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迁移能力

2024-03-19叶平枝吴灵灵

教育家 2024年7期
关键词:小鸟叶子经验

叶平枝 吴灵灵

学习中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都是迁移。例如,在幼儿园学到的礼貌用语,在家或其他地方也会使用。当然,迁移不仅包括积极影响的正向迁移,还包括消极影响的负向迁移,我们这里所讲的是正向迁移。正向迁移是能力获得、问题解决和习惯养成的基础。美国逻辑学家哈斯凯尔(Haskell)曾将迁移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水平。水平一:非具体性迁移,也称为泛泛迁移,即所有的学习都与先前的学习有关;水平二:应用性迁移,即在相同的情境中应用前面习得的经验;水平三:情境性迁移,即在相似的情境中应用前面习得的经验;水平四:近迁移,即在相似但不同的新情境中应用前面习得的经验;水平五:远迁移,即把习得的经验应用于较为不同的新情境中;水平六:创造性迁移,即摆脱相似性的限制,在新的情境中生成并创造新的知识经验。前四个水平属于情境内迁移,幼儿可以做到,后两个水平属于情境间或跨情境迁移,幼儿较难实现。

迁移有利于学习主体直接应用已有经验,快速适应新环境,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可以说,迁移是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关键。迁移并非轻易发生,幼儿学习的深度、兴趣、主动性和反思能力,以及教师的情境、问题、激励及材料等方面的支持都关乎幼儿迁移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幼儿的迁移能力?

先来看一个案例:

“小叶子的旅行”是一次大班绘本教学活动,绘本描述的是一片小叶子想要像小鸟一样四处去旅行,得到妈妈的鼓励后就勇敢地随风飞到天空。它先遇到了一群小鸟,当小鸟称赞它好像小鸟时,小叶子开心极了;当风儿减弱,小叶子落在稻草人肩上,被当成小鸟驱赶;小叶子随风飘到小溪旁,很想跟小鱼玩,却被当成小鸟,吓得鱼儿四处逃窜;小叶子逐渐心情低落,陷入自我怀疑。随着溪水浮浮沉沉,小叶子漂到岸边无比沮丧,这时候被鸟妈妈看到了,“哇,好特别的叶子!跟我回家吧”。鸟妈妈把小叶子放到鸟窝旁,自己放心去为孩子们觅食。小叶子为能够帮助鸟妈妈守护它的孩子们而感到开心。当小鸟长大随着妈妈飞向蓝天,小叶子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慢慢地、满足地睡着了。

这是一个很有画面感和童话味的美好故事,讲述的是小叶子实现梦想的故事。如何让幼儿通过故事迁移自己的梦想呢?教师根据我们的引导开展了这样的教学。

首先,通过“音乐+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关键节点的驱动性问题”,将幼儿带入故事情境;其次,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与幼儿讨论小叶子梦想实现的曲折故事;最后,通过“拓展性和激励性的问题”让幼儿学会迁移。教师的关键问题支架是:“假如你是小叶子,你的梦想是什么?”通过将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连通,让幼儿展开想象并通过绘画来表述他们自己的梦想。结果发现,幼儿兴趣盎然,梦想五彩缤纷,有的幼儿想要飞到风景区看风景,或者到海边沙滩、高山森林玩耍;有的幼儿想要为人类做点什么,比如探索外太空,或者找到消灭病毒的办法。在此次教学中,幼儿为什么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呢?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发挥情境教学的魅力。

学前教育的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所创设的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幼儿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幼儿围绕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根据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的研究,情境之所以能够促进幼儿迁移能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情境的暗示作用。即用情感伴随理性进行情绪传染,用润物无声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潜意识能量,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二是情感驱动。在优化的教育情境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关注情感—激起情感—情感移入—加深情感—弥散情感”的五大过程,让幼儿进入小叶子的心理世界,感受小叶子情绪情感的起起伏伏,产生心理共鸣。三是角色转换。产生心理共鸣之后,幼儿的角色从“他者”旁观到共情,再到与小叶子融为一体,逐渐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四是心理场的整合。根据心理场理论,儿童生活的空间无不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作用。“小叶子的旅行”所营造的情境是经过优化的,其情境的力度、真切感和美感使幼儿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向着教育目标的“力”,使得迁移得以实现。

把握情境诱导要素。

促进幼儿迁移能力发展的情境诱导要素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充满童趣。情境是幼儿喜爱和感兴趣的,可以来自绘本,或者来自生活和自然景观。“小叶子的旅行”活动中,稻草人、小鱼、美丽的小溪等都是幼儿喜爱的事物,因而容易将幼儿带入情境,如果能够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的诱导就更容易成功。二是幼儿前期经验丰富,教师迁移引导到位。迁移往往发生在丰富和深度的经验之后,对事物的初步了解往往是“迁入”的过程,而要发生“迁移”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而要静待花开、慢慢积累,对于依赖具体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正在萌芽、反思能力较弱的幼儿更是如此。例如,幼儿很喜欢小动物,对于小兔子、小乌龟、小鸟都有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个时候就是开展“迁移”教育的好时机,可以进行“小兔子的两只耳朵为什么竖起来?小兔子跑得快吗?”的讨论,让幼儿明白这都是小兔子自我保护的方式,然后讨论小乌龟和小鸟的外表与生活习性,这种对同类问题的不断思考和讨论,让幼儿将认识迁移到其他动物和自我保护上。三是情境应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要具有音乐、情感、问题的多重刺激和诱惑力,让幼儿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地投入探究和学习过程,通過深度学习获得迁移能力。四是迁移的内容应是重要的,是幼儿必不可少的,有助于幼儿举一反三。

提出可迁移的问题。

能够促进迁移的情境不是片段式的,就好比拿“动物玩偶”快闪一下,或者像白云一样偶尔投影在幼儿生活的情境是很难促进幼儿迁移的。可以迁移的情境是沉浸式的、深入的、值得玩味和探索的。幼儿在玩味、游戏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和着迷于教育情境中的可迁移部分。而要实现这一状态,必须有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捕捉、点燃、聚焦和深化,这就需要教师提出驱动性、可迁移的问题。在“小叶子的旅行”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小叶子到过哪里?见过什么?最后又怎样?”等记忆类问题,而是“小叶子想要做什么?它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小鸟说小叶子像小鸟,它会很开心?稻草人为什么要驱赶它?小鱼为什么躲着它?为什么小叶子守在鸟窝旁会很开心?为什么它看到小鸟长大飞向蓝天会很幸福?”,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围绕“小叶子的梦想”进行思考,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理解和喜欢有梦想的小叶子。然后在问题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假如你是一片小叶子,你的梦想是什么?”将幼儿的活动拓展到区域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将“小叶子的梦想”迁移到自己的梦想中。

“为理解而教,为迁移而学”是教与学的核心追求。在知识大爆炸的智能时代,迁移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我们深知教师不可能教会幼儿所有东西,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迁移能力,让幼儿掌握重要内容,养成良好习惯、获得深度学习品质、良好的个性和适应能力,真正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猜你喜欢

小鸟叶子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叶子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小鸟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