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4-03-17高敏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文/高敏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2 年1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产教融合的良好生态”。2023年7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十一项重点任务。2022 年5 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发布《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是学校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抢抓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探究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成都市首批现代学徒制和教育部首批“1+X”证书试点专业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以培养学生企业管理综合基础及技能为目的,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三大主线设置由浅入深、由基础到应用、由理论到实践的分层次、矩阵化课程体系。同时,融入国际化和创新创业要素,打造学生扎实的经管知识技能、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在生产、商贸、电商类企业从事一线管理工作。该专业现拥有企业模拟运营与市场营销沙盘专业实训室、现代服务业实训基地,与成都国际商贸城、沃尔玛、富士康等企业合作培养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类人才。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群的群内专业,工商企业管理怎样更好地服务于专业群发展,怎样服务于产业发展,实现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发展需要一直是人才培养的焦点问题。但是,作为传统的商科类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接产业宽泛、不聚焦,产教融合“合而不深”、校企合作“广而不专”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质增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具体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明晰了产业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业。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研发设计、科技服务、商务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联合打造一批服务品牌……支持川渝毗邻地区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没有人力圈就没有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十四五”时期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档升级提供了机遇。

明确了岗位需求:人力资源助理等初级岗位。人力资源服务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是四川“4+6”现代服务业体系中六大成长型服务业之一。随着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产品不断丰富,将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全国第一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四川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从目录来看,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服务类和支撑服务类人才数量不足,如人力资源助理、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专员、招聘专员等岗位。

明确了转型方向:“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就业、更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 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四川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要大力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创新应用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推动招聘、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劳务派遣等业态提质增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结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产教融合,优化顶层设计。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群发展,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对接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发展需要。在原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立足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三大人才培养主线进行优化,调整为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线,精准定位人才培养职业方向。例如职业岗位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助理等岗位群、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明晰培养的目标以及培养的规格,科学设置课程,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建立学习评价体系,完善质量管理,进一步构建毕业能力要求指标体系,明确毕业要求,聚焦产教融合,实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培修的统筹融合、良性互动,优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岗课赛证”育人,锚定岗位胜任力。针对人力资源助理、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专员、招聘专员等人力资源服务业初级岗位,进行全方位分析,提炼岗位关键胜任力,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根据岗位胜任能力,调整优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等人力资源相关核心专业课程标准,坚持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相结合,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融入国家、省、市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赛项内容、(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1+X”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级证书考证。以课程为载体,积极进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实现“岗课赛证”融合,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契合人力资源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供给。

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秉持“专业围绕产业建,教学实践融入企业生产线”的原则,突出“产教融合、双创贯通”特色,紧密结合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需要,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群校企合作资源优势,推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阿里巴巴等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深度合作。例如结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员工招聘模块教学,深化与麦当劳“520 招聘周”品牌活动合作,邀请招聘专员走进课堂、畅通学生实习实践机制,让学生与企业招聘专员面对面,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不断强化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掌握;依托校级学生社团“HR 菁英社”,整合学校校企合作资源优势,如举办北森玩转就业周活动、毕业生双选会,通过开展“锋芒毕露”技能大赛、“一证在手”、走进双选会招聘企业等主题鲜明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着力为学生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学习的第二课堂。

夯实数字赋能,促进提质增效。深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人才培养,聚焦“智慧+人力资源服务”,实施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平台建设项目。服务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引进大数据等新技术,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造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训练环境,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关教学体系及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弥补部分缺失和空白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工作内容相吻合,成为区域内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和标杆。聚焦差异化教、个性化学、精准化管、智能化评,结合智慧职教、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的人力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积极推进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搭建线上人力资源管理学习数字化平台。适应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和变革要求,以及人力资源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推进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涵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资源、知识图谱、必备技能及对应的职业岗位标准,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全流程学习服务。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