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科技工作

2024-03-19刘欢欢牛小童管强

科技风 2024年7期
关键词:高校创新

刘欢欢 牛小童 管强

摘  要: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认清高校科技工作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科技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从科技工作战略规劃、学科建设支撑、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开展、科技人才梯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科技评价改革等方面提出做好高校科技工作的对策,对于提高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科技工作;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首次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重要论述,极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1],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内涵,做好科技工作顶层规划和全局谋划,有针对性系统性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是新时代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另一方面,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三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高校的科技工作代表着高校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对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深入思考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找准科技工作开展路径与方法,开创高校科技工作新局面。

一、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

国际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地区动荡持续影响,新一轮技术革命深入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关键变量,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只有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才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国内方面,为促进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先后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系列重大决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在新形势下,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高等院校如何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必答命题。

二、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水平,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科技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实施了高等学校“十二五”“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等一批重大行动[3],各地方也针对高校科技发展工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有效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同时,高校积极贯彻国家战略,把科研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明显增强。近10年,高校获得了超过60%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全国超过60%的基础研究、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拥有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利授权量增幅达到346.4%,授权率提高到83.9%,专利转化金额增幅接近十倍;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参与研制超级计算机、神舟系列等国家利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高铁、核电、疫苗研发等提供关键技术[4],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新时代高校科技创新更好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信心所在。

三、高校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

对于高校而言,教育是科技和人才的基础,科技是教育和人才的动力,人才是教育和科技的主体,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协同合作和相互促进,对标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三位一体”统筹部署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三位一体”的顶层的战略协同不足,业务联动不强,甚至存在脱钩现象,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良性循环系统还未形成,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思考、认识和把握高校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的研判不够透彻[5][6],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有组织科研作用发挥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研组织和管理创新行为,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一直高度重视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工作,但是在科研战略规划、科研组织体系建设、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组织科研开展,有组织科研战略规划不足,对国家和区域的战略需求被动接受多,主动谋划少,需求对接不精准[7];有组织科研体系建设不足,科研资源缺乏统筹,配置效率不高;科研主体之间协同不足,不利于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协同创新,不利于重大项目的组织谋划[8];有组织科研评价激励制度不完善,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有组织科研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有待系统思考。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表现形式,是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国家与地方政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后推出一系列下放处置权、收益权和分配权的法律和政策,高校也在完善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調整人才考评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依然还存在着科技成果数量多、投入多而转化规模不大、转化率低、转化效益低等诸多问题,根据《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5.4%,而高校却只有3%,高校专利转化率与高校智力资源集中、科技成果丰硕形成了明显的反差[9],因此,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迫在眉睫。

四、做好高校科技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高校科技工作战略规划

高校科技工作战略规划是高校在一定时期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是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宏观决策,高校应聚焦“四个面向”,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立足学校发展定位,加强顶层设计,把高校的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体系,统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团队组织、平台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成体系,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确定科研目标、科研层次、科研方式、科研侧重点和科研服务面,做好重点科研方向布局,促进科学研究良性发展,形成特色优势科研力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加强学科对科研的支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以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统筹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建设,学科是发展根基,高校要辩证认识和处理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的逻辑关系,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针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重大需求,巩固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努力培育新的学科高峰,推进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规划和建设,加快培养交叉学科紧缺人才,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同时,还要打破学科之间壁垒,不断丰富学科交叉模式,持续完善学科交叉管理机制,深化跨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建设,加强学科对科研支撑作用。

(三)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实施有组织科研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高校自身实际和发展定位,坚持有组织科研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结合、与推进“双一流”建设结合、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聚焦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围绕方向—队伍—平台—项目—成果串珠成链,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夯实创新根基、筑牢创新支点、打通创新链条、激发创新活力,努力实现重大原始创新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服务国家区域创新发展战略能力和行业产业发展竞争力。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强国之本,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根本在人才,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关键。高校首先要做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谋划和科学布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引才工作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坚持全球视野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设立人才引进专项,精准引进紧缺科技人才和团队,推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高水平科研团队、专业技术人才等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服务等全过程工作的一体谋划,针对性实施相关人才专项计划,推进管理体制升级,营造人才成长发展良好环境,推进和构建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格局。

(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新形势下加速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实力的必然要求,是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要强化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加强校企协同,促进高校科技创新链和市场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针对现有体制下国有资产流失顾虑“不敢转”的问题、国有股权处置困难“不想转”的问题、投资人和企业要求科研人员投入部分现金“缺钱转”的问题等,采取针对性改革措施,畅通转化链路;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优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逐步探索形成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六)优化科技创新评价机制

科技评价制度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高效科技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服务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也是适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要求。高校科技评价要强化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为前提,结合高校自身科技工作重点突破方向和发展需求,理清楚科技评价过程中的问题弊端,搞清楚“评什么”和“怎么评”,精准实施差异化评价考核,加强责任落实和部门联动,着力破解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标准不科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做到能够准确反映科技成果创新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结语

论文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高校科技工作在支撑科技强国建设、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了高校在科技工作开展中存在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有组织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给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为推动高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开创高校科技工作新局面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校科技工作助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雷朝滋.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23,07:19-23.

[2] 教育部官网. “教育这十年” “1+1” 系列发布会———第八场: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EB/OL].(2022-07-19)[2023-02-21].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

[3] 雷朝滋. 奋力做好新时代高校科技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19,07:3-7,13.

[4] 教育部官网. “教育这十年” “1+1” 系列发布会—第八场: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EB/OL]. (2022-07-19) [2023-02-21].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674/twwd/202207/t20220719_647055.html.

[5] 朱杰.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3,09:25-28.

[6] 周 坚,杨勇平.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23,01:11-15.

[7] 陈霞玲. 高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组织模式、经验特征与问题对策[J].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23,07:78-87.

[8] 潘玉腾. 高校实施有组织科研的问题解构与路径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 2022(Z3):12-14.

[9] 雷朝滋. 以“三个破解” 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EB/OL]. (2022-11-21) [2023-04-26]. http://lw.news.cn/2022-11/21/c_1310678505.htm.

猜你喜欢

高校创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