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点有冲突怎么办?
2024-03-19
本刊编辑部
情理相容,促进家师教育理念的双向奔赴
做好家长工作是教师成长的“第一关”。家校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教师的从业信念造成严重冲击,甚至影响教育生态。就这位老师的提问来说,家长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有意见,甚至与之相悖的原因,应该从主客观角度综合分析。
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观点上有冲突,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不自信,出于“保护”的心态否定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而“转守为攻”,以孩子的年龄和发育特点为突破口促使教师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家长对教师这一行业有天然定义,容易按照自己的观念去“修正”教师的观点,如果是新教师,家长更会以新教师缺乏经验为由对教师进行“说教”,彰显自己理念的正确。此外,客观来讲,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评和舆论导向也一定程度在弱化教师的话语权。因此,遇到家师观念冲突的问题在所难免,老师们应该放平心态,积极寻找策略。
多维创设和谐家校关系
和谐的家校关系能够优化教育管理,同时易于形成有效的管理规制,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可行之道——
积极沟通,双向理解。缺乏有效沟通是家校不和谐的首要原因,因此,家长和教师在遇到问题时要“打开话匣”,积极沟通。作为教师,我们不妨先通过电话与家长沟通孩子目前面临的问题,必要时约请家长到校或利用家长会见面细聊,将孩子存在的情况客观地陈述给家长,让家长有清晰的判断,同时避免出现更大问题时,由于沟通滞后而陷入被动局面。
“现身说法”,产生共鸣。列举真实事例往往更具说服力,家长也更容易信服。当面临教育困难时,教师可以引用自身或同事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说服规劝,以反向论证的方式说明可能导致的后果,强调正向培育的必要性,以此体现自己观点的正确,同时提升自身的“经验值”和在家长心中的“威望值”。
情绪认同,换位思考。和谐关系的生成不能全依靠“理”,还要依靠“情”,正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情理相容,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教师要深切理解家长面临的苦恼,以情绪认同的方式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说“咱家孩子”,少谈“你家孩子”,让家长明白教师是真切地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对家长的想法“感同身受”。当孩子的教育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和谐的家校关系自然得以形成。
多向解决教育观点冲突
教育观点有冲突说明家校共育产生了距离,形成了鸿沟,填补的办法有很多,包括共研方案、曲线沟通和多向反馈等,具体来讲如下——
共研方案,精准制导。教育观点冲突的终点应指向教育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尝试和家长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商量问题解决策略,而不是单方面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家长更容易理解教师的不易,明确家校合作的共同目标指向——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更加配合教师,甚至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以孩为“媒”,曲线沟通。现在不少家长相信孩子,却不信任教师,孩子口中的描述成为家长了解学校、教师的关键渠道。我们不妨“将计就计”,做好孩子本身的工作,将一些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孩子,鼓励他们向家长进行“宣介”,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育观点,同时提高自身在孩子心中的“信度”,达到“以教得教”的效果。
多向咨询,全位反馈。家长可能不完全相信一名教师,但可以相信一群教师。当“单打独斗”难以说服家长时,教师可以向各科任教师咨询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形成比较完整的信息反馈给家长,这样对家长来说更容易接受,家长也能感受到教师的用心,教师的教育观点和理念才能更好地“落地”。
教育是多维立体的。有效的教育策略将为创设和谐的家校关系和解决观点冲突带来“最优解”。当然,教育策略的运用也必然不是孤立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促进家师教育理念的双向奔赴。
(辽宁省沈阳市回民中学 李春雨)
学生为中心:家校合作的生长点
家校沟通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孩子,只有围绕这个共生点,才能减少家校矛盾,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目标。该案例中的家长之所以投诉教师,原因可能在于,家长通过对比后发现了班级间、孩子间的差距,产生了焦虑和不平衡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分析该学生的基础在班级内处于什么水平,家长之前是否反馈过类似的问题。另一方面,了解别的优秀班级和“我”的管理、沟通方式有什么不同。
針对以上分析,教师可与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进行交流,做出以下调整。首先,年级内部应该统一作业要求标准,避免班级间进行比较,增加教师们的负担。其次,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针对孩子的基础和家长的质疑进行分析、解答。同时,宽慰家长的话术应该围绕孩子的可塑性和沟通的有效性展开,例如:“XX妈妈,您好,我和各科老师了解了一下孩子的基础,实际上咱们孩子的能力完全能够适应该阶段的学习,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因此,老师对他抱有更高的期待,也相信他能够超越自我,在当前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升。当然,您反馈的这个问题我也很认同,现在孩子的压力都比较大,我们会进一步筛选优质作业,让孩子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能力,并有更多休息和体育锻炼的时间。”总之,教师的话术始终需要从“真正为了孩子”的角度出发,既能够接纳家长的意见和情绪、宽慰家长,又表现出对孩子能力的认可。
许多家长往往是因为对孩子能力不自信而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因此,教师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频率,多从正向积极的角度鼓励、表扬孩子,这样家长才更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
综上,当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产生冲突时,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者,不应该情绪化,而应当换位思考,理解和安抚家长情绪,从“为孩子好”的客观角度,协商出一个共同助力孩子成长的方案。同时,开展有效的工作,定期与家长反馈,赢得家长的支持。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在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付出,孩子也在成长进步时,家校之间微妙的关系就会柳暗花明,在误会化解后变得更加紧密。
(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 王亦僖)
提升专业素养 促进家校和谐
案例中这位教师的遭遇,说明家校之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在家长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传统家校关系难以维系的背景下,家长正通过家委会、网络投诉等方式介入学校工作,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问题描述来说,這位教师的做法有待商榷。如果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有违“双减”政策。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双减”要求教师运用启发、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更多地开展探究学习,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布置刷题式、重复性的低效作业,往往容易招致学生的不满和家长的质疑。
家长是一个多元的群体,对教育的理解存在差异。有的家长更关注孩子成绩,支持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多布置作业以提升成绩;有的家长则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不要有太大学习压力;有的家长因工作繁忙,没时间跟进和监督孩子的作业,不希望教师额外增加作业负担。案例中几位家长联合投诉教师的做法,反映了部分家长的顾虑和期待: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学习压力太大而影响学习兴趣,更希望教师教得好,孩子学得轻松,最后考试成绩也好。
教师可能会觉得很冤,家长想要成绩,却又不想孩子吃苦,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为了提升孩子成绩,教师牺牲自己的时间,付出很多精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但换位思考一下,教师牺牲自己的时间何尝不是挤压了学生的活动和休息时间?教师付出很多精力批改作业何尝不是增添了孩子的作业负担?这种一厢情愿“为了你好”的爱,难免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压力。近日,河南某中学班主任为了让学生学习而带着学生“发毒誓”,不过是这一逻辑的极端例子罢了。
就作业本身而言,教师需要不断设计创新性和个性化的作业:作业内容方面,可以是围绕教学关键问题的任务设计,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的课外探究;作业形式方面,可以考虑用书面作业、实地考察、项目式作业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作业评价方面,可以是师生评价,也可以尝试引入家长等社会资源进行评价。一份好的作业,不是孩子望而却步的负担,而是激发孩子探究精神的切入点。
爱因斯坦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用爬树的能力去评价一条鱼,那它一辈子都会认为自己很笨。当教师的眼光从孩子的成绩单转向他们的素描纸、五彩笔、钢琴谱和球拍时,孩子的灵性会得到舒展,学习成绩也会受益。
专业是家校信任的前提。著名散文家张晓风曾经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表达了家长对教师专业水准的期待:“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想要提升专业能力,教师平常不妨多观察孩子学习之外的表现,及时捕捉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定期跟家长分享,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家校关系。
专业是化解冲突的手段。当家长与教师的教育观点有冲突时,如果家长的建议合理,教师不妨放下“师道尊严”,把冲突当作成长的契机。如果家长以教育专家自居,对教师的工作指手画脚,其出发点虽好,却难免影响教师的正常工作。还有的家长把自己当成“上帝”,把教师当作“服务员”,将师生关系庸俗化,认为教师应该无条件满足家长和孩子的要求。面对这类家长“不专业”的干预,教师只有用专业视角、专业水准、专业手段进行回应,才能有效扭转家长的不当认知。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保持接纳、开放的心态,持续提升专业素养,跳出“唯分数论”的小圈子,避免用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孩子,才能带领家长和孩子走出功利教育、应试教育的误区,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充分信任。
(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 黄坚)
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要求,我单位对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谷珵、李香玉、王妍妍、陈璠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进行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2月8日至2月16日
举报电话:010-6707125、010-8313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