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目标定位与实践路径探索

2024-03-18

山西青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胜任师范生职业

王 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2046

师范生比普通大学生的职业取向更加明确,在职前阶段就实现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完整培养,形成良好教师岗位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有效实现该目标定位,还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拓展师范生的有效教育实习路径,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确保其校内所学能够支撑其就业与职业发展,值得深入研究。

一、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目标定位分析

目标定位是教育实习的方向引领,不断调整人才培育目标,从而促进教育实习模式的优化。

(一)树立从教的理想信念

个体的实践行动直接受自身理论高度的影响,任何职业发展都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和思想认知。道德要求是教师专业性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教育实习培育师范生向善的价值取向,以此促进其后续学习与未来职业的正规化发展。教师唯有树立正确的伦理价值追求,才能作出合理的行动决策。师范生应当对教师工作的意义与专业性高度认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从业观,端正自身的专业性态度。

近几年,虽然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均开设了有关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相关课程,让师范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教师专业自身所涉及的伦理知识,同时让师范生能够对其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但是整个教师伦理体系相对较为复杂且繁琐,并且教师的伦理体系无法做到照本宣科或者是融入纯粹的理论内容,更多的是应用在各式各样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只有真正地深入教学情境,才能够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并且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只有深入情境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也才能够得到改善。为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时,作为教师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实习,才能够让师范生真正地感受到教师伦理教学的重要性,深刻地感受到作为教师其自身所涉及的职业生涯以及其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传递出的思想、意义,以及教师所需要拥有的职业品质和道德素养、态度等,深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坚定教师的从业信念,通过亲身参与体验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自身伦理责任的重要性,了解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所承担的独特价值以及独特内核,才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教学的意义,内涵以及实际价值,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能够让师范生切实融入教师这一岗位,作为教育管理者自身的专业生活,明确自身的工作理念,提高自己在日常工作时的整体工作效果,感受到教育管理者自身的专业品行以及理论价值对整个教育教学发展而言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促使师范生能够真正地切实地了解到教师这一行业的价值,以及教师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加强对教师岗位工作的向往,坚定从教的理想信念[1]。

(二)建立完整实践性知识体系

教师需要具备完整的实践性知识结构体系,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教训积累,在与同伴或与问题情境等方面的互动中获得。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其中实践知识是教师具备重构教育资料等专业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一种内化于心、外放于行的理性能力。实践知识有内隐性,实践知识与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其无法通过普通的传授或者是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解析,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在开展实践教育过程中,应明确实践教育只有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大量的沟通以及交流,才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将已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后续的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建设中。

在开展教育教学中,实践知识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做,自己去感知,自己去感悟,才能够了解到知识如何与理论进行应用,才能够明确思与行之间所蕴含的、独特的密切关系,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取到的大多数经验,都是通过学生真正的“做”进而得来的,这才是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建议在教育实习中,积极采取案例分析和教学研讨、活动分析等情景式教法,让师范生在各种教学情境中进行合作探究与反思性学习,为其建构专业实践性知识体系而搭建学习的脚手架。

(三)提高职业胜任力

任何职业发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胜任能力,尤其是教师职业发展,需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确保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从教师的胜任能力入手分析,一是动作胜任力,组织一系列外显动作达到活动目的的动作能力。二是心智胜任能力。理论课上无法发展师范生的胜任能力,更多地依赖于反复的教学实践。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需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实习、班主任实习、管理实习等,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积累和改进,潜移默化地形成与强化教育教学胜任能力。教育实习可发展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可将课堂管理、教育研究等作为发展师范生教育胜任能力的途径,鼓励师范生积极参与实践,逐步形成动作能力,在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发展心智能力,最终强化教育胜任能力,逐步向合格教师的角色转变[2]。

(四)强化工作智慧

实践智慧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生成。因此,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应当提供利于其生成实践智慧的条件保障,确保其能够充分地展现与表达自我。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传统教育实习观念根深蒂固,忽视实践智慧的发展。师范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是远不能够达到生成实践智慧的目的,需将所学运用到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及问题中。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不同,对后面两者起到了统摄的作用,主要是在面对繁杂的教学问题时,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决策与行动。师范生唯有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教育教学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合理判断与科学处理教学情境中复杂的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与要求,为师范生的职业发展奠基。

二、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践路径分析

根据教育实习的目标定位与教育改革趋势、对教师的时代要求等,合理拓展教育实习的实施路径,提供机制保障与人才保障等,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

(一)提供思想保障

有效落实教育实习活动,需具备先进的思想观念,注重发展师范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要求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借鉴国外先进的融合式教育实习经验,如美国将教育实习分为助手教师和实习教师两个层次等,学生积极参与“理论”的构建,激发学习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甚至探索教育改革的方式等[3]。

(二)提供机制保障

首先,建立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将社会各方力量引入到师范生的教育实习中来,建立中小学校、地方政府、高校等多位一体的育人协同机制。为实现更加深入的教育实习协同,大学可以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协同发展实验区,形成多主体的权责利一体化,协同制定教育实习的计划与目标、评价等体系。一是明确各参与主体的目标与责任,要求其分工协作,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教育实习资源。二是遵循共赢的原则,需要制定多个不同的主体以及相应的责任机制探索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实践的整体质量,还需要进行责任主体的制作过程中,明确其自身所需要担当的责任机制以及其利益共享机制,在当前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共赢关系。作为院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则需要了解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协调教育实践中不同参与方之间的关系,确保各方的利益都能够得到提升,提供与学校发展政策性相关的服务与支撑同样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既能够调动各方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实践的质量。为了尽可能地确保在开展教育实习时,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得到顺利的提升,当前还需要搭建一个共同的教育实习和实践指导中心,能够做好指导实施以及组织评估一体化管理,确保其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改善,更能够在当前形成统一的领导与指导机制,推进教育实习的制度化和长效化发展。

其次,优化教育实习评价体系。教育实习评价工作对当前的师范生而言,可谓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更好真实了解到师范生在开展教育实习过程中其实习的整体质量以及实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于当前教育活动而言,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反馈性和改进性等一系列的功用,在开展教育实习评价时,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作为高等院校在对师范生开展教育教学实习评价过程中,需要选择的评价方式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是由于在整个教学实践的课程中,其课堂涉及教学质量与任课教师教育工作调查等一系列的考核内容,能够实现对师范生自身专业素质的督促与鉴定,更能够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整体质量,满足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整体质量,让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实习质量可以得到提升的同时,师范生在当前的学习效果也能够得到改善,更加了解知识的重要性,明确理论知识如何进一步被应用。二是通过教学教育实习评价能够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标准,也可以更好地界定师范生在开展实习时具体的实习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教育教学发展程度,让师范生自身更好地了解在当前开展教育实习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规则等一系列的内容,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促使其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逐步反思和改进自身的表现,切实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三是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实习评价方式。发挥实习同伴、实习生、大学指导教师等多主体的评价作用,各评价主体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评价,促进评价主体专业发展的同时,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完整性。四是关注和肯定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向师范生反馈评价结果,使其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与完善,形成教育实习评价的长效机制。五是优化教育实习评价的方式,如建立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个人档案,不断更新其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资料。通过档案袋的方式,让师范生积极参与评价,对其最终成绩的形成提供客观完整的评价依据,突出其主体地位,从而回归教育的本质。

(三)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严格筛选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教育实习指导教师从高校、地方教研机构、中小学校中进行选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沟通能力、督导能力等职业素养能力,为师范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专业指导,确保教育实习活动得以顺利展开。二是引进先进的教育管理型人才,严格考核其工作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更新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育机制,合理制定指导教师的培训内容,满足师范生实践性知识获取的需要。四是构建研究共同体,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协同进行教研与课题研究,共同推进教育实习改革。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双师联动指导机制运行中的问题,动态性地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和指导教育模式,切实发挥指导教师的专业优势与个人价值。

(四)提供技术保障

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顺畅的各参与方交流的渠道,便于高校及时了解现行的政策要求与中小学校对教师的能力标准等内容,进一步调整与优化教育实习工作体系。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第三课堂网络教学的作用,引入线上下混合的翻转课堂教育实习模式,打破原本教学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满足师范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培养其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与信息素养等。尤其是在锻炼师范生的导学案设计等能力时,师范生可借鉴网络上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素材,拓展师范生学习的视野,引导其自主将先进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等引入到实习中,进一步强化师范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

三、总结

教育实习的目的是培育师范生的从业信念、实践性知识、职业胜任能力、教育教学实践智慧等,确保其校内所学能够支撑实习与就业。要想促使教育实习目的落地,需采取加强指导教师力量整合、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树立先进思想观念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推进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突出师范院校的教育特色。广泛收集师范生的意见想法,持续优化教育实习工作机制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实习改革。

猜你喜欢

胜任师范生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