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途径探究

2024-03-10曾蕾王晶许志伟朱庆豪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曾蕾 王晶 许志伟 朱庆豪

[摘 要] 通过对泰安市6所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提炼大学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原则,并探索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建设的实践路径,进而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贴近于常的目标。

[关键词] 大学文化建设;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泰安市社会科学课题(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15-ZD-003)

[作者简介] 曾 蕾(1981—),女,山东曹县人,管理学硕士,泰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物联网教育研究;王 晶(1976—),女,山东肥城人,硕士,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校医院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管理研究;朱庆豪(1980—),男,山东曹县人,硕士,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后勤管理部副主任,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4)02-0161-04 [收稿日期] 2022-11-14

大学是育人育心的精神家园,是培育爱党、爱国、爱家和铸造大爱精神的文化圣地。大学文化在当今社会承担着文化育人、精神育心以及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向[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文化建设为研究重点,对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山医学院、泰山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驻泰安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研、数据分析与归纳总结。一方面对驻泰6所高校部分师生开展了随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79份,收回问卷538份,约占总问卷的92.9%;其中有效可用问卷514份,有效率高达95.5%。调研问卷共设置了17道选择题,主要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价值观念及体系,大学文化的形成、内容构成及发展方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等[2]。另一方面,通过与驻泰各高校宣传部、团委、学工处、基建处等部门联系,查阅并搜集大学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资料,对大学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归纳。

(一)取得的成效

1.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彰显目标引领。各高校应注重打造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品牌[3],使大学文化精神深入人心。例如,山东科技大学“科大好青年”和“我心目中好老师”的评比;泰山学院的十大优秀学生、十大优秀教师评比活动等。同时,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教育的主题性和师生参与的主体性。例如,泰山医学院出台了具有针对性的《泰山医学院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修订版)》,山东科技大学开展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项目。

2.大学物质文化建设注重自然景观。大学物质文化建设既包括大学内部的建筑布局、园林绿化、校园艺术景点等,又包括大学所处的外部自然环境[4]。大学校园内的绿化、园林、建筑,校风、标语等,都凝聚了大学精神,赋予了时代气息,彰显了大学物质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例如,山东农业大学的“行远路”,以山东农业大学百年历史文化的内容和中国农业发展史的内容,用脚印、围棋志、雕塑等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表现方法镶嵌、排列在道路及其两侧绿地中;“攀登”主题雕塑是泰山医学院登攀精神的标志和载体;世纪龙、回归园、雷锋园、明潭、模拟矿井则是山东科技大学的特色。

3.大学行为文化建设突出特色养成。目前各高校把培养多样化人才作为目标,突出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第一課堂与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立足学校特色专业打造面向行业产业的特色文化。例如,山东科技大学开展的“青春导航、青春成才、青春助力、青春服务”四大工程,突出思想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氛围育人等;泰山医学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院训、院风、院歌、院史馆等学术和行为体系,通过这些促进大学的育人功能。

4.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大学制度文化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依据,同时激励和规范着行为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和关键环节。大学不仅要用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大学人”,还依靠不成文的风气、道德等柔性的、润物无声的管理方式减弱硬约束对“大学人”心理的冲突,这样的方式产生了影响力大、耐力性强、印象深刻的规范效果。例如,大学里的雷锋系列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等,这些对提升“大学人”的人文素质、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顶层设计缺乏整体合力。个别高校把大学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校园文化活动,缺少整体规划、缺少沟通协同机制,在统筹考虑设计合力上缺少科学性、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各种文化创建平台之间在内容上重复交叉、对接不顺、沟通不畅等,忽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力度、效果及深远影响[5]。例如,当问到“你所在学校的大学文化建设的形式”时,68.9%的受调查者选择单一作战,18.0%的受调查者选择形式单一,10.1%的受调查者选择体系不健全,还有3%的受调查者选择协调统一作战。

2.文化活动核心价值引领不够。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这就必然会退却师生参与的热情,并产生对大学文化活动的反感和抵触。调查研究显示,当问及“对学生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你觉得有哪些不足”时,21.3%的受调查者认为活动开展得少且缺乏趣味性;14.0%的受调查者表示对隐性的内容无法评价;55.0%的受调查者认为有些活动内容形式主义化,校园文化档次不高;还有9.7%的受调查者认为活动形式单一。这些数据说明当前校园活动在创新和档次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3.制度文化建设有待提高。通过调查“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問题”(多选)时,51.5%的受调查者认为“缺乏科学系统的大学文化建设规划”;64.6%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学文化建设缺乏创新性思维”;59.6%的受调查者认为“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为学生开展而非教师”;70.1%的受调查者认为“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制度文化建设”。此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文化建设在制度文化建设、学生活动开展、创新性、主流价值的彰显等各个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一)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

高校大学文化的建设要努力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实际生活之中,充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找到现实的契合点、着力点和支撑点,有效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贴近于常。大学文化建设目的在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完善教职员工、学生的职业道德标准,不断健全和完善大学的制度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以更好地推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

(二)大学文化建设的原则

1.坚持一元为主、多元并存的原则。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一元为主、多元并存。既要尊重并坚持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又要尊重并承认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2.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为中心,尊重人在活动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关注“大学人”有什么样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

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注重历史的积淀,又立足于现实、与时俱进,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实践路径建立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1.高歌时代主题,强化精神支柱。各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精神文化建设。在活动组织上要高歌时代主旋律,强化时代精神支柱。

2.彰显学校特色,凝练大学精神。在各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学校文化积淀的过程中,要凝练彰显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营造以下三个环境:一是通过校园办学设施的改善,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二是通过教学、管理与服务各方面及各层面的努力与创新,营造一个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教育环境;三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多方互动,形成诚实守信、团结协作、与人为善、乐于奉献的良好人际环境。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物质文化建设

1.创造典雅舒适的校园环境。大学物质文化建设要注重时代性,融入新时代元素,在拥有传统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着力运用新时代科技手段,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例如,运用基于无线网络覆盖、LED屏幕设置、移动终端支持等技术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进一步强化物质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2.建立完善的文化教学设施。完善的教学设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普遍化的重要平台。努力把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学生公寓、教职工食堂和宿舍等,打造成一个安全舒适、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努力把健身房、足球场、篮球场、艺术画廊等文化场馆和体育设施建设好,调动师生参与大学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1.发挥高校规章制度的导向约束作用。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渗透到学校发展建设、教育教学、学生成长成才等各项规章制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并把它贯穿到教师的评职晋升、管理干部的考核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在规章制度中得以充分体现。

2.加强高校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现代化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岗位聘任和岗位考核,要更加注重工作绩效和贡献大小,选树典型。例如,可以通过评奖评优以奖励和激励,优化管理机构和管理岗位建设,强化管理干部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不断建设管理机制和管理队伍。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行为文化建设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着重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教育教学中要适时合理地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理论内涵,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青年学生。广大教师,特别是业务课教师要准确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思想精髓,在讲授每门课程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有效地融入教材中和课堂里[6],让学生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点、难点、热点及疑点。

2.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教育。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在自觉参与中得到熏陶、践行和升华,进而强化自我的社会主义信仰追求和道德价值。另一方面,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广度,传播志愿服务文化。

(五)在发挥大学四大职能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1.在人才培养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培养目标上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作为根本原则,不断丰富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在大学生教育的全部阶段,都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指引。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规范和引导,外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就要与日常生活对接,并在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中彰显魅力。

2.在科學研究中为经济社会提供创新动力。大学在科学研究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特色优势,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绿色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科学研究工作,要将低碳可持续理念、生态环保理念、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将碳达峰碳中和、产业链、新能源等融入科学研究之中。

3.在服务社会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高校要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服务社会发展中体现其社会责任,引领社会风尚和价值追求,就要培育和选树一批典型人物及团队。同时要以大学的精神成果为依托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要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全体师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在文化传承中筑牢民族的精神家园,既要保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连续性,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新时代内涵,更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其次,在文化创新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打造深内涵、高品位的大学文化品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然后,丰富文化交流形式,不断深化和完善文化交流的实质内涵,在文化交流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之,大学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并作为大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和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灵魂工程来抓。这就需要各高校要真诚投入,形成共识,努力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日常实际生活之中,充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找到现实的契合点、着力点和支撑点,最终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贴近于常找到切实可行的道路,以更好地推进大学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国玉.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2]苏婉真,涂刚鹏.试论新中国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2):41-49.

[3]宁秋娅.高校文化创新的路径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2(2):49-50.

[4]任朝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J].智库时代,2017(6):12-13.

[5]杨小磊,李保英.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发展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6):67-70.

[6]陆岩,岳丽芳.高校依托四大职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7-20.

Research on the Path to the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Guided by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ZENG Lei1, WANG Jing2a, XU Zhi-wei2b, ZHU Qing-hao2c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Taishan Polytechnic,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2. a. School Infirmary, b. Party and Government Office, c. Logistics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an Campus),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six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aian C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fines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n based on this, it puts forward the goal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explores practic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aspects, such as university spiritual culture, material culture, system culture, behavior culture. The will is to further realize the goal of internaliz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the mind, externalizing them in the practice, solidifying them in the system, and closing them to the norm.

Key words: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practice path; core socialist values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