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点与促就业对策

2024-03-17孙武

四川劳动保障 2024年1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毕业生专业

文/孙武

如何让学生寻找到自己满意、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工作关乎每位高校毕业生的切身利益,高校应从多方面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探索相应的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不足

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对于高校学生积极就业观念的培养及指导决不能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去面对,就业工作应贯穿每位高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方能体现效果。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一员,在与不同年级学生谈心谈话过程中,都会问及学生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部分学生的回答是“不清楚”“还没考虑”或是“我的爸爸/妈妈让我考研/考公,那我就去考”,类似的回答不只是出现于低年级学生当中,在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中也有。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学生自身,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略显不足,未将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贯穿学生成长的始终,教师将精力多投入于自身业务课能力的提升,授学生以“鱼”而未授之以“渔”,未帮助学生谋划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且对自身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因此出现许多跟风考研、考公的情况。

缺乏实践经验及求职技巧。高校学生在求学期间,大部分时间接触到的都是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在大四即将毕业求职之际,突然面对前来招聘的单位,部分毕业生在求职简历、求职礼仪及面试等方面暴露出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简历整体设计缺乏精心布局,内容缺乏层次和逻辑,重点、亮点不突出。在面试环节,部分学生缺乏面试礼仪,不注重仪表和着装,穿着较为随意且用词较口语化、生活化。同时对于各种面试类型也未提前做功课,面对面试官的提问,外加面试场合紧张的环境氛围,一些毕业生表现得比较紧张,回答问题逻辑混乱、缺乏自信,甚至部分过于紧张的学生面对面试官所提出的问题大脑一片空白,未发挥出自身的真实水平。

就业期望值过高。伴随网络、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逐渐扁平化,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样。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给人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及很多脱离现实生活的“假象”也在不断误导当代青年的择业观及对于自身的正确定位。以短视频平台为例,有许多博主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为拍摄视频的素材,亦有部分短视频会以街头采访的形式“随机”询问路人“毕业五年的人应该有多少存款”这样的话题。笔者观察到,大部分短视频所呈现出的回答与现实生活差距大。当代高校学生作为短视频主要观看群体之一,容易受到这些短视频的影响而产生盲目乐观的就业心态,认为毕业走出校门就能月薪过万是理所当然的。以上种种现象,归因于毕业生对于职场、现实社会缺乏清晰判断,以及对于自身就业期望过高而导致的。

所学专业与岗位适配度低。受产业升级、数字科技快速发展等影响,部分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适配度不高的情况,招聘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以部分高校的外语专业为例,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各类翻译软件、同声传译机器愈发智能化,“外语到底是一门专业还是一项技能(工具)”的讨论愈发强烈。时至今日,部分高校的外语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仅局限于语言能力的提升,未曾有过与市场经济、电子产业、人工智能等专业的跨专业联合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岗位适配能力差。与此同时,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与招聘单位的生产发展需求不匹配。

解决对策

为学生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之大计,并且密切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接触最新的就业资讯,并主动将就业工作前置。就业工作绝非应届毕业生一个年级的事,而是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就时刻提醒学生考虑毕业后应该做什么。同时,各学校应自上而下,扩大就业帮扶的队伍,由各学院党政领导带领专任课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组成就业工作队伍,定期走访学生宿舍,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对自身就业前景规划不清晰、就业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笔者所任职的高校下设的二级学院将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认同感;指导二年级学生根据自身主观条件和客观因素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对三年级学生开设创业指导课进行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指导四年级学生就业、面试方法技巧等实用技能,强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

增加毕业生实践经验与求职技巧。高校毕业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将精力多集中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忽略了自身在求职过程中所必备的一些技能技巧。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常出现过度紧张、表述抓不住重点、着装不合适等情况,最终难以取得理想的应聘结果。基于此,高校一定要重视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环节,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这具体体现在对于学生求职技巧、对自身优缺点认知、简历制作、实践经验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每一个人的能力都由外显部分(包括知识、专业技能)和深层部分(包括综合能力、个性特征、动机、价值观)两个部分构成,外显部分能力容易发现且易培养,而深层部分能力个性差异大且与个人发展相关。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外显能力及深层能力,并在学生求职过程中为其答疑解惑。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需求充分挖掘学生能力的外显部分及深层部分,取长补短,将学生最优秀、与应聘岗位最契合的能力展现给招聘者,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在日常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为学生讲解简历制作、求职时的着装礼仪、语言技巧等细节,避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走弯路。

积极收集整理各类就业资源。针对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岗位适配度低等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发力。一是加强对就业信息的管理,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广泛收集用人信息,通过QQ 群、班级群、微信群等,及时将信息发给广大毕业生,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准备地去应聘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二是积极发挥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企合作、招生就业、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互动机制,主动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召开求职经验交流沙龙,分析当下的就业市场和形势,讲好创业故事,并跟学生们分享和交流一些求职面试的技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促进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三是举办各类会议,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驾护航。如召开征兵政策宣讲会、考研经验分享会、“三支一扶”宣讲会,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针对各学院专业不同,举办“小而精、专而优”的专场招聘会。

就业是民生大计,人民幸福之根本。高校辅导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学生在就业路上提供更专业、更有意义、更有帮助的实质性建议。同时也应创新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道路上的知心人与引路人。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毕业生专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