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生心理流畅感的培养研究

2024-03-10谭文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生

[摘 要]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为提高中职院校学生管理质量,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进一步开拓他们自我管理的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研究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学生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增强中职生心理流畅感,从创建活动时的流畅感、和谐氛围、提升学生交往能力、以流畅感改变生活、增强内在力量与高效学习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增强学生的幸福感提供一些策略。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流畅感;中职生

[课题项目] 2021年度江西省技工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积极心理学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XJGJYYB202125)

[作者简介] 谭文超(1991—),男,江西南昌人,硕士,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基础教育中心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中圖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2-0181-04[收稿日期] 2022-10-24

流畅感这一概念由Csikszentimihalyi提出,是指当人们需要由内部动机驱使投入自己所具备的资源和技能,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所进入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1]。流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2]。此状态有助于情绪愉悦、提高生活满意度、活跃积极情感。流畅感包括最佳的体验、充实的生活、全身心投入活动中的愉悦、幸福的核心要素等,这些也正是积极心理学的使命所在[3]。因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的新兴科学,其研究目的不仅是要探讨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克服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并发挥潜能。

中职技校学生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觉得在游戏中不断升级是一种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却成了一种负担。作为技工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用积极的视野看待他们,正面引导这些学生转变错误的认知和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掌握专业技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因此,本文拟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培养中职生心理流畅感作为出发点,进行以下方面的讨论。

一、用积极心理学视野创建活动时的流畅感

创建学生学习与工作时的流畅感是摆在中职学校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教师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活动时处于认知高效、动机激发、快乐幸福这样的一种状态。引导他们活动入迷、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顺畅、高效,并得心应手,使学生产生活动与意识融合、时间感消失的心理体验,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敢于面对挑战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未来的路刚开始启程,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种种挑战。不要慌恐这种情况,岁月与生活的磨难、困难与挫折不能击垮正值青春年少的学生,反而增加了年轻人的人生阅历与精神财富。中职生以后要面对的主要是职业技能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学习技能时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以饱满的状态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如传帮带、技能工作室、高年级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学生不怕苦和累、有信心、有决心、有胆识面对并接受挑战,从而收获成功与喜悦。

(二)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就如同指示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观看一些名人事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邓亚萍等,可以发现他们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规划与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清晰的目标是动力产生的源泉,是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清晰的目标能够为生活和工作引导方向,就像是航行中的船,如果没有方向,任何风向都是逆风。中职生的主要目标是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此必须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先是了解自己,通过和自己深层次地对话,寻找到长久的、积极的目标,把精力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从而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性地参与学习与实践活动,积极能动地而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预定目标,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以便接下来的人生充满期待与快乐。

(三)活动与意识的融合(行动—意识的融合)

意识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要想变得有意识必须探索内在的自己,然而除了自己的意识,还有许多你不能左右的因素,但是没有意识和行动,永远不会有你想要的结果,即使结果与我们预期的相差甚远。有了意识就能集中精力活动,就能事半功倍。因此,在中职生的教学实践、实习中要求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活动上,尽量让他们达到这样的境界,即在活动结束之后才发现自己已历经多时,再回顾起来感觉到每一个动作都非常熟练,能不费吹灰之力掌握,达到活动与意识的和谐融合,从而产生成就感,进而感到快乐,为完成下一轮动作做好准备工作。

二、创建和谐的流畅之感

和谐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谐校园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序发展的态势,包括教育环境、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中职生的身心健康,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调整自己的观念,从而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帮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能勇敢地面对世界、融入社会,使学生内心充满流畅感。

(一)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师生间的和谐氛围

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加强师德建设,优化自己的情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教师与学生沟通时,要把握好倾听、核对、接纳、拒绝、表达、体态语音等要素的沟通技巧。

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的行为表现、人格特点对学生进行评价,进而对学生产生相应的期望,教师的期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及行为。反过来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加对老师的信任。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班级气氛

同心集气,规划共同发展。指导班集体制定发展目标,兼顾学校的教育目标、社会要求、学生自己的个人需要,营造轻松协调的班级氛围。建立同学之间、班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的沟通渠道。教师加强引导课堂的双向沟通和平行沟通,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形成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进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气氛[4]。

三、提升素养,增强学生内在力量,强化流畅感

施泰纳博士曾说过,没有任何教育比得上自我的教育。如何教会学生找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接受不确定性

人生中的“不确定”无处不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国古代文人苏轼,从黄州贬到惠州,再从惠州贬到儋州,面对政坛的风云变化,他坚持心之所向,收获了“苦雨终风也解晴”的人生。因此,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应该像苏轼等优秀先辈那样,不是自怨自叹,而是坚定信念,笃定前行。诚然,外面的世界是不确定的,这种想象让人心生焦虑,患得患失,但是它是人生的常态。年轻学生能够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心志,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种种不确定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有活力、惊喜、冒险等。当人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有助于促进我们更好地去行动。教师要从积极的一面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接受未来。对不确定的问题做到不惧怕,不胆怯,不畏缩,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朝着有利的方向迈进。

(二)信任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一个值得信任的君子能以家国性命相托。信任是一种力量,力量之源就是人品。人生在世最可贵的是人品,最难得的是信任。有令人赞叹的立木取信,更有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流传至今。信任如同一支黏合剂,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地缩小,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汇聚成巨大的力量。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简单,把别人看得简单便是一种深层的信任。同学之间这种相互信任的交往模式,不仅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有很多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在彼此的信任关系里尊重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尊重。

教师也要信任学生,中职生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需要被关心与爱护,需要体验最适合的成长道路。教师要教育学生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原因,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样,当他们面对困境与挫折时,才能勇敢地走出困境。假如学生感到被伤害,那接纳和爱就是必须面对的功课。假如学生感到迷茫,要教会他们如何拥有清晰的洞察力,从而坦然地走出迷茫。

只需要再多一点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有很多的隔膜和猜忌便烟消云散,有很多的不解也就得到了答案。

(三)臣服

所谓臣服最大的重点在于回到整体意识,合一意识中。与臣服相对应的就是不服。不服什么呢?不服必须有一个对立面,它可以是你的老师、老板、父母、权威,等等,也可以是宇宙、神、整体。所有的不服都是因为你内在创造出了一个分离的对立面。当你放下这个小小的“我”的感觉时,臣服是自动发生的。你不再挣扎,不再争斗,不再愤怒,不再叛逆,就像一滴水回归了大海,树叶落入了泥土,呼吸融入了虚空……所有的过程都变成了结果,小小的“我”终于放松并消融于宇宙的浩瀚之中,这时你变得豁达。

告诫学生臣服并非认命、放弃自己、什么都不做。引導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即真正的臣服是全然接纳当下发生的事。中职生学习专业技能也可以说是一种臣服,带着这种心态进行学习,他们的心才会在宁静中升起更深的觉知。这份觉知会带来更有效的行动,从而提升学习动力,变消极为积极,正是这种积极的能量,而不是基于恐惧、批判、抗拒的负面能量,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四)学会细心观察

牛顿观察树上掉下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善于发现的人才能让生活的纸页丰富多彩,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不会苍白、平淡、黯然失色。观察经由呼吸进入我们内在的宁静空间,教会学生每天多次觉察自己的一吸一呼,观察周围的美景、体察周围的好人好事、觉察脑袋里好的念头并留住它,觉察快乐情绪的升起、觉察而不批判,单纯而温柔地包容、接纳它们。

(五)学会控制情绪

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情绪人人有,但通情达理者不常有。教师要告诫学生,无论遇到任何意想不到的事情,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理智地处理。一颗平静安定的心才能引导出合理的行动。不断在情绪中检查自己的信念,一旦糟糕的念头出现要分散注意力,尽量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情,从而注入更多正能量。保持好心态,快意笑对人生,轻快地向前奔跑,阳光自会如影随形。

(六)成长在生活的点滴中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是灵魂成长的教室。因为成长中遇见的每个人、生命中的每件事都是成长的功课,教育学生要勇敢地去面对,烦恼时学会分散注意力,积极投身于生活,在人生的琐碎中发现生命的奥秘,在生活的细微中探索内心的真相,远比躲在深山独善其身的人勇敢很多。

(七)发现中职生的天赋、发掘兴趣

教育就是发现学生的天赋,并为学生绽放天赋创造空间。教师有责任观察学生做事情的时候是否处于宁静而喜悦的状态,因为创造力在爱和喜悦的宁静中绽放,所以鼓励中职生去做让他们充满喜悦的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就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从而为生活增添更多欢愉。

(八)教育他们接纳父母,学会感恩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对恩惠心存感激的体现,是不忘他人恩情的萦绕心间的情感。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感恩不仅能展示人性的善良美德,还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能感到幸福的人。古今中外,知恩报恩的思想世代流传并深入人心。感恩亦是生活的大智慧。人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是父母教会我们人生第一句话,搀扶我们走过人生第一段路,父母无私地抚育我们成长成人。不管父母是什么样的,是否如你所想的那样爱着你,作为孩子都需要从心底真心接纳你的父母。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不仅感恩父母,还要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时常感恩会让人感受人世间的美好并心情愉悦,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内心充满正能力,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学会幸福生活,因为幸福是一种能力[5]。

四、养成快乐学习与高效学习的习惯

(一)热爱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年轻是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挥霍的资本。学习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用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竞争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进而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告诉学生当下是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把理想落到实处,化不利因素为激励源,订立学习目标,锻炼意志并培养乐观情感。帮助学生保持信心,端正学习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快乐学习与高效学习的好习惯[6]。

(二)专注是才智之源

专注与否,决定做事成功概率的大小、效果的好坏。中职生未来的职业与具体操作息息相关,更需要培养他们专心致志的学习工作习惯,如此才能提升他们以后的社会竞争力。因为能够专注、坚持不懈去做力所能及且有益的事情,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感受到努力所带来的收获,这是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因素。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与愉悦,不仅能提升学生才智,也能促使学生专注地面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结语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为促进学生的最佳体验,提升其幸福感进而增强学习动力,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探索学校、家庭、工作场所及社会制度如何为增强流畅感创造条件是我们要思考并行动的课题。教育学生乐观积极、奋发向上是我教育工作者传授文化专业知识之外的使命[6]。

参考文献

[1]SNYDER C R, LOPEZ S J. The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 New York: Oxford Library of Press, 2002:90-103.

[2]CSIKSZENTMIHALYI M, HUNTER J. Happiness in everyday life: the uses of experience sampling[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03,14(2):185-199.

[3]CSIKSZENTMIHAALYI M. Optimal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studie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7-32.

[4]CSIKSZENTMIHAALYI M.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7:122-126.

[5]周国平.幸福是一种能力[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3.

[6]曹新美,刘翔平,蔣曦宁,等.积极心理学中流畅感理论评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25-29.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sychological Fluen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AN Wen-chao

(Basic Education Center, Jiangxi Provinc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ician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96, China)

Abstract: Most students who enter vocational schools lack self-restraint and self-control abil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schools, enhance their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ies, further explore their self-management paths, and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psychological fluen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s well as how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to improv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change their life with fluency, strengthen their inner power to study effectively.

Key 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fluency;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中职生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成长辅导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