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民办高校的机遇与挑战

2024-03-18

山西青年 2024年2期
关键词:内涵式民办高校办学

杨 阳

重庆移通学院,重庆 401520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民办高校的成长与发展,为民办高等教育及民办高校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把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心,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建设教育强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及推动高等教育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实行内涵式发展,2020 年10 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到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上述教育发展目标表明,高等教育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战略中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高等教育开展的平台,高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也将被赋予更重大的历史使命。民办高校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也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力量,其转型也是教育发展中应有之义。而能否通过内涵式发展来取得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新突破,则是当下民办高校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给民办高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 年5 月,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 所,其中民办高等学校757 所(含独立学院257 所)[1]。在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来,民办高校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民办高校在我国尚未得到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当前,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可度仍然不高,大众对民办高校的社会作用与地位存在观念上的歧视和偏见。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民办高校在“正统性”“正规性”方面与公办校不能相提并论,民办高校所发挥的教书育人功能,只能作为对公立高校提供高等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情况下的补充。更有甚者,认为民办高校的办学目的主要是营利,故而民办高校这一特殊办学形态是高等教育特点历史发展下的过渡,不会长久。观念的偏差影响了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认可度,使民办高等教育始终游离于教育的边缘,无法享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国民待遇”,并不断遭受体制性的排斥与歧视。[2]

二是现有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的属性及相关利益界定的模糊性,使民办高校面临运行管理上的挑战。自2003 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但现实是执行起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政策文本的模糊性、政策规定的笼统性、政策理解的多义性,最终影响政策执行中的可操作性[3]具体而言,现行法规对诸如民办学校的多方面法律属性缺乏清晰而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例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民办高校应是公益性组织,但现实是90%的民办学校投入的资金是以谋求营利与回报为目的的[4],这反映了教育的公益属性与民办高校市场化运作的矛盾。

三是办学资源的全方位多领域竞争,使民办高校在生存发展方面压力重重。优质生源和良好师资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的获得面临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学者苍向荣[5]认为,这些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领域。首先是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之间的竞争。由于历史及政策的原因,公办高校在办学规模、科研水平、办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及生源质量上具有民办高校难以企及的优势,对最优办学资源的吸纳形成对民办高校的效率压力将长期存在。其次是来自独立学院的竞争。独立学院依托于母体高校品牌及师资力量优势,在吸引优质生源与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与民办高校形成一种不对称竞争。最后是随着出生率下降而导致的就读高校学生人数的减少,民办高校在招生方面的竞争也不断加剧。根据肖德安[6]的研究统计,中国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峰值是2008 年,此后开始逐年下降,随着中国社会迈入未富先老阶段,高等教育再走数量扩张的老路已举步维艰。面对有限的生源市场,师资市场和就业市场,民办高校之间的资源竞争已呈现为全方位、多领域的白热化竞争态势,如果民办高校在新生态下不及时转型走内涵发展高质量办学之路,将面临被重新洗牌的生存风险。

二、民办高校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变是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前提

内涵式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发展的重点和推动力,强调通过提升质量、优化内部结构实现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符合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内涵式发展战略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从外部营造有利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宽松环境,更需要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以实现学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办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条件。对民办高校而言,最主要的理念困扰就是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否应具备营利性,即民办高校在本质上和公办校一样,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且作为公益性机构而存在于社会中。唯有坚持公益性的办学理念,把民办高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事业追求,克服短期商业行为,才能改变社会公众对其持有的偏见并获得认可,才能因与国家的长远战略发展方向吻合而得到政策青睐,最终保证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要求治理方式发生转变。民办高校的治理方式主要体现在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上。健全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必须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目前,民办高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股东(投资人)管钱却不管事,校长(管理者)办事却不见钱,这种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尚未实现真正意义的分离的情况,使作为办学载体的民办高校在实现学校自治、专家治教,确保学术自由、学者治学等内部治理结构上难于作出更多的探索。

(三)实现发展模式理念的转变是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民办高校在跨过初创阶段后维持一定的办学规模是必要的,但不应在外延上过度迷信“规模效益”而盲目扩张。借鉴国外著名私立大学的成功经验,我国民办高校只有加大教学基本投入并重视教学质量提升,才能实现可持续良性循环发展。

三、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是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条件

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是一所大学对未来发展的谋划、安排、部署或展望,是学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全局性、方向性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也是对其自身水平和特色定位的反映,是高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7]民办高校用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思维指导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发展规划应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由量到质的转变,“高质量”将成为未来中国衡量各领域发展水平的关键和标准。民办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的发展规划需和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相匹配,要在指导思想上与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发展方针相趋同。

(二)发展规划应体现民办高校立足于校情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民办高校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来制定发展规划,首先,定位要恰当,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校的成长;其次,要扬长避短,遵循差异化办学的原则;最后,要体现特色,以产生独特的社会影响力。

(三)制定发展规划要克服“商业化”的短期行为且具有前瞻性。在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变革的时代,民办高校制定发展规划,需要对未来的宏观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使发展规划既能满足学校当前需求,又能成为学校未来发展新的蓝图。

四、落实各项高质量办学措施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察和指导

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的年审是加强督察和指导办学的重要环节,年审督察要认真对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既要有面的普遍督察,又要有重点要素的深入督察,切不可搞形式走过场。

(一)教学工作是民办高校的中心工作,但只有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才符合高等学校的本质。督查工作要围绕教学治理展开,认真督查民办高校领导是否以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质量,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否予以及时解决,能否在观念、制度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推动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二)好的风气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对学生在学业、思想道德及人格塑造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督察民办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有可操作的指标,才能督促民办高校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培养学生能力、创新精神及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把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三)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皆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如实验课的开出率是否达到教学合格评估标准应在督查工作中予以重视。此外,还需督查学校是否有措施鼓励学生利用结合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参与研究和创新活动,或要求参加必要的与专业相联系的社会实践等。

(四)办学经费的正确使用是民办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教育督察最难深入的领域。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督察,确保学校获得的学费收入、捐赠收入,政府补贴及出资方投入等办学经费留在学校的账上,并使这些经费真正用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学校运行中。

五、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和管理队伍是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源泉要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向企业和国家事业单位的流失率比较严重。据统计,民办高校教师年流动率在10%~20%之间,其中研究生学历约占70%、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约80%。对具体的学校来说,教师不论流向何处都严重影响教学治理的提高和内涵式建设的发展。[8]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协助民办高校采取多方面措施以造就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与管理队伍。

(一)民办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培养力度。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注重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学校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为学校的后期发展积累人才储备。

(二)进一步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工资待遇并完善福利制度。因近年来公办院校工资制度改革使师资薪资待遇远远超过民办高校,且福利制度完善。这种差距的影响加速了工作量较重且失去了薪酬优势的民办高校师资流失。[9]教育主管部门应在调研基础上对民办高校的薪酬政策给以建议,以帮助民办高校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只有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才能稳定师资队伍,只有在教师的福利制度方面采取更加灵活多元的措施,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才能留住人才。

(三)民办高校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学校的管理队伍不仅要熟悉民办高校的日常运作,更要能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并能作出前瞻性预判。要造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除了对既有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加大改革力度,不妨选聘一批知名教育学者担任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端,真正实现教育者治校或教育者治学。

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而内涵式发展则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因素、宏大而系统的课题。民办高校应从实用价值的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探索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转型给民办高校自身的建设带来的挑战,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希望能对促进民办高校对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行“纠偏”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也期待能对教育主管部门推动民办高校内涵式转型发展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咨询参考。

猜你喜欢

内涵式民办高校办学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