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出锅前,这勺尾油大有讲究!
2024-03-19
每个厨师都想自己炒出来的菜色、香、味、形、器俱佳,得到食者的赞许。所以有不少菜肴在出锅之前往往要淋上一点点油,旁人看来很简单、很随意(也有些厨师不在意),但这看似简单的一招是很有学问的,甚至可以说,一道选材、切配、翻锅、火候都好的菜肴,仅仅忽视了包尾油一个步骤,品色就大打折扣了。
那么菜肴出锅淋包尾油究竟有什么讲究呢?首先要讲清楚的是并非所有做出来的菜肴都要淋油,这要根据不同的菜肴,不同的要求,淋不同的调味油,那么淋油有哪些作用呢?
使菜肴色泽更加鲜亮
特别是热油,油温高达200℃,淋在菜肴上油亮带光泽使菜肴主辅料更加鲜艳突出。如湘菜“鸡油四宝”这是个素菜,四种原料,口蘑、红萝卜、白萝卜、上海青小白菜,红白萝卜分别刀工修饰成橄榄形状,灰色的口蘑加上碧绿色的上海青菜苞烧出来排列在白瓷长盘中,此菜不放带色的调味品,本色出镜勾一点米汤芡,再后淋入热鸡油,鸡油色泽金黄更能衬托出菜肴的艳丽。
在蓉园馆馆8号楼,石荫祥大师研发了创新湘菜“梅花鱼饼”。他将面包切片用模具刀切成梅花状,将鱼肉肥膘米、茡荠米、葱姜汁、胡椒粉、盐、淀粉、鸡蛋清搅拌上劲成鱼馅,用餐刀将鱼馅抹在面包上,再贴上红椒圈片,形似梅花,食用时将贴好的梅花鱼饼逐个下入油锅,待面包炸至焦酥呈金黄色捞出,淋入适量的用胡萝卜加番茄熬制的红油使主料色泽更加鲜红明快,此菜深受外宾的欢迎。在莱肴中,利用类胡萝卜素溶于油的特性,對油脂着色,如将色拉油加热至120℃至140℃,对红番茄或胡萝卜等小火熬炼,制成红色油脂,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点。湘菜中糖醋里脊、糖醋脆皮鱼在烧汁后淋热油,使芡汁更加明亮,引人食欲。
增加菜肴的香味
有的菜肴炒出来的香味不足,可以期望通过最后淋入调味油,得到一定的改善。例如过去做酒席一次开十几桌甚至几十桌多半上的“红烧全鱼”出锅装盘后对每个鱼盘淋上热的葱香油盖住了鱼腥味,以诱人食欲。湘菜中溜猪油炒凤尾腰花出锅前淋香麻油没毛病,做葱烧海参淋葱油就自然不过了。
突出菜肴的特殊风味
传统湘菜代表菜之一——“麻辣仔鸡”在鸡丁走油后,在炒配料、青红椒片前一般要花椒子炝锅,但有时为了使菜肴看上整洁一些,也可以不放花椒,而在出锅前加淋花椒油替代麻味,“红油豆腐”出锅前也要淋上热辣的红油,湘菜特色地方风味新化三合汤,淋山胡椒油,又辣又开胃是此菜的灵魂。湘菜的酸辣菜淋香油,清汤菜淋鸡油。
增加菜肴的亮度
湘菜中的“干烧桂鱼”所谓“干烧”就是烧干锅中的汤汁,但不能粘锅,汤水烧干后加入芝麻油浇于鱼体上,其亮度犹如“镜面”一般,“油焖大虾”也是如此。湘菜中“拔丝湘莲”“拨丝苹果”在裹糊炸好后,要保持高温的情况下,将白糖炒至金丝缕缕时,将湘莲(或苹果)倒入,让其全部裹满糖浆的情形下,淋入180℃左右的热油,使每块原料油亮发光外,还起到了保温的作用。使其达到客人餐桌上,客人夹起时产生缕缕金丝的效果。
减少菜肴与炒锅炒勺的磨擦增加润滑,便于翻锅入勺
记得早年学徒的时候,上菜老是翻不转锅中的原料,我师傅走过来讲:“满伢子你禾是咯蠢啰,喂点油啰(淋点油)”听了师傅的提醒,往锅里加了一些油,锅里的原料就听话了,翻锅就灵活了,锅里干巴巴的贴粘在一起,神仙也翻不动。七十年代饭店里的油金贵,卖多少钱的菜,用多少油是有严格规定的,厨师哪里敢多用尾油呢?
最后讲讲淋包尾油要注意什么呢?一定要菜肴成熟后需要勾芡的菜,芡汁熟了以后再淋入。淋油是适量,不宜太多,否则弄巧成拙,如湘菜”酸辣纹丝羹”、淋辣红油几滴就够了,酸辣豆腐汤也如此。有的菜淋油一定要用滚,油要热,如”锅巴海参”、“平地一声雷”等。口味清淡的汤菜,素雅的菜,如汤菜宜淋几滴明油或白油即可。溜猪肝、腰花宜用麻油。
不该淋油的菜坚决不要淋,如湘菜中“五圆蒸鸡”“清蒸肚片”“汤泡肚尖”“参杞红枣蒸牛鞭”“清炖牛肉”“黄焖鳝鱼”“锅贴鱼片”等。(据 湘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