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4-03-22林俊川陈育如陈诗源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3期
关键词:通络神经功能脑梗死

林俊川,陈育如,陈诗源

(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急诊科,广东 汕尾 516400)

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1],常见的情况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脑动脉狭窄或者闭塞,从而造成相应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2]。本病属中医“中风”“卒中”及“偏枯”“偏风”类病证。中医学认为“久病多瘀”,在临床上,“风痰瘀阻”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病机,特别是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血脉瘀滞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在现代理论中,脑梗死的发生过程包括:血栓、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代谢紊乱、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氧自由基动力学失调、线粒体呼吸功能障碍、钙超载、细胞凋亡等。现代研究表明[3],活血化瘀中药具有调节机体稳态、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大脑、修复神经功能等作用。近年来有相关的中医学研究表明[4]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与痰和瘀阻存在较大关联,而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现将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接诊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活血化瘀通络法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接诊的60 例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45 ~86 岁,平均年龄(68.72±2.69)岁;观察组男女比例17:13,年龄45 ~87 岁,平均年龄(69.73±2.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本次试验已通过院中伦理委员会审批。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符合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标准[5];(2)自愿分组治疗并签署知情书;(3)无临床治疗依从性差者;(4)临床资料完整;(5)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1)有用药过敏史;(2)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病变;(3)中途退出治疗;(4)有精神疾病史。

1.1.2 诊断 (1)西医诊断:多发于三高等合并症及脑部小血管病变 ,经CT 扫描可见梗死面积<1.5 cm2左右,一般症状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眩晕、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抽搐、痴呆,无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少见。(2)中医诊断:体内气血虚弱、脏腑阴阳偏盛等多因素而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在脑为病机;多表现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临床表现为言语不清、肢体麻木、舌面有瘀斑等症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西医药物治疗:(1)阿司匹林肠溶片(制药厂: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423,规格:100 mg),1 片/次,1 次/d,口服用药;(2)甲钴胺片(制药厂:华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26,规格:0.5 mg/片,10 片/板,2 板/盒),1 片/次,3 次/d,口服用药。共治疗3 周。

1.2.2 观察组 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药方选择[6]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加减,即半夏30 g、天麻15 g、白术30 g、茯苓20 g、桃仁15 g、红花2 g、陈皮5 g、赤芍5 g、丹参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当归5 g、生地5 g、元胡5 g、乳香5 g;用水煎服,一副药剂喝两次,一天一副。

针灸治疗[7]:第一疗程取患者上肢的肩髃穴、外关穴、内关穴、合谷穴、曲池穴、手三里穴;下肢穴位,解溪穴、血海穴、丰隆穴、委中穴、三阴交穴、梁丘穴、环跳穴、足三里穴;第二疗程、第三疗程,停止头皮穴位针灸,换用电针、断续波对患者的体针穴位进行施针,选用30 号1.5 寸毫针,依据不同穴位和部位确定刺入深度、角度及方向,留针30 ~45 min,每5 min 捻针1 次,每日1 次,每周治疗5 次,疗程共8 周。

1.3 观察指标

(1)运用简易认知功能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评患者施治前后认知功能,分值0 ~30 分,重度认知功能障碍0 ~9 分、中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1~26分、<27分有认知功能障碍、27 ~30 分为正常。

(2)运用美国国立卫生院修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测评患者施治前后神经功能,分值0 ~42 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21 ~42 分;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5 ~20 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5 ~14 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1 ~4 分。

(3)临床疗效比较:显效,施治后患者偏身麻木、眩晕、言语不清、构音障碍等症状改善80%;有效,施治后患者偏身麻木、眩晕、言语不清、构音障碍等症状改善60%~79%;无效,施治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百分比之和。

(4)中医证候积分(TCM Symptom Score,TCMSS)涉及偏身麻木、眩晕、言语不清、构音障碍等,单项积分为0 ~3 分,积分越低则说明患者症状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施治前两组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施治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s>)

表1 施治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s>)

NIHSS 评分组别施治前 施治后对照组(n=30) 18.50±2.05 14.70±1.50观察组(n=30) 18.45±2.04 9.50±1.50 t 值 0.094 13.426 P 值 0.924 0.001

2.2 简易认知功能状态量表比较

施治前两组MMSE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MMSE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施治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s>)

表2 施治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s>)

组别MMSE 评分施治前 施治后对照组(n=30) 14.35±2.03 16.75±0.30观察组(n=30) 14.55±2.02 21.56±2.40 t 值 0.382 10.892 P 值 0.703 0.001

2.3 疗效比较

施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总有效率比较[例(%)]

2.4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施治前两组TCM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TCM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施治前后TCMSS 评分对比(分,±s>)

表4 施治前后TCMSS 评分对比(分,±s>)

施治前 施治后组别(n=30)偏身麻木 眩晕 言语不清 构音障碍 偏身麻木 眩晕 言语不清 构音障碍对照组 2.55±0.15 2.43±0.23 2.68±0.21 2.82±0.02 2.05±0.15 2.03±0.23 2.18±0.21 2.22±0.02观察组 2.54±0.16 2.42±0.24 2.67±0.22 2.81±0.03 1.04±0.10 1.02±0.20 1.17±0.20 1.21±0.01 t 值 0.249 0.164 0.180 1.519 30.686 18.149 19.075 247.398 P 值 0.803 0.869 0.857 0.135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并且发病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4~6倍,但是女性的症状比较严重,死亡率也比较高[8]。其对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且呈年轻化趋势。有研究表明[9], 腔隙性脑梗死中的某些病变会出现在大脑深处,对神经传导通路造成影响,从而导致了脑梗死的某些症状,比如,轻微的下肢麻木、视线不好、说话不流畅等。这种病出现后,病人有比较轻微的临床症状,但是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更加复杂的临床表现。

中医认为,中风的根本原因是气血亏虚,风、火、痰、瘀,其本质是本虚标实,风痰瘀滞是其主要病机。所以,对于风痰瘀阻型脑梗死病人,治疗应以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化痰通络汤是以半夏[10]、天麻、白术、茯苓、桃仁、红花、陈皮、赤芍、丹参、香附、川芎、当归、生地、元胡、乳香等为基本组方,组成了化痰通络汤。丹参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白术的作用是痰饮眩悸,两种药材都可以用于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眩晕。当归、川芎的作用是补气、活血,香附的作用是调整气机,确保血液流动顺畅;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作用。生地有养血的效果,红花有活血化瘀的效果,陈皮有祛痰的效果;此外,有关研究显示,川芎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能够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增加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元胡是一种很好的溶栓药物,和红花、乳香等药物一起使用,可以起到更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将各种药物进行配伍使用,达到理气解郁、熄风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

而既往在腔隙性脑梗死治疗中,通常采用针灸方式施治,且整体效果显著,并在临床上有显著的应用优势[11]。中医学将腔隙性脑梗死归为中风范畴,而中风多为阴阳失调所致,病人因瘀血阻塞而引起气血紊乱。既往医学报告中显示,通过针灸的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现代医疗对针灸治疗原理进行分析发现针灸可以改善脑组织病灶周边的脑组织缺氧,增加脑组织的血流供应;而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促使患者脑部血流流通,促使血流向四肢循环,此外还可改善患者脑氧分压,从而减轻脑部小血管受阻表现,并改善不良反应症状[12]。

结果显示,施治前两组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MMSE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5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TCM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观察组TCM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活血化瘀通络法中使用活血化瘀通络汤剂,再加上针灸方式进行治疗后改善腔隙性脑梗死症状的整体效果显著,亦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通络法(汤剂与针灸)在治疗腔隙性脑梗死中可行性更高,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能力,临床借鉴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通络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