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新成长学校,关爱每一位特需学生

2024-03-19蒋东标邢华顾剑波

教育家 2024年5期
关键词:特需奉贤区沙龙

蒋东标 邢华 顾剑波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存在明显教育困难和成长问题的特需学生而言,更需要教育部门上下联动,推动关爱制度的持续优化,这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帮助特需学生重新融入温馨的家庭和校园,奉贤区教育局制定了《奉贤区特需学生关爱教育的新成长学校工作方案》,建立了局校联动、家校合力、科学有效的特需学生关爱教育实施机制——新成长学校,搭建起家校协同的关爱教育平台,为特需学生建档立卡,为居家学生送教上门,开展家校合力新成长营、新成长家长沙龙等活动,为特需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环境,引导他们重燃学习兴趣、树立发展目标,将“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成长”理念落到实处。

特需学生建档立卡,为精细指导找准出发点

为了全面、精准掌握全区特需学生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奉贤区教育局基教科协同德育活动科共同部署关爱教育计划、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指导学校按照家庭问题、身体原因、心理问题、行为规范问题等类别全面摸排学生情况,及时更新摸排台账。对存在明显教育困难和成长问题的学生以及家庭教育存在突出问题的学生,要求学校“一生一档”记录其个性特点、健康状况、学业水平、行为表现、同伴关系等基本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殊情况分类建档,精准掌握学生成长的规律、特点及现状,形成个人画像和成长数据,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依据,也为教师有的放矢并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形成有针对性的关爱教育机制,例如家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等。学校要在保护好学生隐私的基础上,在学生升学、转学时与新学校做好情况说明和档案交接,以便新学校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跟进学生发展。

居家学生送教上门,为因材施教明确落脚点

居家學生的送教上门由其学籍所在学校完成,各校校长任组长,选拔出责任心强、有爱心、乐于奉献的送教上门教师,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目标。自2022年11月居家学生送教上门项目启动以来,第一期全区共有31所学校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为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送教方案,共计派出了110位教师,开展送教活动378课时,受益学生39人。截至2023年末,学校和教师参与送教的规模已扩大到43所学校245位教师,全区每周平均送教课时量214节,受益学生92人。个性化教育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成长内动力,目前,共有5位学生愿意重返学校上课,10位学生愿意走出家门到家校合力新成长营学习。

过程中,奉贤区教育学院教研中心协助学校对送教上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升送教上门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送教人员通过对送教对象的持续观察,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和规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内容,提升送教的精准性。同时,区教育局与各街道、乡镇建立并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各街道、乡镇的教管办进一步加强辖区内学生失学辍学情况监测,和学校共同开展送教上门,做好劝返复学工作。

家校合力新成长营,为特需学生提供新起点

对于摸排出的存在明显教育困难和成长问题而短时间内无法到校学习的学生,由奉贤区教育学院、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协调统筹,举办家校合力新成长营(以下简称“成长营”),在征询学生本人意愿和家长配合的前提下,将特需学生吸纳进成长营,开展专门面向特需学生的教育活动。

通力协作,组建高水平导师团队。成长营由导师团具体运作,设立总辅导员、副辅导员、总导师,再以班级为单位分设班主任、副班主任、成长导师、学科导师、活动导师等。总导师由区域内心理教育专家担任,全面指导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导师团队成员面向全区招募,由教师自愿报名,目前已聘请奉贤区星级班主任、优秀学科教师、心理辅导教师中心组成员、心理名师以及来自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的优秀教师共77人担任各类导师,并明确了各导师的岗位职责。

量身定制,建立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开学初,成长营向全区各校发布招生计划,对各校上报的非常规性病事假学生进行重点摸排,经学生与家长一致同意,以及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评估,最终确定成长营学员名单。第一期成长营共吸纳27名学员,第二期成长营目前已吸纳22名学员。成长营的主要教学点设在常规学校之外,比如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奉贤区教育学院等,同时将奉贤区青少年实践教育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动中心等有助于学生多元成长的文化教育场所作为“教室”,鼓励学生“走出去、动起来”。此外,基于学生心理与学科知识的差异,对学生实施分班管理,建立双班主任、双导师的管理机制——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1名副班主任,协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每位学生实现“1+X”的导师配置,即一个学生配备2位固定成长导师,分别由学生所在学校的原班主任及成长营学科导师或心理导师组成,再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其配备相应的学科或活动导师。

丰富多元,设置个性化学习课程。成长营开设的课程包括人生导航、才艺体技、学科辅导、社会实践四大类。人生导航课程以心理团建辅导为主;才艺体技课程以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活动课程为主;学科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补习学科基础知识,六、七、八年级主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课,九年级增加化学课;社会实践课程主要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承担。成长营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课程,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分层和个性化辅导。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渐回归校园生活。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成长营的学习模式,导师团队系统设计了四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整适应期,通过入营心理评估、开展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以及活动类课程,学生可以尽快适应成长营的环境。第二阶段为激发动力期,在继续做好心理团辅的基础上,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可对学生进行多元智能测试,按照其兴趣特长指导其选择相应的艺体类课程,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三阶段是成长营常规运行期,学生的学科学习和活动课程同步进行,一方面根据学科教师对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开展走班制的活动课、心理辅导课和每两周一次的社会实践课,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接轨社会。第四阶段为回归校园期,帮助学生回归校园是成长营的最终目标,学生可以在成长营开展过程中回到原学校参加活动,也可以在本学年成长营结束后尝试回学校接受常规教育。学生回归校园、回归正常生活的过程中,成长营导师将继续跟踪指导。

协同发力,多元化构建评价体系。成长营探索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从学业能力、家庭教育、心理状态、发展潜能等多个维度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并提供详细的分析诊断,不断强化特需学生个案研究,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如每月进行一次特需学生发展评价和学科导师评价、每周进行一次心理辅导评价和家庭教育评价、每日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记录等,为特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

新成长家长沙龙,为关爱教育提供支撑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针对特需学生的家长以及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家长,教育部门定期组织新成长家长沙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交流活动,邀请优秀家长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帮助部分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形成家校共识和育人合力。

组建团队,多方协同合作共育。家长沙龙的授课教师由奉贤区教育学院德研员、专职心理教师、区医教结合项目相关工作人员等组成,并根据讲师的专业特长匹配适切的沙龙主题。家长沙龙按年级划分为3组,每组配备“1+2+1导师团”,即1名区心理中心教研员、2名區心理中心组骨干教师、1名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每个年级沙龙设置家长群,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同时每位导师与2—3位家长结对,及时跟进学生心理状态并进行个别辅导,做好个案研究,建立每月反馈制度。

制定规章,规范管理提升效能。为确保新成长家长沙龙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奉贤区教育学院组织相关人员经过多轮研讨,制定了《新成长家长沙龙学员招募制度》《新成长家长沙龙家长知情同意与保密制度》《新成长家长沙龙心理导师结对与例会制度》《新成长家长沙龙课程评价与反馈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让教育活动有章可循,提升项目质效。

优化课程,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根据前期的家长、学生访谈,家长沙龙管理团队以“看见、资源、赋能、成长”为主线,确定了若干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第一阶段的课程涉及情绪管理、亲子关系改善、生涯发展、网络使用和游戏干预、精神科用药指导等主题,旨在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帮助家长发现新的育儿视角、摆正态度、获得支持与力量。第二阶段课程以叙事疗法为主,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叙事方法,逐步走进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鼓励其进行自我反思和审视,激发其内心的期望和激情,比如开展“家长成长叙事”系列沙龙活动,在家长叙事的过程中,挖掘家庭成员的闪光点,共同探索带领孩子走出困境的可行办法。

定期评价,升级服务提升品质。家长沙龙管理团队定期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阶段性开展个案分析研讨,提升教育实效。家长沙龙运行一学期后,团队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73.33%的家长认为家长沙龙对其帮助非常大,在问题“当您在沙龙里学习到一些方法后,是否会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主动运用”的回答中,93.33%的家长选择了“尝试运用并有一定效果”。根据家长对课程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建议,团队及时改进和完善家长沙龙的内容。

新成长学校创建以来,学生们的改变与进步十分明显:第一期成长营中有9名学生陆续回归正常的校园生活,九年级毕业率100%,这是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的成果。展望新成长学校的未来发展,奉贤教育将继续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有成长潜力的独立个体,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基于尊重、理解的前提,坚持人格感化、正面鼓励、侧面教育,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长。第二,坚守新时代师德观。许多教师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挤出时间参加新成长学校的关爱教育活动,体现出崇高的教育家精神,奉贤教育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全员导师制的积极作用,让更多优秀教师参与进来。第三,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成长营孩子们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离不开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要充分依托和利用各种共育渠道和平台,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怀,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猜你喜欢

特需奉贤区沙龙
我能好好照顾你
MISTY LIGHT美发沙龙
从“阅读”走向“悦读”——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以阅读引领少先队员新成长
MS·CHIC美发沙龙
我喜欢的一句话
分享、交流、探讨“CIT2019沙龙”成功举办
Blue Mist美发沙龙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