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标记 “ 不是 ” 的功能研究

2024-03-11余墨涵

今古文创 2024年8期
关键词:话语标记

余墨涵

【摘要】本文探讨话语标记“不是”的界定、分类、功能类型和会话原则。根据语义和功能,现代汉语的“不是”大致可分为五类。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在口语交际中有设立话题、切换话题等语篇组织功能。位于句首和处于句末的话语标记“不是”在语用交际方面有一定差异。“不是”虽本身不表达尊敬、礼貌等情感,但它在实际会话中能体现会话原则,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不是”;话语标记;功能类型;会话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8-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8.040

话语标记是一种口语和书面语中均有,但更常见于口语中的话语成分,虚化程度较高,基本不具备真值意义,而是表达程序意义。话语标记具有句法的可分离性,不与相邻的成分构成更大的句法单位,其有无不影响所在句子的合法性。话语标记的产生和使用具备一定的语用基础和语用价值,也因其突出的语用功能而另立成类。

“不是”一词通常被看作现代汉语的一个否定词,其典型功能是表达各种否定。例如: (1)何筱舟:“break的过去式不是breaked,是broken。” ①

“不是”的语义逐步发展,产生了多种用法。比如,用作名词表“过失,错误”之义。例如: (2)周亮抱怨說:“你是我老婆吗?怎么总说我的不是呀?”

用作反问语气副词,用来构建反问句式以表达提醒、强调、确认等。例如: (3)谢乔:“妈,你之前不是说我考哪儿你都满意吗?”

用作连词,表选择、并列、假设等义。例如: (4)许子东:要不是她的话,可能就有好多个人命又继续丧生了。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上述四类“不是”分别用“不是1”“不是2”“不是3”和“不是4”来表示。此外,现代汉语中还有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我们分别将其标记为“不是5”(如例5)和“不是6”(如例6)。

(5)姜小果:“不是~那你没上学都干嘛去了?”齐颂:“我停学了一年!”

(6)谢奶奶:“你大点儿声,他就听见了不是?”

例(1) - (4)中的“不是”会影响所在话语的真值条件,并增加该话语的命题内容,而例(5) - (6)中的“不是”意义则已经虚化,不构成该话语的命题内容,而起到一种话语标记的功能作用。本文讨论的重点为话语标记“不是”。

学界对话语标记“不是”的研究多集中于其使用模式和使用功能,如刘丽艳[1]、殷树林[2]、邓莹洁[3]等。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处于句末位置的“不是”的特殊性,如史金生[4]、傅惠钧[5]、叶建军[6]等。关于“不是”的研究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拓展和完善。第一,对其功能研究方面,前人所引语料多是书面语,缺少“不是”在实际口语交际中的用法;第二,会话原则可以作为分析话语标记“不是”的重要角度,但目前少有学者从该角度进行分析。综上,有必要对话语标记“不是”进行个案分析,这有助于丰富有关“不是”的功能和用法的研究。本文将结合关联理论、顺应理论、会话原则、面子理论对话语标记“不是”的功能类型和会话原则体现进行考察。

一、话语标记“不是”的语篇组织功能

由于口语交际存在互动性、动态性的特点,发话者在较短的准备时间内很难兼顾话语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加之会话中存在较多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会干扰说话人的思维进程,这种情况下,发话者可以借助话语标记来延续当前话题,填补思维空白。

(一)设立话题功能

方梅将设立话题定义为“把认知网络里已经存在的一个谈论对象确立为言谈话题”[7]。这个谈论对象可能仅处于背景地位,言者借助话语标记“不是”把它激活,将此话题置于前景化位置,使听者能更容易地获取当前谈论的焦点信息。

(7)燃燃:“不是~什么东西糊了?”梁爽:“嗷!土豆土豆土豆!”

例(7)中,“什么东西糊了”在前文中没有出现过,它隐含在交际双方的认知网络中,言者通过“不是”将这一信息标记为话题,确立为言谈对象。

(二)切换话题功能

由于话语标记“不是”具有标异性[1],即一种标示说话人的认知或交际状态在会话中前后不一致的属性,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可以在语篇中协助切换话题。

(8)周迅:“我们就没,就可能那个劲儿就已经就……”

陈坤:“擦肩而过。”

窦文涛:“不是,而且我还听一八卦说他们俩就是要说过命的交情。”

例(8)说话人此前谈论的话题是“陈坤对于周迅的感觉”,窦文涛不愿意再继续讨论,于是用“不是”来转换话题,将谈话的焦点转移到自己所想的主题上来。

(三)延续话题功能

受口语表达能力限制及会话的动态性等因素影响,人们的话语在交际中很难形成连贯的统一体,即话题和话轮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言者通常可以借助话语标记“不是”来延续当前话题,保持话语的连贯性。

(9)罗艳:“要不换一个城市?”梁爽&段家宝&姜小果:“啊?……”(沉默)

姜小果:“不是,深圳这么大个地方,怎么着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例(9)中当会话陷入集体沉默时,姜小果想要继续讨论之前没说完的“换城市”的话题,用“不是”来使上一个话轮延续。

(四)插入话题功能

一般会话情况中,说话的轮次并非事先指定,参与会话者可以使用话语标记来插入话题,抢夺话语权。譬如在两人对话中,说话人想要打断对方发言时,可以用“不是”来争夺话语权;在多人会话中,交谈的任意一方都可以用“不是”来争夺话语权,插入当前正在进行的话题。

(10)谢乔:“我要是上四中,每天就能跟小船哥一起上学了!有什么不会的题在学校就能问他,放学还能跟他一起拐到稻香村里买油炸羊肉串……”

秦川:“不是~,那我呢?”

(11)秦川:“小船儿,看着你爸你妈,别让他们上阁楼!”

谢乔:“不是~怎么回事啊这?”

例(10)中秦川试图插入谢乔的畅谈话题,凸显自己的存在感,用“不是”来争夺话语权。例(11)中秦川在跟何筱舟强调“别让你爸妈上阁楼”时,谢乔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一头雾水,于是用“不是”来插入他们的谈话,表达自己的疑惑。

二、话语标记“不是”的语用交际功能

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地实现交际目的,言者会经常使用各种话语标记来明示自己的意图,听者则可以依据那些具有充分关联性的话语来寻求最佳的话语解释。位于句首的“不是5”和处于句末的“不是6”在语用交际功能上有所差异,以下将根据其所处的句法位置对其功能进行分类讨论。

(一)位于句首的“不是5”

1.标记解释、澄清

当言者认为自己的言语或行为被人误解时,常会使用“不是”来标记解释或澄清。

(12)谢奶奶:“乔乔要准备中考了,你消停点儿啊!晚上别鬼哭狼嚎的!”

谢丰和:“不是——妈,我那是创作!”

例(12)中谢奶奶将谢丰和的唱歌行为定义为“鬼哭狼嚎”,这明显和谢丰和的想法存在偏差,于是谢丰和以“不是”为引导,为自己进行辩解。

2.标记请求、劝阻

当言者认为听者在行为态度上和自己理想认知状态不一致时,常会使用“不是”来标记请求或劝阻。

(13)刘雯雯:“你每天中午都来的话,我就不回家吃饭了。”

李强:“不是~你别那么生分啊!”

例(13)中李强在提出请求建议时使用“不是”来减少唐突、缓和话语。同时,此处的“不是”有占据话轮的功能,侧面凸显了他表达劝阻的迫切性。

3.标记疑问

当言者对某一事实产生疑问,想得到解释说明时,可以用“不是”来进行标记。

(14)谢奶奶:“这就完啦?不是,前面是不是落下了?”

谢乔:“也没有咱们镜头啊这个。”

例(14)中谢奶奶认为自己接受访谈的电视节目理应有自己的镜头,而事实结果却与她的认知不同。用“不是”标记这种疑问更能直观地体现言者的不悦。

4.标记负面情绪,如抱怨、反对等

当听者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与言者的心意或预期相差甚远时,会引起言者发泄负面情绪。由此,标引“抱怨”“反对”等话语的“不是”体现了较为强烈的认知偏差。

(15)秦川:“你来干嘛呀?”

秦茜:“我来开家长会啊!不是你求我的吗?……”

秦川:“不是,谁用你帮我啊?我都找好外援了!再说,你打扮成这个鬼样子,谁相信你是我家长啊?”

例(15)中,秦川先是对秦茜来参加家长会的行为感到意外,接着表达了对其穿着打扮的不满,用“不是”标记了秦茜的举止行为、态度、言语等和秦川的认知倾向不符,体现了明显的“标异性”特征。

(二)处于句末的“不是6”

史金生认为句尾“不是”的基本语用功能是表确认[4],叶建军进一步指出其语用上还体现附加的责备义[6]。史文、叶文使用的是明清时期的语料,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借鉴他们的思路,对现代汉语的语料重新进行分析。

1.表确认义,寻求他人认同

(16)谢奶奶:“我们家烟囱啊还想请你帮着封一下,你封的我放心不是?”

(17)樊胜美:“他不敢把那个帮谁搬家那个谁告訴你,他是怕你多想不是?”

通过对上述语料的考察,可以认同史金生[4]的观点,句末“不是”的核心功能是表确认,如例(16)是言谢奶奶对自己的主观判断寻求确认,例(17)是樊胜美对自己的合理推断征求认同,其所论及的对象既可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而本文和叶建军[6]的看法有所不同,即“VP不是”中的“不是”不必然表“责备”义。如例(17)在语用解读上含有一定的责备义,但相对较弱,例(16)则没有责备义。显然,“不是”语用上不一定体现责备义。

2.表提醒义,凸显信息焦点

(18)何小玲:“啊!新的?这吊牌儿还没摘呢?哎呦,我穿给糟蹋了!不行不行!”

姚卫红:“哎呀人家筱舟考了第一名,你这当妈妈的也不能落后不是?”

除基本功能外,句末“不是”在不同语境中还具有提醒、强调等不同的附加义。如例(18)是姚卫红在提醒何小玲参加家长会也要注意自我形象。在反问语气中,“不是”的读音语调上扬,在拉近言者与听者的认知距离的同时,还能起到聚焦信息焦点于句尾的作用,如果删去了“不是”,其语用效果会大大减弱。

三、话语标记“不是”的会话原则体现

在实际会话过程中,任何性质的言语行为都要遵循一定的会话原则。话语标记“不是”虽本身含有一定的“标异性”,不表达对听者的尊敬、礼貌等情感,但它在实际会话中体现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能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修正话语,使语言更加礼貌、得体

为了追求更准确的表达效果,言者会采取言语监控行为,并对自己不恰当或不准确的言语进行及时修正。由于“不是”具有“标异性”属性,人们在会话中常用“不是”来标记话语修正,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礼貌、得体。

(19)谢子润:“护士!我闺女没事吧?”

护士:“没事儿!她骑车把人撞了,自己吓晕了。”

谢子润:“唉呦,那就好!唉呦,不是,那那……那人怎么样?”

例(19)中谢子润说完“那就好”后,监控到自己只表达了对女儿没受伤的庆幸,而忽略了对被车撞的人的关心,于是用“不是”进行修正,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同情准则,以减少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对立。

(二)緩和威胁,维护自己或他人的面子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或多或少会对对方造成面子上的威胁或受对方威胁。话语标记的使用通常有助于缓和语气,进而避免因为直言不讳造成对方的不满或直接反驳的情况,减少彼此之间的冲突以促成交际的顺利实现。

(20)主持人:“敢情儿您也不熟是吧?”秦奶奶:“不是!我跟你实话实说吧,这个吴大小姐这个人呐!有点儿隔路,就是各色!”

(21)谢奶奶:“也没见他做出什么文章,成天比比划划评东论西的。倒是发表一篇啊?”谢子润:“妈,您这就虚荣了不是?我从来不靠那些来证明自己。”

例(20)中面对主持人的质疑,秦奶奶用“不是”来标引解释,以缓和对自己的面子威胁;例(21)中谢子润虽不赞同谢奶奶的话语,但处于晚辈对长辈的礼貌,他没有直接说“妈,您这就虚荣了”,而是选择在句末加上一个话语标记“不是”来进行委婉表达,以反问句的形式减缓相互之间的冲突,避免谢奶奶的面子受到直接威胁。

(三)缓冲负面话语,争取双方的一致性

言语交际中,任何一方觉得另一方可能受到一定的言语冒犯或面子威胁时,可以先用“不是”发话,使得主要表达负面情感的后续语句前有一个语音间隔,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负面情感。

(22)何小玲:“这保险,是未来的保障,买的其实是一份安心!”

秦建军:“不是这……小、小玲儿,这这意外险,这没必要了吧?”

例(22)中秦建军没有直接表达质疑,而是用“不是”来缓冲话语,且说“不是”时伴有停顿,相应地,使何小玲做出一定心理准备,减少她对秦建军将要说出的话的反感。

四、结语

已有研究表明,除了作为名词、副词、连词的“不是”之外,现代汉语中还有一类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本文分析了现代汉语中“不是”的类型,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分为位于句首的“不是5”和处于句末的“不是6”两类。考察发现,由于口语交际的特殊性和会话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作为话语标记的“不是”具有设立话题、切换话题、延续话题和插入话题等语篇组织功能。在语用交际功能方面,“不是5”和“不是6”存在一定差异,前者主要起解释、请求、疑问等标记功能,而后者主要表确认、提醒及具体语境中的附加义。另外,虽然话语标记“不是”本身含有一定的“标异性”,不表达对听者的尊敬、礼貌等情感,但它在实际会话中体现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能使言语更加礼貌、得体,缓和面子威胁和负面情感冲击,从而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注释:

①文中大部分语料逐条转写自电视剧《曾少年之小时候》《二十不惑2》和《欢乐颂》,部分来源于CCL和MLC语料库。

参考文献:

[1]刘丽艳.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是”[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27-36.

[2]殷树林.说话语标记“不是”[J].汉语学习,2011,(1): 36-45.

[3]邓莹洁.互动交际中话语标记“不是”的浮现与衍化——兼论会话中话语标记的发展问题[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85-91.

[4]史金生.表反问的“不是” [J].中国语文,1997,(1): 25-28.

[5]傅惠钧.真性问与假性问:明清汉语选择问句的功能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3):60-68.

[6]叶建军.表祈使义的反问句“VP不是?” [J].甘肃社会科学,2002,(2):26-28.

[7]方梅.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中国语文,2000,(5):459-470.

猜你喜欢

话语标记
微博中话语标记语“简直了”探析
客套话“不好意思”互动话语功能探析
话语标记的主观化分析研究
小说《围城》中填充类话语标记“呃”的用法研究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话语标记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及其效应
“好家伙”话语标记分析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中话语标记的应用及编写建议
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抢人环节话语分析
留学生汉语话语标记的学习情况调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