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后真相时代把握“真实”

2024-03-10王君超

博览群书 2024年1期
关键词:基恩真理观博士论文

王君超

在新闻学的视阈内,似乎没有一个概念比“真实”的概念更基础、更重要。即便是新闻学的入门教材,都会告诉你“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是何谓“真实”?这实在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

说它简单,是因为不管你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真的就是真的。常言道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说它复杂,是因为如此一来,难免产生新的问题 :“什么是真的?”“谁说的是真的?”“什么时候是真的?”“在什么地方是真的?”“真到什么程度?”等。

这些追问绝不是无中生有,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的复杂化以及媒介的进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渐趋复杂化,这就使得“真实性”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成了一个“欲说还休”的话题。

特别是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人们的情绪比真相本身更重要,真实、真相的重要性似乎淡化了,被新闻视为生命的“真实性”变成了可以被加工、剪裁游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更是大行其道。加上世界范围内的自媒体公共领域的瓦解与转型,由“水军”制造的假新闻层出不穷 ;资本操控媒体舆论的趋势有增无减,乔姆斯基所说的五个“新闻过滤器”之一的“公关过滤器”大行其道……新闻的真实性被各种势力、各种文化围剿,真相岌岌可危。

刘沫潇的《全球视野下的新闻真实探索:理论阐释与实践考察》一书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就在于此。尽管之前已有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聚焦真实性的研究,但本书从哲学的角度探索了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独辟蹊径和不乏创意的。既反对“新闻无学”的说法,又反对新闻学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做法是我的一贯立场。作者通过本书的写作,对新闻学如何走出自己有了深入的理解,我甚感欣慰。

本书以作者的博士论文为基础,不仅立意高远,而且论点不乏创新。作者的博士论文在由新闻传播学、政治学交叉学科专家组成的答辩会上,获得了一致好评。

在当下“传播充裕”的背景下和日益智能化的媒介环境中,本书重新考察了新闻真实的经典议题,探讨了技术因素对实践理念革新的影响,不仅突破新闻真实研究的真理符合论窠臼,而且研究方法扎实、得当。作者通过对32位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半结构式访谈,以及中国、澳大利亚和欧洲四种不同所有制类型媒介平台的实地考察,对抽象的新闻真实问题进行了全球化和语境化的探索。在此基础上,论文聚焦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新闻真实指的是什么?为何需要新闻真实?如何更好地追求新闻真实?

作者认为,在“传播充裕”背景下,真相在新闻领域仍然至关重要。同时,她对有关新闻真实的简单化认知及其所依据的教条和偏见提出了质疑。作者在书中提出,新闻真实是一个基于语境的、复杂的、多维度的问题,其内涵既有历史发展又有地理差异。正统的“客观性”原则和“真理符合论”不免令人生疑 ;希腊语中象征真相的“无蔽”及与之相关的“开放”和“透明”理念或许更有利于在媒介平台和公众之间建立信任,并就何为真相达成共识。她对新闻真实只是认识论的教条进行了批判,认为它同时也是价值论和实践论问题。

全书的结构大开大合,纵笔所至,左右逢源。在比较视野下,她汲取了波普尔、罗蒂、瓦蒂莫和马克思四位哲学家真理观的有关思想,拓宽了新闻真实的研究视野,总结了四种新闻真实模式——证伪模式、实用主义公共服务模式、对话—阐释模式和社会和谐—实践模式。她发现,这四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均从批判的角度理解真相,反对客观真相的给定性和绝对性。它们虽属并列展开,但在作者的结构安排中,“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下的新闻真实”起到了总括作用。本书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内涵,作者还将其应用于对《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分析,批判了“社会主义新闻业重宣传而不关心真相”的偏见。同时,全书还在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视阈下对西方诸种真理观进行了批判性评估。基于以上内容,我当时建议她为第六章标题加上了“兼评西方诸种真理观”的副标题。

在刘沫潇的博士论文成稿、打印前夕,我嘱她将悉尼大学的约翰 · 基恩教授作为“联合导师”印上封面。这是因为,刘沫潇在悉尼大学联合培养时,基恩教授作为外方导师,对她的论文进行了悉心指导,也刷新了我对国外联合导师的印象。

现年70多岁的基恩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政治学家,以政治哲学和媒体与民主的研究闻名于世。他有关公民社会的论著,曾为哈贝马斯等当代著名的哲学大师所关注。他在英国生活多年,曾被《泰晤士报》誉为“英国顶尖的政治思想家,著作具有世界性重要影响的作家”;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描述其为“澳大利亚重大知识输出者之一”。有关“后真相”的理论阐释,是基恩教授最近几年为学术界做出的新贡献。

如此一位享受世界声誉的大学者,在学生面前丝毫没有大师的矜持,而是更像一位“学术暖男”。他不仅每周与刘沫潇等博士生面谈一次,督促论文进程;而且每当刘沫潇完成新的章节,他都嘱她将要点翻译出来,供他评阅。在我以教育部“博导项目”的“高级研究学者”身份访问悉尼大学时,他还慷慨地将办公室的钥匙交给我,以便我使用他的办公空间和藏书。基恩教授给我留下的印象,除了跨学科的博学多闻,还有犀利的言论和循循善诱。对于有争议的学术观点,他的评论往往一针见血,从不为尊者讳 ;他与我或刘沫潇谈论真实性的话题,好几次都是以哲学漫画和争议新闻照片开头,以破除哲学的深奥色彩和 “眼见为实”的认知误区。

基恩教授对刘沫潇的辅导,无疑为全书增加了哲学色彩。他对刘沫潇的博士论文评价甚高。在刘沫潇联合培养研修报告的导师评语栏中,基恩教授写道,本论文“结构良好,具有原创性,一定会作为一本重要的书籍出版”。基恩教授也欣然应邀为本书作序。

刘沫潇为这篇书稿的付出是巨大的。她克服了许多实际困难,坚持在三年之内完成了博士学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就像一个上满了弦的钟表,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她当助教、发论文、组织学术活动,成为我研究团队的“台柱子”;她不远万里从澳洲自费到荷兰进行考察,就为了给全书增加一个经得起推敲的案例。正是因为她追求卓越,坚忍图成,所以成绩斐然。博士毕业前,她同时获得了两个母校——清华与北外的工作许可。

我对刘沫潇的期望也许十分简单,那就是让奋进的脚步慢下来,多思索、多回味、多升华。写作学术著作也是一样,多运筹、多打磨,逐渐形成一种行云流水的叙事技巧和深入浅出的文风,在全球化的视野和“中西兼容”的背景下,依然凸显“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感谢李彬教授慧眼识珠,力荐刘沫潇的博士论文付梓。向李彬教授對我指导的青年才俊一如既往的支持致以由衷的谢意,也感谢河南大学出版社对青年学人学术成果的出版发行。青年学人成长路漫漫,盼上下而求索。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基恩真理观博士论文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墓碑铭文必须译成英语?
论恩格斯与列宁真理观异同
失明以后
失明以后
论海德格尔真理观与王国维诗学性向的互通性
博士论文写卤鸡肉不悖科学
第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波普尔的真理观评判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年下半年博士论文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