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2024-03-19袁希岳海涛

科技风 2024年7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交叉学科

袁希 岳海涛

摘 要:本文率先介绍了交叉学科开展现状,再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找寻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然后以某高校为例,详细阐述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实践过程包括明确研究生培养方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关注研究生培养问题、科学选择跨学科人才及更新交叉学科教学方法等,在全面创新设计了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后,强化研究生综合培养效果。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跨学科人才;双导师机制;交叉学科

随着高校各个学科的快速发展,学科融合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交叉学科应运而生。各高校应全面打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将研究生培养与全新培养机制相结合,帮助更多研究生学习新型知识。交叉学科属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内容,导师要利用全新技术手段科学开展研究生培养,深入挖掘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为政府企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1交叉学科开展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学科发展较为成熟,存在配套的科学培养系统制度,该项系统正逐渐完善,且被社会广泛接受。交叉学科属新型组合,要将该模式融合到培养系统制度中。交叉学科的开展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需借助全新项目来融合高校内部的多门学科,当前多数高校在进行研究生培养时采用交叉学科。高校内部的交叉学科形式多为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交叉、材料学与能源动力工程学的交叉、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交叉、数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等。比如,在数学与生物学交叉学科中,研究生需学习计算生物学、生物建模与统计学等,将生物学与数学知识精准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交叉课程中学生要学习大数据技术、基础数学与数学建模等。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时,要明确交叉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将联系较近的知识内容进行精准融合,引导更多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极大提升交叉学科开展效果。相关部门在详细了解多数高校交叉学科的交叉状态后,还要合理探索幕墙研究生培养状态,为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整体实践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2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

交叉学科是将多个学科紧密融合,该类学科的知识内容带有综合性特点,因而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增强培养模式的严谨程度,获取政府部门、企业与各高校的全力支持,将高质量导师放置到该项教授工作中,为研究生带来正确科学的知识,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上存有些许问题。其一,部分导师在开展交叉学科的教授时,教学思想仍较为传统,未能在日常工作中深入探究交叉学科融合性知识[1]。其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未完善,该项制度内的人才管理制度与招生机制都存在些许问题,无形中降低了报考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后导师的课程教授带来更高难度。其三,交叉学科属新兴专业门类,部分课程设计缺乏完整性,难以将教学设计与教材内容精准融合,无形中降低了研究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促进该类人群全面发展。其四,交叉学科的管理模式亟待创新,部分高校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部分导师设备、资金与编制都分离在各个学院,在管理较为分散的情况下,难以帮助导师集中教学注意力,研究生人才培养也较难达到理想效果。其五,交叉学科教授导师的学科类型有所不同,部分学科导师在实际教授中未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多数教授的课程知识仅针对某1个或2个学科,使当前部分交叉学科类知识未有全局性,降低研究生培养状态与质量。

3优化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3.1明确研究生培养方向

在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创新前,要明确研究生培养方向。首先,高校管理层在设计研究生培养方向时,要明确区域新兴产业需求与国家战略,将该项工作任务当成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础,对研究生的专业与学科进行进一步优化。比如,将交叉学科与政策导向充分结合,将不同类型的学科融合工作放置到高校学科规划建设、高等教育综合发展中,再科学落实各项教育政策[2]。其次,在确认研究生培养方向时,还要以区域发展特色为基础,创建高效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区域产业调整、结构变化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充分结合,满足区域内部多项产业的发展需求,确保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效果。最后,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打造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控制平台,将交叉学科中的全新内容当成研究核心,而与交叉学科相关的实验场所即为各项学科教学的载体,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精准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增强不同学科间的融合速度,提升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效果。

3.2开展问卷调查分析

在全面了解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后,高校管理层开展了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状态。在调查问卷中详细展现了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多种内容,如跨学科课程设计、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开展、交叉学科合作团队建设、交叉学科交流活动设计与交叉学科信息平台打造等,根据该类内容设计出了较多专业性问题,及时了解交叉学科研究生情况。在当前的调查问卷中,文中高校收回了211份有效的问卷,167份为未参与交叉学科培養的研究生,44名为参与交叉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在211份调查问卷中,22名就读研一、27名就读研二,146名正在就读研二,6名就读博一,10名就读博二。在全面观看调查问卷后发现,55名研究生的学习方向带有交叉学科性质,而另外156名研究生其选择的专业与本科相同。在探究非交叉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开展程度时,借助调查问卷可知,81.04%的研究生认为自身学习的专业带有极高价值量,即交叉专业带有极强的学术价值、专业价值,可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力推广。在关注自身学科的学习状态时,62.47%的研究生认为合理把控自身专业更佳,在该项观念中可看出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仍处在发展阶段,多方面条件还未完全成熟,部分学生在学习交叉学科时存在不适应问题。

3.3关注研究生培养问题

首先,在探索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上,72.73%的研究生认为当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性,部分跨学科的人才选拔存有问题。比如,文中高校虽然设置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时间较早,但未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准设置,再加上选拔出的跨学科研究生素质不佳,都对人才培养状态产生消极影响,难以保障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效果。其次,导师的综合素质也会对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较大影响,当导师对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较为单一时,各专业研究生较难在该类培养机制下获取交叉学科专业知识。比如,经过实际调查,65.24%的研究生认为其专业内部导师在教授交叉学科知识时,其运用的知识领域较为单调、集中,没能发挥出交叉学科教学培养的内在优势,限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广度。最后,交流平台建设使用也为影响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多数高校在设置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时都增加了信息技术操作平台,而文中高校虽然也搭建了相关平台,但多将该平台当成辅助性培养手段,未能满足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交流需求,68.24%的研究生赞同了上述观点,极大影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效果。

3.4科学选择跨学科人才

在充分了解高校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应用问题后,高校内部管理层与导师要科学挑选跨学科人才。跨学科人才为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础,要在人才选拔时明确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具体来看,在挑选跨学科人才时,导师会增加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背景与相关跨学科知识的契合度,即该研究生要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跨学科技能、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等,只有拥有上述素质,才能进入到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中[3]。在明确了跨学科研究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后,高校导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选拔,为提升人才选拔效果,当前导师采用笔试、面试与成果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考察研究生基础素质。比如,在进行笔试时,可利用该项选拔机制及时观察考生是否掌握了学科内部的基础技能与知识,该类知识技能包含与本专业有关的方法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创新创造能力等。在开展面试的过程中,导师可借助该形式全面了解与掌握考生基本状况,如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背景、学习动机、与非专业知识的契合性等,还能观察其对跨学科知识研究学习的态度,继而分析出该类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成果可有效评估该研究生在跨学科学习研究中的具体状态,了解考生为跨学科研究做出的准备程度,如在本科学习阶段参与过何种项目等,可详细考察学生与跨学科项目实践操作的契合度。

3.5更新交叉学科教学方法

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过程中要及时更新交叉学科教学方式,利用教学方法的更新不仅能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各学科的融合性,确保人才培养效果。具体来看,在教授交叉学科前,要对多门学科的理论、概念、观点、工具、技术、资料与知识等进行充分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问题、理解问题,为更多学科内部问题的解决创建出较佳条件[4]。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要明确融合学科的基础内涵,而跨学科课程的主要特征为将现实情境设计当成问题解决的条件,在探究单一学科时,要深入挖掘学科内部的知识内涵,全面解决和认识复杂课题或问题,确保研究教授方式的合理性,切实改善研究生学习思维模式,创新跨学科教学效果。更新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时,要明确课堂探索情况,将主题学习、问题学习与项目学习等形式都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项目学习为例,导师在开展项目研究前要为学生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深入挖掘出不同学科相融合的合适项目,再将该项目引入到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项目学习中逐步改善知识素养,满足人才培养现实需求。在当前项目学习课堂中,导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项目建设规划的具体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要全面理解项目建设的各项细节,再透过该项细节来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导师要将跨学科内容与项目开展状态充分结合,合理设计出与不同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在高效解决相关问题后,学生跨学科的知识掌握水平也逐渐提高。

3.6组建双导师机制

双导师责任制可极大改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效果。首先,高校管理层在设置双导师责任制时要科学分配不同导师的工作职责与业务操作内容,并在该环节中向各位导师下发工作任务。由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属新兴事物,要对广大导师的各类教育行为进行精准控制,及时发现导师在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高效解决该类问题,提升人才培养效果[5]。其次,各位导师在双导师责任机制中也要定期开展交流沟通工作,即借助适宜的沟通反馈来了解人才培养中遭遇的不同问题,沟通交流的方式可借用视频会议、电话会议与邮件等,各个导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沟通交流的良好习惯。各个导师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增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参与次数,并依照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与学术活动交流平台中,将自身教授方法与项目研究过程都呈现在交流平台中,不仅增强了各个导师的了解,还会在思想碰撞中形成更新的人才培养方法。最后,开展双导师责任机制还要开展专业监督,严格把控不同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详细考察各个导师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上的开展效果,利用专业监督发现与解决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切实改善导师工作状态,强化研究生培养效果。

3.7搭建专业培养机制

高校管理层在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时,要搭建专业培养机制。比如,当前培养研究生学科知识的导师拥有了双导师责任机制,管理层也要设置专门的人才培养系统。在搭建使用人才培养系统时,要科学设计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计划与培养后的评价标准等,在明确了上述内容后,可将跨学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与人才培养系统充分结合。同时,高校内部各类学院在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时,要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更多资源,如与跨学科相关的设备、资料、场地等,都能为研究生的学习创设出合适条件。比如,各学院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要全面研究学科融合后的实践操作机会,将信息技术带入到学科融合探究的场景中,学生可在更为真实的情境下开展知识融合探究操作,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到相同场景中,引导更多研究生高效吸收更多知识内容,确保交叉学科学习效果,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高校管理部门还要定期开展导师业务培训工作。日常工作中将跨学科导师吸纳到同一场合内,传授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的融合方法,各个导师可在該环境中及时交流自身在研究生培养中遭遇的问题,经过与主讲者的深入交流后,高效探索出全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了解到不同学科知识融合的合理路径,在专业培训机制的全面影响下,有效提升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满足当前区域跨学科教学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时,管理部门要合理打造专业团队,科学组建双导师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更多导师创建出专业交流平台,增进各个学科的互融性。相关部门要全面打造全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将当前最为实用的知识内容引入到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接受度,保障高校研究生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仲平,刘小青,王立,等.“学科交叉、团队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07):277-280.

[2]陈晋鹏,张帆,金昕,等.交叉学科研究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计算机教育,2022(01):26-29.

[3]章海锋.交叉学科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轻工科技,2021,37(02):177-178+182.

[4]邢翠,张更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20,44(06):18-21+17.

[5]张会文.交叉学科视角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机制改革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04):125-126.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问题表征及优化策略,项目编号:XJDX2022YJG40

作者简介:袁希(1982—),女,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岳海涛(1980—),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合成生物学。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交叉学科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四新”建设的知识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