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师角色的困境与回归
——基于柏拉图“洞穴喻”的视角

2024-03-18宋丽君

山西青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洞穴教育者研究者

宋丽君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大学教师角色即大学教师在高等教育中被赋予的身份及该身份应发挥的功能和作用[1]。大学教师致力于知识的传承与发展,致力于人类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不同时期担负不同的使命和社会角色。

自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大学教师便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者角色。英国著名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是为传授知识而设,为学生而设。”[2]大学教师首先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教育者角色。19 世纪初期,德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洪堡,首次提出大学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开启了大学教师教育者与研究者双重角色在矛盾中协调发展的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职能的多元化引起了大学教师角色的综合化、复合性。张应强(2009)[3]提出,大学教师应担负知识分子角色,即大学教师除了培养人才,探求学问,还应关注社会,批判并促进社会文化的进行。徐红(2011)[4]在回溯大学教师应扮的“二角色”说和“三角色”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大学教师角色定位为“教书育人之范”“科学研究之星”“知识分子之柱”三者的整合体。罗小燕,吴艳(2017)[5]认为,当今大学教师主要担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功能。因此,现阶段大学教师担负着四种角色,即潜心教育教学的教育者,投身研究的研究者,传承并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服务企业、政府、社区和公众的服务者。陈亚凌(2019)[6]从哲学家阿伦特视角指出,教师角色应是真知的先行者、文化的薪传者和责任的承载者的统一。

由大学教师的单一教育者角色到多元化角色的发展,可以看出大学教师在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多元化的角色塑造中,因社会舆论导向、高校评价和考核制度等问题,大学教师作为多重角色扮演者,往往出现角色混乱,角色定位失衡现象。

一、大学教师角色的困境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7]中指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生命和人的时代重任。大学是进行学术价值引领的重要机构,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重要职能。大学教师承担着这些重任,要在保护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成长,学术前沿引领,服务于现实和追求理想与自我完善之间,保持一个健康的理性平衡。而今,大学教师的角色陷入多重困境,角色定位已渐行模糊。

(一)困境一:大学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不显著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在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不管名气多大、荣誉多高,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8]对于教师而言,教书育人、传播知识、引导和塑造学生的灵魂和生命,是作为教师的首要职责。可目前不少大学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教学工作敷衍、情绪化、授课内容不更新,与社会和前沿知识脱节,很少参与学生互动,不注重培养学生品德,心理疏导。相反,有些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科学研究、社会牟利中。因职称晋升、聘用考核、科研业绩是硬性条件,没有科研和服务社会成果,教学再优秀也无法顺利晋升、聘用与考核合格。高校对教师教学的考核无法量化,对教学的评价多以工作量、学生评教和同行评教等形式进行,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教师的努力和能力很难与结果相一致。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教师本色。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即教育者角色逐渐边缘化[9]。

(二)困境二:大学教师的研究者角色,过于追求功利化

德国哲学家卡尔· 雅斯贝尔斯认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的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10]”大学教师作为学术研究者,出于对真理的追求而投身科学研究,教研互促,会更好地成长为教育者。而现实是,许多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不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或对科研工作的热爱,而是成为大学管理与考核制度的牺牲品,缺少脚踏实地的学术工作过程,制造了许多没有价值的“学术垃圾”。同时减少了课堂教学投入的精力,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困境三:大学教师的社会服务者角色,过于追求利益化

大学教师作为渊博学识、敢于思维、敢于创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应与社会团体合作,将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社会效益,担负服务社会的职责,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并非过于追求经济回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服务社会中,许多大学教师从事社会服务活动,不再是从促进社会发展和增进人类幸福的作用等角度出发,而是从自身能否获得高额回报的角度出发,失去了学术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丧失了学术的独立自主性。

面对当前大学教师角色困境的实然状态,作为教师,最本质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大学教师如何选择与调适多重角色的矛盾?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名的“洞穴喻”[11],形象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作用,对于反思大学教师的角色大有裨益。

二、基于“洞穴喻”,审视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洞穴喻”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知识与幻想”中,以形象生动的洞穴寓言来揭示和说明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灵魂的转向,而教师则是促进灵魂转向的重要之人。

“洞穴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柏拉图设想一些囚徒们一出生便生活在监狱般的洞穴里,他们的脚和脖子都被铁链锁着,双眼只能看向前方的洞底。在他们身后离洞口不远处,燃着一堆火,火与他们之间有一条路。有一些人扛着各种各样的石头、木头等东西在路上走动。这些被扛着的东西的影子便由火光投射到洞底上。囚徒们能看到这些影子,并给影子取名。对于他们来说那些影子就是世界和真理了。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个人身上的枷锁被解开后,这个人站了起来,转过头,发现洞口并且向着洞口光亮处走去。他试着爬上了一个陡峭而崎岖的斜坡,缓慢走到太阳光直射的洞口外,起初他感到非常痛苦,耀眼的光线强烈刺激了他的双眼。他无法再用以前看影子的方式来面对这个新的世界了。但等慢慢适应并看清这才是真正的世界。于是他返回洞穴,告诉伙伴们外面真实美好的世界,试图带领大家一起走向光明之处。但那些只相信影子的囚徒们,认为他的言论很可笑,他们甚至有可能抓住他并将他处死。

柏拉图通过洞穴寓言,呈现了教育引人至善的目的和教化的重要性,同时阐释了教师进行研究与教育的过程。洞穴是人们生活的世界,囚徒们是需要引导与塑造的人们,走出洞穴的囚徒便是教师。教师依靠自己探索,走出洞穴,发现光明世界的过程便是作为研究者的过程;返回洞穴,劝说伙伴离开洞穴,寻找至善至美世界的过程便是作为教育者的过程。如果走出洞穴的人发现真理世界后,并没有返回洞穴去帮助和引导他人,那他只能被称作是学术研究者,而不是教师;同样,返回洞穴的人在引导人们时,如果能够研究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靠说教去解决人们的疑惑,那他就不会被同伴怀疑为异类甚至被杀死。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教育者是其基本角色,但同样也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以此来促进教学,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掌握知识。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曾说:“如果你不上课,你就不是教师;如果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在教学中不做科学研究,那就是一个没有观点和灵魂的教育。”[12]对于大学教师而言,教育者的角色乃是作为教师基本的首要职责,丢掉这一角色,便不能称为教师;而研究者的角色会促使教师更为优秀的成长。

“洞穴喻”阐释了教育在人类灵魂转向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就是要把人引向至善,追求理性与真理。阐释了作为教师,对人类灵魂的引导是基本职责,同时对未知的探究也很重要。作为教师,要有不断超越当前现实、勇敢探索的勇气,要有不畏艰难、坚守信仰的决心,路途充满艰辛,甚至不被他人理解,但最终会促进人类灵魂的转向,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促进大学教师角色理性回归的途径

柏拉图的“洞穴喻”促使我们反思教师角色的理性回归。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引导人们走出洞穴的道路或者灵魂转向的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大学教师应坚守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好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多个角色的平衡关系,积极发挥人类精神导师的作用,带领人类走出狭隘的洞穴。

(一)科学定位,分类管理

在信息社会,大学教师不从事科学研究,无法站在理论前沿,也就无法有效传承和传播高深学问。因此,大学教师除了扮演教书育人的教育者的基础角色外,也应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者和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服务社会的服务者。多种角色互相促进,会发生冲突。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每种角色都想面面俱到,就会顾此失彼。因此,需要根据教师特点进行科学定位,分类管理。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指出:“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没有比培养人才更重要的使命了。”[13]无论哪种类型的教师,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研究者的角色,教师最重要的使命都是培养人才。

(二)调整不同类型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评价与奖励比重

目前,多数高校的评价与奖励比重偏向教师的科研成果与业绩,且对教学的评价标准带有一定主观性,不如科研评价量化标准强。这导致许多大学教师越来越关注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应付了事。《意见》[7]指出,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突出教师教育教学业绩和师德评价;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适应高校教师岗位特点,适当提高专职教学人员基础性绩效在绩效工资中的所占比重,增加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比例。高校管理者应加大对教师教学评价力度,制定教学型、科研型等不同类型教师评价与奖励标准与比重。对于教学为主型教师评价与奖励要重点向教学质量方向倾斜;对于科研为主型教师评价与奖励要重点向重大突破性科研成果倾斜。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定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意见》[7]指出,全面开展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人才培育的生力军。高校管理者应积极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组织不同类型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交流,充分发挥各类型教师的优势,互相学习借鉴,达到教研结合,教研互促,促进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大学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要集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服务社会于一体,努力做好一名专家型教师。

综上所述,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大学教师,培养学生是其基本职责。教师须先要扮演好教育者这一基本角色,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同时根据自身定位适当承担研究者、服务者角色,积极开展与培养学生,与教学密切结合的科研和服务工作。无论是教育者角色还是研究者、服务者角色,都要服务于促进人类灵魂转向、社会发展的使命与要求。

猜你喜欢

洞穴教育者研究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少年洞穴救援记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现代洞穴”公寓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