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心理健康,呵护幼苗成长

2024-03-19赵秀梅

教育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幼儿园家长

赵秀梅

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所有幼儿,而不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幼儿。

近年来,心理健康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6岁幼儿处于心理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由于幼儿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极易因不良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认知、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产生积极影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实验幼儿园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致力于为幼儿创造融洽、和谐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了相应年龄阶段的正常水平,没有心理障碍,对陌生的环境适应较快。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群体是所有幼儿,而不只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幼儿。现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幼儿园管理者的认识不足。很多幼儿园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幼儿不会像成年人一般出现心理问题,使得幼儿园教育忽视幼儿心理健康。

第二,家长缺乏对心理健康的重视。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没有语言不当等问题就无须给予其他关注。还有部分家长面对幼儿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没有给予重视,单纯认为是孩子年龄小导致的,而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第三,理论系统不完善。良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系统支持。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目前这方面的教材研究还相对有限,使得教师缺少足够的专业支撑。

第四,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年龄较大的幼儿园教师通常知识更新较慢,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较为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年轻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理论接受较快,但这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个人生活经验不足、教学经验有限,很难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并且对幼儿的行为判断很容易不准确,这导致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无法找到最佳时机。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激发幼儿运动兴趣,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受到遗传和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幼儿存在自卑心理,总是觉得自己不如他人。若这种情况长时间存在,幼儿可能会自我封闭,甚至出现焦虑和抑郁。运动有助于调节这种不良情绪,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幼儿的引路人和榜样。在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方面,教师应重视创设环境,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一是通过在墙面布置“运动”主题内容,引发幼儿对运动的好奇心。二是開展“我爱运动”的模仿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增强幼儿对运动的喜爱。三是带领幼儿体验多种运动,比如“滑梯”“跷跷板”“跳绳”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运动的热情。四是播放运动主题的动画片,使幼儿对运动产生持续关注。五是提供丰富的活动器材,比如彩圈、皮球、橡皮筋,推动幼儿在运动中增进友谊。六是树立正面的运动形象。幼儿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做法或者行为方式,教师的运动行为能给予幼儿强烈的运动动机。

在激发幼儿运动兴趣方面,教师的作用固然重要,家长的作用也不应被忽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现阶段,部分家长对于幼儿的运动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反而担心运动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比如,家长担心户外环境不卫生,空气不好,从而限制幼儿外出,使幼儿失去了一些运动机会;家长担心幼儿受冻,给幼儿穿过多过厚的衣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活动。家长有保护幼儿的意识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过度保护,而应科学支持幼儿发展。

放手让幼儿运动,对家长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方面,需要幼儿园的引领。一是组织亲子运动会,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运动,比如跳绳比赛、跑步比赛……提高幼儿运动量的同时,增强家长对运动的认识。二是组织家长陪同“打卡跑步”活动,培养幼儿自律的好习惯。三是幼儿园与家长定期交流幼儿的表现,根据情况及时改变计划,推动幼儿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家长应提升运动意识,主动带领幼儿运动。家长可以陪幼儿一起活动,带幼儿一起玩耍,同时给予幼儿一定的物质奖励和口头夸奖。一系列运动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还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在领域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每天有较长的时间在幼儿园度过。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提高学习兴趣,还要帮助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幼儿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每一个教师对于幼儿的成长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领域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注重德育氛围营造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之一,应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作用与价值。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德育教育宣传讲座和心理健康咨询会,还可以建设校园网,设立心理教学网页,供幼儿家长学习,使幼儿能从不同渠道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并从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的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再进行针对性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改进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个领域,在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更好地引领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幼儿园家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