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刍议

2024-03-10顾伯平

博览群书 2024年1期
关键词:炎帝中华文明文化

顾伯平

近日,马平安教授撰著的《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正式面世,与他之前所著《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构成其远古文明历史研究的双子星座,着实可喜可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平安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政治史、文化史研究,数十年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出版了《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孔子之学与中国文化》等50余部著作。

炎帝文化是源头文化、血脉文化、根基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提起炎帝,大家也许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自小对作为炎黄子孙的认同感,陌生是对炎帝神农氏的历史、文化、精神不甚了解。《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指出,炎帝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这种开拓创新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农业、医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概括而言,炎帝氏族的创造发明体现为八大功绩:一是种谷制耜:始创农耕以辟民食,二是和药济人:研寻药物以疗民疾,三是导民纺绩:种麻制衣以御民寒,四是始作瓦甑:陶冶器物以储民用,五是初辟市场:列廛设市以利民便,六是制作弓矢:制弧剡矢以卫民安,七是构木架屋:筑台建室以安民居,八是首调琴瑟:削桐练丝以化民俗。农业方面,制耒耜、掌农时、种五谷,开创了华夏农业。经济方面,农耕的出现和发展导致物质生产的充盈,带来了产品的剩余,原始市场交易开始萌芽。《周易系辞下》云:“神农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炎帝神农氏在中午设立集市,让大家以物易物,各取所需,为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诞生、社会体制的转变埋下了伏笔。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炎帝心系天下,治理部落有方。他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智贵于人,天下共尊之;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勤,不罚而邪正,不忿争而财足,无制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人们无不敬戴。“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东至旸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淮南子》)。在阪泉之战后与黄帝结成炎黄联盟,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炎黄子孙”的称谓由此而来。医药方面,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宣药疗疾、救死扶伤,是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先驱。炎帝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它们的平毒寒热,找寻治病解毒的良药,使百姓延年益寿。“一日遇七十毒”,后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炎陵县鹿原陂。几千年来,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相得益彰,共同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铿锵前行。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都不能不不断地深入研究炎帝文化。

《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在追忆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赫赫功德的基础上,再现炎帝开创中华文明的伟大开端,追溯中华民族对人文始祖的认同过程,复原历朝历代对炎帝的祭祀追忆,最后展望全球炎黄子孙沿着炎帝开创的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美好愿景,融英雄史诗、赤子情怀和民族精神于一体。全书共分九章,第一章,揭示炎帝文化从何处演变发展而来;第二章,对学界长期纷纭的“神农氏”与“炎帝”关系进行定位;第三章,讨论炎帝氏族的主要发祥地望;第四章,探索炎帝的家世、氏族性格、迁徙及分布规律;第五章,寻觅炎黄时代更替的历史缘由;第六章,研讨炎帝寝地的历史之谜;第七章,总结炎帝氏族的发明创造功绩;第八章,溯源历代帝王祭祀炎帝的深层次原因,从民族始祖角度探讨炎帝氏族对中华民族形成之贡献及与两岸共祖之关系;第九章,总结炎帝文化与五行学说关系;追寻中华大同、民本、农政思想的源头;揭示儒道理想社会的历史根源;最后呼应各章,概述曹植、王安石等诗人对炎帝至德至治的典型赞颂。文章史料丰富、体系完整、内涵深厚,学术视野广阔,论述逻辑严谨,见解颇为独到,是一部有关炎帝文化研究的开创性著作,也是一部有关炎帝文化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充分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记忆,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可读可品,可研可查,堪称精品力作。

《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在古籍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古史传说、民俗文化等的辨析上下功夫探究炎帝文化,采用历史认证和文化认证相结合的态度,运用交叉综合学科去还原历史本来面目。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上古史的探讨和研究,学界一般只重视先秦文献与史料的记载,而对于汉以后的文献资料,只作为参考,至于民间传说,更是不愿采信。作者认为,纯取任何一种学术工具去探讨华夏文明的起源都很难说得清楚。炎帝文化是一个涉及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综合学科,探讨炎帝文化需要有大局观,需要博通专精、清理与统一旧说。学者的责任,就是通过对上古流传下来的传说与神话的辨伪求真,运用考古资料等手段逐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翻阅经史子集,先秦古籍文献《尚书》《国语》《左传》《世本》《周易》《庄子》《管子》《礼记》《列子》《尸子》《墨子》《孟子》《逸周书》《山海经》《战国策》《商君书》《韩非子》《竹书纪年》《吕氏春秋》等先秦文献典籍中等均保留有与炎帝氏族相关的记载,但一般都是些只言片语,不甚系统,且有的因为传说和记载不一致而出现矛盾与抵牾的地方,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说:“夫神农以前,吾不知也。”这就需要学人去仔细进行分析和论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绕开重重的迷雾,尽可能地去无限接近与还原历史和文化深层面的真相。从历史上看,东汉班固的《汉书》在历史及文化方面利用先秦文献资料对炎帝文化初步进行了整合与定位,但真正系统地记述并研究炎帝文化的成果,则是从西晋皇甫谧撰《帝王世纪》开始的,研究热潮则集中在宋代。而有关记载炎帝陵、庙的文献,不是在先秦,而主要是分布在唐宋以后的各朝代史籍文献之中。因此,探讨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关系,秦汉以前的资料固然重要,秦汉以后的历代文献志书对于本作同样具有借鉴价值。《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采取历史认证与文化认证相结合的态度,站在整理中华上古文明史的立场上进行总结、研究与探讨,弃粗取精,体现了作者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

同时,《炎帝文化与中华文明》一书还带给了我们启示:炎帝文化既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大家细细品读这本书就会发现,炎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炎帝文化所凝结的价值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等,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化根脉,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炎帝文化里都有集中的体现。此书虽为作者一家之言,亦可以说,炎帝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血脉基因。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近日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弘扬炎帝文化,深入挖掘炎帝文化的時代价值和思想精髓,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于是想起我早年曾经参加主编的《中国精神》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当年发行两万多册,备受广大读者欢迎,当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青年精神文化读物。这些都是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立根铸魂,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期待着有更多更好的好书出版发行,以应新时代读者之盼。

(作者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与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炎帝中华文明文化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谁远谁近?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