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创业带就业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2024-03-17张晓利谭皓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教育

文/张晓利 谭皓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校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高校在创业带就业视角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容易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提供有效教育途径,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水准大有裨益。因此,高校可从创业带就业视角出发,立足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运用案例分析深入探索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发展及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新思路、新启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构建人才教育体系

高校想要培养更多优质创新创业人才,首先要意识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引领在校师生从思想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继而付诸于行动中,形成良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氛围。对此,高校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入校开展讲座,持续提高校领导、教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顶层设计,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的顺利实施。高校还可以成立一个由校领导抓、职能部门和学院具体抓、学生全权负责的一体化创新创业组织,研讨出一套适合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能从中汲取创业经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能力。高校可以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借助微信公众号、APP 等为学生推送与之相关的内容,为学生及时传递最新创新创业理念,提供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对其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正确认识创业、创新、就业的意义,并在实践活动中承担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在打好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的同时,高校还可以引导其关注自身适合的领域和岗位,通过实践获得良好职业体验,增进其创业就业信心,为未来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例如,某高校为了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了由学校、学院、班级组成的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坚持对学生开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平台不断获得锻炼和成长,为其未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期间,该校会定期邀请优秀校友入校合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体验,使其在切身体验中感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继而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打开了眼界和格局,不仅充分了解了心仪领域的情况,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创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班,利用真实创业案例为已初具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导航,帮助其理清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水平。例如,广东某高校自确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向以来,已经开设了10 多期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共有数百位大学生接受系统化创业培训。如今,该高校每一期培训班的学生在经过培训之后都会涌现一些创业积极分子和成功人士,为其他校友树立榜样,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大力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体系,完善实践平台

以校企产学研合作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可以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高校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点,综合区域发展主要特征,不断强化高校、区域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创业带就业的视角出发,利用合作企业就业机会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构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还可以通过加强实习基地等实训条件建设来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机会和体验,使其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创业奋斗中提高能力,在创新创造中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风采。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更新实训基地设施和仪器设备,增加模拟仿真实训来改善实训条件,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创业就业,激发其创新意识,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加深与企业合作,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生产基地及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例如,某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与合作企业协商,让学生加入到企业电子商务工作中,以真实职场情境体验增加对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为其创新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再比如,定期开展下乡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社交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

从多维度实施实践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实践教育教学,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创新创业能力,为其未来就业创业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服务等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对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其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期间,高校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对学生展开一对一指导,确保其熟练掌握竞赛要求的技能,培养创新、创业思想,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为其未来就业创业发展埋下伏笔。高校还可以构建“专业、精英、创新创业”等多层次创新创业课程实践体系,以“线上+线下”模式双线推进学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合,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发展,为其他大学生创新创业树立典型榜样,引领其在创新创业道路上激流勇进,奋发向上。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秉承“立德树人”理念,借助校园创新文化品牌建设,通过“新生参观孵化园”“创新创意集市”“创业达人区”等活动,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和意愿,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效性。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效果,高校可以与合作企业沟通,将优秀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引入课堂、带入校园,通过举办劳模、技能大师、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方式为在校大学生传递职业文化,培养其职业素养。高校还可以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增强其对创新创业的深入探索和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扩充与丰富培养内容,深度融合人才教育体系

“互联网+”时代,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也随之发生转变。高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方案进行创新,以互联网资源拓展人才培养教学资源,以多媒体技术丰富人才培养实践训练平台和手段,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发挥学科育人价值,为学生系统了解创新创业知识和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平台等先进技术,收集整理行业信息、专业技术和创新创业教育新形态等信息,将其渗透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依托本校教育系统为学生传递就业与创业相关要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其思维,促进其创业水平不断提升。例如,某高校为更好地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网络直播的形式进行自主创业。在整个过程中,高校教师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具有时代特性的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反复体验、实践中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并对就业形势做出客观分析判断,为其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提供参考。

打造一支技能优良的培训师资团队,确保人才培养师资支持

一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流教师的支持和推动。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能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亦能确保人才培养教育教材编写与应用的精准性,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对此,高校可以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入手,打造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素质优良的培训师资团队,对学生讲解创新创业理论,确保实践训练到位,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有效支撑和助力。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内实践教师师资培训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能得到有效指导。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构建专兼职结合的培训教师队伍,鼓励校内教师在进行校内培训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到合作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学真实性和可靠性,增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引导。

创业带就业视角下,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策略,既有助于其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亦对高校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推动作用。高校应着眼于当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以多元化手段,从多维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构建校本化特色教育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