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背景下“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2024-03-17孙移张庆堂周琦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赛数控技术高技能

文/孙移 张庆堂 周琦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有关要求,2020 年9 月,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数控技术专业推广实施了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让学生能在毕业的同时取得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期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2021 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职业学校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岗课赛证”作为我国当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培养模式,从广义上看近乎于政府、学校、企业等全员共同参与育人,狭义上说则是通过实现岗位、课程、竞赛和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有效贯通,达到既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又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目标。学院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试点推广,尝试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以企业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实施教学,强化“X”证书的技能培训和学生实践锻炼,使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与应用,较好地实现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的有效融合。

高职“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内涵

岗课对接,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充分调研,分析课程标准、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实现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域精准定位。分析岗位、课程、竞赛和证书的知识技能要求和内在联系,将职业素养、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构建满足行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面向机械制造类企业的数控设备操作、维护和销售岗位,培养既具有基本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又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引赛入课,深化课程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竞赛的知识技能要求明显高于常规专业课程知识内容,学院除了积极鼓励、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外,还可以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赛”的互补模式,将技能竞赛中部分实用的专业技能引入相应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现专业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可促进专业教师选拔参加专业技能竞赛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技能选拔、评比氛围。

课证融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岗课赛证”融合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岗位、课程、竞赛和证书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使之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标准和要求。职业技能证书作为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界定标准,体现了数控技术相关岗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方面的标准与要求。通过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发现职业技能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间的有效衔接点,将职业技能证书的内容与要求引入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项目为学习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了解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专业相应工种的技能训练。

高职“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培养目标未实现“岗课赛证”有效融合。在当前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形势下,培养适应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转型发展的高技术技能数控人才,是当前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目标,也对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学习情境、学习深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岗课赛证”的有效融合。但实践中,由于无法有效把控相互之间的融通要素和机制,培养方向与岗位脱节、技能竞赛选拔困难、技能考证培训课时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侧重程度偏颇,岗位技能训练不充分。由于各高职院校地理位置因素和办学软硬件水平的差异,有的院校侧重于“赛”,通过技能竞赛获奖提升知名度和办学质量;有的则偏向于让学生取得“证”,追求考证通过率以更快地适应当地企业需求;而有的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就近找到合适的产业合作对象,“岗”的设置与要求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适应企业真实的岗位标准,使得“岗课赛证”的融合培养侧重程度发生偏颇。上述现象也造成了相应技能训练的不充分,如侧重于“赛”只会使少部分学生获益,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而偏向于“证”则由于人数过多造成设备缺乏使学生训练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与证书的辅助教学作用。另外,由于企业生产安排和保密要求,学院无法充分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也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机会减少。

高职“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对接产业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岗课赛证”融合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是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技能竞赛标准等多项标准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要基于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与分析、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及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企业当前所需数控技术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前述标准对接、细化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专业课程框架结构,从大一到大三依次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模块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其中基础课程重在打牢学生基本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模块课程侧重于数控专业在行业企业的具体应用,拓展课程主要是当前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前沿技术和个人提升所需课程。

借鉴技能竞赛,深化课程知识内容。专业技能竞赛作为“岗课赛证”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知名度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将技能竞赛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标准普及到教学环节,教师按照技能竞赛的要求规范学生技能竞赛实施,能有效弥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的缺失环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育人作用。因此,在“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依据学院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将技能竞赛的相关内容、标准和规范有机融入课程知识体系。并结合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要求和标准,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开发和专业课程建设,以课程知识体系的“岗课赛证”有效融通为目标,编写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项目的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收集配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建设配套课程资源。同时,安排技能竞赛指导教师进入相关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熟悉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竞赛指导水平;也可以邀请有意向的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以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学生技能实施行为,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技能。

拓展导师培养,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为实现数控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岗课赛证”的有效融通,除了采取上述举措,还可按照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技能标准、竞赛标准的要求有序对接,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内容,学院还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协同育人作用,邀请企业专家或技术能手参与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行独具特色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举措。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知识体系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在丰富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开展技能实践训练。同时,通过教师工作室积极开展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如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专业技术发展前沿和实用技术,指导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安排学生进入课题组完成力所能及的项目任务等。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导师,定期安排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开设讲座讲解企业最新技术或组织管理流程。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适当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相关企业的管理模式、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基本完成岗位、考证或竞赛所需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培养,再加上双导师制的培养和训练,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和专业拓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确保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对高职数控技术而言,在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岗课赛证”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证书考证要求,立足企业需求和高技能人才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不断深化专业课程知识内容和技能训练水平,实现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衔接。实践表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开展“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符合高职学生学情特点和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院的办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也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专业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课赛数控技术高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面向智能制造的数控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数控技术在矿山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