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儿童小说如何重述“长征史”
2024-03-10徐妍
徐妍
新时代以来,“主题写作”已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儿童文学创作现象。在“主题写作”的儿童文学作家队伍中,近年来创作了长篇儿童小说《维克多的焰火》《北京小孩》《红柳花开》《沙海小球王》的儿童文学作家周敏虽一向关注现实、选材多样,但并未直接选取现实题材,而是选取了红色写作史上已有历史之作和当代之作的高难度的红色历史题材——长征题材进行重述,创作并出版了长篇儿童小说《星星点灯》(大百科出版社2023年4月版),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主题写作”探寻了另外的创作路径。
概言之,《星星点灯》以重述革命历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主题写作”。那么,《星星点灯》如何重述革命历史故事?这是周敏在创作《星星点灯》时首先需要面对的叙述难题。因为《星星点灯》所选取的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作为历史题材之一种,隶属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大题材。历史题材小说即便是对中国当代小说而言,也是其叙事难题。儿童历史小说基于儿童视角的选取和儿童性标准的设定,常常会被人们理解为对历史分量的减轻、对历史复杂性的简化,因此中国儿童小说的历史叙事时常被看轻。在一个崇尚史诗写作的文学国度里,按照史诗优等的文学评价观念来评价儿童历史小说的价值,确实击中了儿童历史小说的要害。但问题是:儿童视角的限定固然难以承载历史题材的巨大容量,儿童性的标准的设定也固然而难以探勘历史题材的复杂的历史性,但在某种意义上,儿童历史小说之限度同时亦是儿童历史小说之优长,因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家具有这样的特质:“他不像宣传家,煽动家;他只是梦幻,纯白,而有大心,也为了非他族类的不幸者而叹息。”(鲁迅:《〈池边〉译者附记,译文序跋集》)真正的儿童历史小说应该能够透过儿童之眼直入历史叙事的别境。基于这样的儿童历史小说的叙事观念,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家《星星点灯》时,我虽心有余悸,但更心有期待。待从头至尾阅读了《星星点灯》后,我的期待也就落到实处了。
单纯从内容来看,《星星点灯》这部长篇儿童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城、为遵义人播撒革命星火的故事。宽泛地说,这样的革命历史故事属于革命历史小说的大家族,严格地说属于儿童革命历史小说一族,在题材上算不上特别富有新意。仅以长征为题材的红色革命文学来说,远有丁玲于1937年主编的纪实文学作品《两万五千里》(1942年更名为《红军长征记》),近有王树增的长篇纪实作品《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即便以红色儿童革命小说来说,也远有以苏区红军为题材的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仅有张品成的《赤色小子》等系列小说。但这部长篇儿童历史小说因儿童作家之心、儿童叙述之眼而对红军长征题材的处理有其别致之处: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以新时代儿童文学作家之心既塑造出了出身家境不同、性格相异的儿童形象白云飞、江万水、朱古力、金湘玉、叶若兰等,也塑造出了信念坚定、热爱百姓的红军形象小龙、小山、霍阿姨等,既重新讲述了儿童对红军精神的认知过程,也重新书写了被当下人们所淡忘了的英雄主义;在故事时间的选取上,它截取了红军长征两年中的一瞬,即红军长征途中在遵义城一来一往的短暂停留期间为故事时间,而不论作者本人是否明确意识到,这一故事时间虽不同于“史诗”的“编年”时间和历史事件的物理时间,但属于文学时间,因为“文学过问的是操作时间,即陈述活动本身的时间”(罗兰·巴尔特《语言的轻声细语》,怀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P18);在故事空间的设置上,它选取了遵义城为故事空间;在叙事节奏上,它与众不同,张弛有度,不渲染革命时代的血雨腥風,但也不消解儿童革命历史小说的传奇性——每章都是相对独立的传奇故事,各章之间因传奇故事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特别是,在叙事视角上,它借助于儿童视角聚焦于儿童眼中的“长征故事”,使得这部小说中的“长征史”的故事内容并非是人们所熟知的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也不是遵义城中一部分成人闻所未闻的“中国革命”和“抗日反帝”、“工农政权”和“新苏区”等新名词,而是孩子们天性着迷的游戏世界:
对他们而言,新鲜的事物都有吸引力,这其中,当然包括刷在墙上的那些新词儿。没几个钟头的工夫,栖凤街一带十来岁的孩子中间,就流行起用红军的口号来比拼的游戏了……(《星星点灯》,P91)
而在儿童视角下通过游戏来认知“长征史”上的红军精神,既合乎儿童视角,又尊重儿童心理。此外,这部小说还通过童趣、风趣的儿童生活描写,细致、特别的遵义民俗描写,真切、生动的生活场景,形象、平凡的生活物件描写,以儿童革命历史小说的形式为重述“长征史”增加了新质。总之,这部长篇儿童革命历史小说以“长征史”上的一瞬、一城、数个群体来展现重述“长征史”的意义,即让新时代读者与这部小说中的遵义儿童与百姓一道重新理解长征的意义: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的《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除上述小说艺术上的别致探索,这部儿童革命历史小说在重述“长征史”时,还自觉地置身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为新时代中国儿童的成长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即主张培育有革命信念、不怕艰难困苦的少年儿童,同时为儿童革命历史小说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关于前者,在这部小说中,小龙、小山、霍阿姨等红军形象就是白云飞、江万水、朱古力、金湘玉、叶若兰这些儿童形象如何树立革命信念、不怕艰难困苦的榜样,无须赘述;关于后者,姑且不说这部小说中儿童形象与红军形象之外的遵义城民间人物形象刘瞎子、白三爷、武先生、何有余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正反派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民间性,单说这部小说中的“赛华佗”的红军隐喻,《十二月采茶调》等民歌、“花灯戏”“扇舞”、快板、京剧《定军山》的经典段落、《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古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代三大名著被纳入其中,就传递出儿童革命历史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亲缘关系。由此可见,这部小说实则担负着一个时代之问:新时代儿童革命历史小说如何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