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3-17梁艳黎映秀黄立斌
梁艳 黎映秀 黄立斌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公立医院积极探索“一院多区”模式进行发展,这使得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投入增多;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并不理想。例如,部分医院存在资产需求分析不充分、职责不明、重购轻管、随意核算和处置、资产闲置、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为提高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梳理分析,从制度设计、责任配置、管理条件优化、管理过程监督和优化等角度提出优化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由此,可帮助公立医院在加大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提高资产管理质量,通过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有效保障资产安全,为医院建设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强动力[1]。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资产需求分析不充分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2],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其中房屋占比最高,医院各类专业医疗设备在其他固定资产中占比最高,这两类资产占比超过90%[3]。近年来,医疗改革使得医院面临较大的外部竞争压力,多数医院选择采购更多专业设备来弥补医疗服务方面的缺口。尽管医院各项制度相对健全,程序比较规范,但部分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重购轻管,不能充分发挥资产应有的价值[4]。同时,在采购设备时评估分析不够全面,投入相应的设备使用率却相对较低,短期内难以为医院竞争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还会导致医院现金流紧张等问题。
1.2 固定资产管护不到位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一般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主体为财务部门,使用资产相关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保管与维护等工作,财务和归口管理部门对临床科室保管和维护固定资产等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多,难以有效监督临床科室对资产的管护。临床科室存在不规范使用设备资产的情况,部分科室之间存在私下借用通用类设备资产的情况,未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或报告,借用资产的科室未及时归还设备,这会导致资产核算不准确,出现账实不符等情况[5]。个别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使得部分固定资产损耗率超出预设的资产折旧速度;不及时张贴固定资产标签,或是设备无法维修后,临床科室未及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将设备随意堆放,这还会导致资产盘点效率下降。
1.3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对称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涵盖事前管理、日常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需要归口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对资产使用与维护经常交换信息,才能获取清查和盘点资产所需信息。但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资产清查、盘点核算等仍需要人工检查和录入,容易出现固定资产信息错误[6]。
1.4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资产闲置和资产处置不规范问题
由于管理人员对相关文件理解不到位,部分资产管理人员简单按价值对资产进行分类。而有的资产用途、使用年限相同,却因规格型号不同引起的价格不同,分别被归属到固定资产类别和低值易耗品类别进行管理。错误分类易导致部分资产的被闲置,分类不清还有可能引发资产处置不规范等问题:一方面是资产分类不清导致部分资产管理权归属不明确,不同管理者可能出现推诿情况,导致这类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等长期处于无监管状态,有可能出现这类资产因维护不及时而出现严重减值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不规范操作导致高价值固定资产被随意报废的情况,这都导致固定资产被严重浪费。
1.5 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
部分公立医院未设置专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而由财务部门临时指派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资产入库、核算、维护和其他处置工作,部分管理人员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标准和流程,容易出现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受此影响,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负责二级明细账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设备维修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监督人员监督力度不够,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闲置等问题,甚至随意处置资产从中盈利,严重损害医院的利益。
1.6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公立医院虽然设置专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但部门建设时只是将原财务部门人员调至新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领导者或基层人员缺乏充足的经验与能力,导致部门工作效能欠佳。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领导者非专业人员,在内部管理工作中对各类重点管理内容和流程的设计和安排不到位,缺乏正确指导;也有部分基层人员缺乏专业能力,难以有效落实管理责任。
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固定资产预算管理不完善
医院固定资产需求分析不充分使得医院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和效益产出不均衡。医院财务部门在编制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时倾向于总结既往经验,如优先考虑各科室近2~3 年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利用率、效益产出,归口科室对临床医技科室实际需求调查不充分[7]。医院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欠细化,编制预算方案时以大科室为单位制定预算计划,其他科室有迫切采购需求的却无法获得所需的资金[8]。
2.2 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当前部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维护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临床科室在使用资产时缺乏基本的内控意识。临床科室医护人员未形成主动保护资产的意识,遇到资产使用问题后,更倾向于向归口管理部门申请替换资产,导致资产减值超过预算计划。内控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监督不到位,出现相应问题后追责不够及时,延后的追责很难引起全体一线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内控工作的重视[9]。
2.3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交换平台缺失
目前大多数医院信息化管理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各类管理部门都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目前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及时,临床科室不了解管理部门的信息需求[10]。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共享条件不佳,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难以通过信息系统快速获取所需的资产变化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风险[11]。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策略
3.1 加强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高层在人、财、物方面加大资产管理的投入力度,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和专人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加大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财务人员、使用和维护固定资产相关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保障医院资产安全,提高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水平[12]。首先,应完善各类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以此为基础对各种类型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维护方法进行细分,同时明确各种类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分配方案。其次,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综合监管、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最后,建立细化的资产管理制度与流程,除已按照预算标准做折旧处理的资产外,其他固定资产操作按照新流程进行处理[1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对管理责任分配方案进行细化,同时对配套的责任监督管理记录与档案保存制度进行细化,便于对责任人进行追责或对责任问题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优化配套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提高管理人员自主预防不规范操作行为的意识[14]。
3.2 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管控
优化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流程。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前,对固定资产采购工作制定需求分析与论证制度,新年度有采购需求的科室应提前制定好采购计划,由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装备委员会等进行集中讨论,再根据医院资金状况制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15]。在编制固定资产预算中,临床科室根据确定的采购计划制定年度预算表,同时向归口管理部门提交固定资产采购具体资金需求和采购进度等,对可能出现金额变动进行分析说明,便于预算调整。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预算方案审批工作,并按月或按季度对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并作为下年度科室预算评分和预算调整参考,以此规范各科室预算执行过程。
3.3 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配置与监督
加强对临床科室使用保管和维护过程的监督。成立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责任,即: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固定资产分配,全面领导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承担主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问责责任;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固定资产预算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资产验收入库、资产使用与维护、资产报废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管理工作流程并向各归口管理部门分配具体的管理责任;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固定具体资产管理;其他基层部门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账务管理,或按规范使用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养成自觉维护固定资产良好习惯[15]。人事部门负责优化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绩效考核,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效落实。审计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经济责任和其他责任进行审计监督,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各级管理者履责情况,向医院领导小组提交整改意见。
3.4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交换体系
优化信息沟通制度,推进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首先,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梳理各类资产监控信息,要求临床科室及时提交资产领用、验收、日常维修、盘点、报废等统计信息或相关报告,促进资产统计常态化。其次,运用智能化技术资产审核和检查,提高资产核算准确性和效率,充分利用业财融合系统构建自动化信息交换体系,借助业财融合系统数据接口获取部分固定资产变更信息,既减少临床科室人工提交报告工作量,又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对固定资产变化情况实时监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3.5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执行过程监控
任何制度只有在被妥善执行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内控部门和财务部门需加强固定资产制度执行过程的监督。首先,财务部门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执行力度。财务部门应当向基层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管理要求,方便上级管理部门及时检查基层人员执行规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异常变化的情况[16]。其次,归口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清查过程从常规的“以分类资产为单位的清查”转变为“以承担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责任人为单位”的清查,更有效地监督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人的责任落实情况。同时可邀请内控部门和审计部门协助开展监督和分析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制度改进建议或监控方案优化。
3.6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素质,全员参与
针对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管理部门成员专业素养较低的问题,建议人力资源部门协助财务部门开展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建设。首先,要优先通过外聘方式聘请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于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团队整体运行质量和队伍结构不佳的医院,优先采用这种方式引入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迅速推进制度和工作流程体系优化工作。其次,面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成员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17]。同时注重基层人员职业道德培训,发挥个人在医院的最大价值。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员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认识[18-19]。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医院领导应当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管理责任,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识别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和各类资产异常变化情况的能力;不断完善管控机制,加强对资产监控力度,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在医院运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