研究成果以及2017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无缝学习空间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050)的成果应用。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职业教育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提高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能力,促进城市的升级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产教融合的提出主要源自教育质量与就业形势的压力逐渐加大以及城市发展要求加速转型升级。产教融合可以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而在城市发展中,产教融合则可以加速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教学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一、产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城市
产教融合是一种将产业和教育系统有机结合、互相联动、共同发展的模式,具体包括产业对教学资源的支持,学校对产业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服务等。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又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产教融合逐渐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2019年起,作为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开始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促进城市、产业、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融合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通过共建共享、产教合作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二是人才与市场深度融合,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有机结合,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三是城市和产业深度融合,将城市服务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实现城市功能和产业协同发展。
二、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国家层面的试点推动,一大批产教融合型城市逐渐形成。而且现在也可以看到产教融合型城市的明显特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传统产业向科技、高端制造业转移;引领人才创新发展,吸引高素质人才落地;促进高校与产业深度融合,打破学术壁垒;催生良好产业生态系统,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链完整的生态系统。
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对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产教融合发展形式包括校企合作、校产合作、专业设置、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教融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二是产教融合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技术创新和技能升级,教师在产教融合的实践中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了动手能力并提升了教学水平。在双向互动中学校教育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关系更加密切,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的技术和工艺信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三是产教融合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三、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模式
职业院校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模式应该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以科研和服务为支撑的全方位服务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人才、产业的上下游有機衔接以及创新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构建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要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探索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的弹性化设置与调整机制。建立产教融合的专业体系,根据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学校在确定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时将企业岗位规范和行业标准以及岗位执行规范等内容纳入其中,并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将技能等级证书内容纳入教学内容,并积极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技能融入教材。推进专业与产业契合、教学与生产融合、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融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二)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或者企业工作坊等形式,学生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提高实践技能,企业工程师既是师傅又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校企融通给学生提供了创业教育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可以有效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职业教育能否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关键。应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和技术研发,在提高实践水平的同时提升教学能力。同时,职业院校应积极引进具有行业和企业背景的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开展产教融合型的科研活动和服务
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和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职业院校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为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作出贡献。
(五)建立产教融合型城市服务平台
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型城市服务平台,包括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联合体、创新创业联盟等形式;通过这些平台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职业教育服务產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
职业院校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机制应该以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合作、共享、服务城市建设为目的,这些机制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达成城市建设目标。
(一)政策支持机制
政府根据产教融合的实际需求设立专项资金,对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和职业院校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采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强化金融扶持、落实税收优惠、给予土地保障等,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共同发力,促进紧密合作。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评价反馈等活动。例如:校企之间建立长期的技术和顶岗实习合作,给予达到适岗能力的学生就业机会。规模企业可以建立实习基地,并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充分考虑企业利益,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在共建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立股份合作培训实体、建立混合所有制培训实体、自办专业实体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三)人员共享机制
加强校企之间的专业人员共享。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享师资资源,共同培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或者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四)合作研发机制
企业发挥技术先进、设备精良的优势,学校发挥人才多理论水平高的优势,共同开展科研合作、探索技术创新,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例如,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社会服务机制
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咨询诊断、人才培训服务等。例如,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能提升等服务,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参与办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短期内难以获得相应的收益。此外,校企双方也需要进一步制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人才输送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细化相关实施办法。
(二)职业院校与产业对接不足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训设备等方面普遍滞后于企业已有的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水平,导致专业与产业对接不够。此外,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输送和科技创新成果的获取也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短期内难以满足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政策支持不足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但涉及地方和企业的权责界定和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不够具体明确。此外,支持、激励、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政策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六、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建议
针对产教融合中存在的“政、校、企、行”之间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专项经费投入
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加大内涵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投入,推动建设高标准实训平台、数字校园、产业学院、鲁班工坊等,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是关键,要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需要建立灵活可控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现代学徒制的深入实施。例如,建立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机制,破除混合所有制中职业院校法人产权制度的障碍,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试点院校。通过专项经费投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办学的治理结构。
(二)不断提升职业院校的现代化水平
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落实专业预警制度,及时发布和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的“预警清单”。建立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和过剩信息及时发布制度,设立急需专业设置快速通道和“过热”专业及时预警通道。加强课程建设,深化内涵、强化德育,校企联手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对按照不同类别和轻重缓急分类拨款的管理,并完善差别拨款制度。
(三)鼓励职业院校立足当地,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企业提高自身的适应性
在服务产教融合的过程中,积极鼓励职业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提升教师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在中小微企业的设备工艺改造和企业技术升级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承接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项目、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项目、研修培训等,服务企业发展。实施实习阶段的校企共同精细管理,使学生就业与区域企业零距离、零缝隙衔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企业留用率、本地留用率。
总之,在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框架下,如何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以及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提升人才质量,让职业院校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依然需要“政、校、企、行”共同发力。
七、结束语
职业教育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职业院校服务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模式应该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并且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合作、共享机制,共同达成城市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力,陈地龙,苏绪林,等.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联动模式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1).
[2]廖喜凤,陈玲霞.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驱动的职业教育共同体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2022,21(10).
[3]应瑶,王升.产业学院发展的风向、风口与风险:以浙江省院校实践轨迹为例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2(4).
[4]张志军,范豫鲁,张琳琳.国家产教融合的历史演进、现代意蕴及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
(作者:朱玉业,滨州职业学院教授; 宋玲玲,滨州职业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