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卫·波德维尔:在学者、影评人与影迷之间架起桥梁

2024-03-24丁正如意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7期
关键词:德维尔侯孝贤香港电影

丁正如意

大卫·波德维尔( 1947-2024),美国电影理论家

当地时间2月29日,美国著名电影研究学者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因肺癌去世,享年76岁。

波德维尔一生参与撰写、编辑了二十余本著作,其中与同样作为电影理论学家的妻子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合著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世界电影史》,不仅是享誉世界的电影教材,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不断再版。2006年9月,夫妇二人创建名为“电影艺术观察”(Observations on Film Art)的博客。他们将博客作为《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的网络增补资料库,也提供大量迷影资讯,即时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和电影节之旅……在学者、影评人与影迷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认知心理学到电影叙事学,从新形式主义到电影诗学……波德维尔涉猎广泛,却始终坚持“电影美学”的研究方法,即通过分析影像内部的规律(如镜头语言、声音语言、叙事法则等),解释电影作为一种组织原则是如何运作并达到确定效果的。

关注“how”而不是“what”的波德维尔,反对用宏大理论来诠释电影。这种坚持实证、让电影回到电影的策略和态度,令大量苦“SLAB理论(以索绪尔的符号学、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为首)”久矣的学子、“普通影迷”和电影从业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当然,最为中国影迷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波德维尔不仅“锐评”过李小龙、王家卫、侯孝贤、吴宇森、杜琪峰、小津安二郎等多位亚洲电影人,还撰写了一本系统研究香港电影的著作《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

书中那句“尽皆过火,尽是癫狂”,更是成为香港电影的代名词。事实上,这句话并非波德维尔的原创,而是他引用影评人Roger Greenspun在1973年3月22日《紐约时报》上发表的,关于电影《天下第一拳》的评论。在一篇豆腐块文章里寻觅金句并令其发扬光大,足见波德维尔对于香港电影的热爱及其影响力。

波德维尔对香港及亚洲电影的感情,没有只停留在理论和抽象层面,他不仅多次千里迢迢来香港国际电影节(HKIFF)看电影,还因为太喜欢《重庆森林》而到重庆大厦吃宵夜,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到处找“偶像”签名……甚至在去世前三天(2月26日),手指已经僵硬的时候,还在博客上发表了推荐侯孝贤导演作品的文章——这是他的最后一篇文章。

猜你喜欢

德维尔侯孝贤香港电影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宿主”与“蛔虫”
侯孝贤影像中的帮派江湖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德维尔的智慧
22年了,她才是侯孝贤背后的女人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寻找战马的法兰西骑士德维尔潘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