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视域下的《围城》语言艺术探析

2024-03-10郑喻心钱华

今古文创 2024年7期
关键词:语言特色修辞围城

郑喻心 钱华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以及讽刺冷峻、幽默风趣的语言措辞来刻画人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具有浓厚的批判性意味。这些独特的语言特色增添了作品的感染力,彰显了钱钟书先生的文学造诣。

【关键词】《围城》;修辞;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7-000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7.002

作为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围城》享誉中外,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佳作,是一场关于语言艺术的盛宴。小说以尖锐犀利的笔触痛斥了当时教育界的腐败现象,由此引发人们对自身生命境遇的思考。该书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诙谐幽默,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洞察和人性洞察的小说。《围城》的语言特色在于其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精妙的语言措辞以及诙谐幽默的风格。正是这些语言特色共同构成了其新颖独特的文学风格,被世人称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幽默讽刺小说,深受读者喜爱。

一、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一)多用比喻,新颖隽永

比喻,就是主动地针对某个方面将甲物与乙物进行联系贯通,使二者隔空呼应,深入人心。比喻好似瀑布,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落差越大,就越壮观。[1]钱钟书先生擅长将多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进行关联,将比喻运用得恰到好处,妙趣横生。据统计,就《围城》一书中含有比喻句达六百多个,比喻构成了《围城》的精彩,它是筑起“围城”的砖。[2]在本书中,明喻、暗喻、借喻等辞格俯拾皆是,钱钟书无论是将比喻运用于描述景色、阐明事理还是用于描写人物,都是如此入木三分、耐人寻味。

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这段话既是实写,又烘托了气氛,同时作为本书的开篇,令人印象深刻。前半句是明喻句,作者将“夜”比作“浸了油的半透明的纸”,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夜幕半明半暗的特点,让读者不禁联想到如此情境——夜幕降临之际,夕阳的余晖缱绻于无际的云间,带着似油一般浓稠的情意,不舍离去;后半句作者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夜色拟人化,将其赋予了人的情感,时而与太阳拥抱,时而因沉醉于夕阳而面露绯红之色。这一句环境描写,看似懒散悠闲,字里行间却躁动着三伏天的热浪与大海的咸腥味,氤氲着压抑紧张的气氛,也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埋下了伏笔,为全篇奠定了悲剧色彩。

他们俩虽然十分亲密,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拉得怎么长,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

这句话描写的是方鸿渐与苏文纨的情意,化虚为实,使读者易于理解,印象深刻。钱钟书先生将方与苏之间的情意比作两条平行的直线,两者无比接近,却永不相交,这其实暗示了两人之间始终有一定的隔阂,存在距离感。本书在第一章便提到,“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她对方鸿渐的态度若即若离,仿佛是庇佑众生的女神怜悯世人一般高高在上,无时无刻都透露出一股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像又甜又冷的冰激凌,温柔中带着一丝清冷与疏离,任性洒脱的方鸿渐自然无福享受苏小姐的好意,因此清冷孤傲、工于心计的留洋才女与玩世不恭、懦弱胆怯的“克莱登大学”毕业生终究无法走到一起。

(二)善用象征,高明巧妙

象征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以达到表达深层意义的目的。文学作品中的细节并不只是摆设,更是故事的见证者、经历者,是后文的伏笔,这个细节可以具有象征意义,并不断地延伸到故事的各个方面。在本书当中出现多次的细节便是“围城”,它象征了个人、社会、婚姻和人性的困境和矛盾,引发读者对自由、选择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除此之外,出现多次的细节还有“钟”。方鸿渐和孙柔嘉回到上海的出租房时,方鸿渐的父亲把他们家的祖传挂钟送给了夫妻俩。这个钟看似是一个普通的老物件,但其实却富含了深意:

其一,老挂钟象征了方鸿渐徒有虚表的人设。钟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准确快速地告知人们当前的时间,但是这个挂钟每点钟走慢七分钟,居然连计时都不准确,只能沦落为家中的摆设。这也暗示了方鸿渐的人设也只是一个摆设。他表面看起来光鲜亮丽、满腹经纶、见多识广,实则是一个空壳,是一个懦弱无能、失败的人,他凭借着一张假的美国博士文凭欺骗了所有人,满怀着心虚、将错就错地苟活于世。

其二,老挂钟也象征了早已沦陷的旧社会。当时的中国已陷落于黑暗,上海亦非昔日的上海,贫困区不断蔓延,恐怖事件频发,有志之士也被迫往地下发展,正常的社会秩序已经打乱,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此时的社会仿佛一个锈迹斑斑、零件损毁的老挂钟,无奈地为自己的生命打响倒计时。

其三,老挂钟还象征了方孙婚姻的丧钟。中国人在送礼方面有很多禁忌,其中之一便是“送钟”,因为“送钟”的谐音为“送终”。方鸿渐的父亲是传统的文化人,迂腐守旧,理应知晓这一禁忌,但他为什么却仍选择这么做呢?从这个挂钟本身来说,它是祖传的宝贝,能保留下来实属不易,必定要有“接班人”来保管这一老古董,把它送给鸿渐也算是了却了父辈的一个心愿;从“送钟”这一行为来说,方鸿渐父亲初次与柔嘉碰面时,就鄙视她没有家教,不懂禮数,再加上他们擅自在香港结婚等各种复杂的原因,他并不看好二人的婚姻,于是提前为他们的婚姻“送终”,这个挂钟便成为他们婚姻破碎的一大见证。老挂钟最后一次登场是在本书的结尾,孙柔嘉与方鸿渐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留下方一人周身疲乏,饥肠辘辘,在麻木中浑浑噩噩地睡去,突然,“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一共响了六声,但六点已经是五个钟头以前,因为这个钟每点钟走慢七分钟,当时实则已经深夜十一点。五小时前的六点,鸿渐还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对妻子好,柔嘉也在家里等着鸿渐回家吃饭,并期待着他可以到姑母厂里工作,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现在,他一无所有,唯有老挂钟的余音与之为伴。这空洞的钟声好似在抒发自己的感慨,为鸿渐发出哀鸣和嘲笑,它作为误入方孙婚姻生活的旁观者,以上帝视角见证了夫妻俩的苦与乐,想必方鸿渐在那一刻也幡然醒悟“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的道理。“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对人生包涵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因此,这个挂钟便是作者为故事结局有意安排的丧钟。

(三)妙用夸张,犀利奇巧

夸张就是有目的地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更加深刻地增强文章情感的感染力。作品中运用夸张主要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发人们的想象。夸张手法就好似哈哈镜,把事物的形态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变形。读者或许觉得有些失真,但失真是真实的外衣,是真实的载体。[3]读者可以透过这种表象挖掘其深层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用意。为了营造出一种滑稽幽默的氛围,《围城》中多次出现夸张的修辞格。

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运用了扩大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表达的效果更加戏剧化,把眉毛和眼睛当成一对相爱的恋人,可是碍于距离,两人无法靠近,饱受相思之苦,巧妙地刻画出了一个眉眼间距极远的小男孩形象。这寥寥几句,与丰子恺笔下简洁夸张的线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寥寥几笔,却神韵十足,又融入了大胆的想象,给人一种活泼独特的视觉效果。

夜黑得太周密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夜里,鬼都得要碰鼻子拐弯,猫会自恨它的一嘴好胡子当不了昆虫的触须。

若是旁人,为了突出夜的黑,写到“真是伸手不见五指”便戛然而止,可钱老接下来进行更加大胆的想象。在这样又冷又黑又湿的雨夜里行走,不仅行人无法看清眼前的路,无法看清自己的五指,就算是鬼也会碰歪鼻子,猫也会自恨自己的胡子,多么奇巧新颖的夸张啊!钱老不但从人的角度来描绘夜的黑暗,甚至跳出了人类的思维,把自己设想为别的事物,想象它們在凄冷黑暗的雨夜会做出哪些与人类不同的反应,令读者拍案叫绝。

二、生动精妙的语言措辞

凡是读过《围城》的人都会被小说中幽默讽刺的语言和措辞所深深折服。作者巧妙地将讽刺意味裹挟在幽默的皮袄之下,又带着几分悲悯调侃着芸芸众生,使读者对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有更全面的认识。有人曾评价《围城》是一部讽刺夹杂着辛涩,诙谐夹杂着沉思,快感夹杂着痛感的一部作品。[4]钱钟书先生用词辛辣讽刺,语言幽默深刻,就如中医针灸的手法,针针见血,字字入心,使人们在感受到痛楚的同时又不禁赞叹钱老的手法技艺之妙。

(一)讽刺冷峻

钱老那讽刺冷隽的措辞贯穿了整本书,这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讽刺方式令人惊叹不已。

1.把讽刺蕴含于修辞格中

方鸿渐肩负着光耀门楣的使命,拿着岳父的钱出国留学。可他的留学生活却让人大跌眼镜,不学无术的他在欧洲的四年里换了三所大学,书中提到他“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并把心思都用到了吃喝玩乐上。本性本就玩世不恭的他逃离了封建家庭的控制,更加吊儿郎当、庸庸碌碌。将要回国之际,他才意识到文凭的重要性,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去买了一张假文凭,正是这张文凭使得他摇身一变为学富五车的精英留学人才,成为全村人的骄傲。当时社会还存在着大把大把像方鸿渐那样的空有留学之名而无留学之实的伪精英留学人才,存在着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唯文凭论。针对社会上如此不堪的现象,钱老用的文笔发起了攻击。“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对于那些伪精英留学人才来说,文凭不再是自身知识实力的最好证明,而是一块遮羞布。钱老的这个比喻联想新奇却又十分恰当,戏谑地批判了当时部分留学生学术不端、虚伪造假的行为,轻蔑地讽刺他们在本该努力研究知识的年龄虚度年华,任凭自己在乌烟瘴气之下沦为乌合之众。

2.褒词贬用

钱老擅长把褒义词当作贬义词来使用,采用说反话的方法,把带有喜爱等褒义感情色彩的词语灵活运用,临时转化为贬斥的感情,讽刺意味便应运而生。

陆子潇把写给行政院长的信放在桌上,“他写给外交部那位朋友的信,信奉虽然不大,但上面开的地址‘外交部欧美司’六字笔酣饱满,字字端楷,文盲在黑夜里也能一目了然”。这里作者运用了“笔酣饱满、字字端楷”两个褒义词,其实是想讽刺陆子潇虽然字迹极其规整工整,但其品行不端正、爱慕虚荣,喜欢搬弄是非。

方鸿渐在车上看到一个女生,“可是这女孩子的脸假得老实,因为绝没人相信贴在她脸上的那张脂粉薄饼会是她的本来面目”。“老实”这个词多用于修饰人,常当作褒义词,这里却把褒义的词语用作了贬义,并且作“假”的状语,“老实”用于此处是为了讽刺女生粉饰过度,妆面不美观,化妆技术不佳,与纯真天然的唐晓芙形成鲜明对比。

(二)幽默风趣

“幽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释义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钱老的幽默与其他的学者不同,有其独特的魅力。鲁迅的幽默富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老舍的幽默里洋溢着烟火气,汪曾祺的幽默往往比较含蓄,不显山不露水,而钱钟书的幽默是令人笑中含泪、冷然微笑的,他那别具一格的谐趣语言使读者们眼前一亮,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1.巧借外语,制造幽默

钱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擅长借助汉语以及外语的语音特点来制造幽默。

苏鲍二人都在船上,“鲍小姐打她一下道:‘你!苏东坡的妹妹,才女!’——‘苏小妹’是同船男学生为苏小姐起的外号。‘东坡’两个字给鲍小姐南洋口音念得好像法国话里的‘坟墓’”。这里钱老通过两种语言的谐音来制造苏鲍之间的纷争,营造出幽默的气氛,同时也让苏小姐对鲍小姐嗤之以鼻,为之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又如,方鸿渐去相亲时,听到张先生说了一句“headache”,于是问张先生是不是不舒服,张先生说这个单词是太太的意思,不是头疼。经过翻阅多本英语字典,了解到在美国“She is a headache”是用来打趣妻子的,但是很少将“headache”单独拎出来当作“太太”。张先生本想打趣方鸿渐,取笑他无知,可这却恰恰暴露了他崇洋媚外、不懂装懂的虚伪嘴脸。这个情节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讽刺意味浓厚。

2.巧用仿拟,增添意趣

仿拟就是仿照着原有词语的语言形式,临时地改变部分成分,使其成为一个新的词语。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不符合正常逻辑思维的联想,通过替换近义词或者反义词,为文章锦上添花,增添意趣。

方鸿渐的丈母娘周太太起初只知晓方鸿渐和苏文纨交好,并不知道唐晓芙的存在。在一次调侃中,她说道:“他给女人迷错了头……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由于“苏”和“酥”同音,同时周太太又联想到“芝麻酥糖”这个名词,于是顺口带出一个“糖小姐”。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太太一番话正好鞭挞在方鸿渐的伤口上。周太太也未曾料想到自己一番信口胡诌能一语道破,在方鸿渐心中激起惊涛骇浪。此处钱老运用了“类仿”的手法,不仅如此,书中也多次出现“反仿”的手法。中国有句古话叫“家丑不可外扬”,可方鸿渐父亲认为,“家丑不但不能外扬,而且不能内扬”,初读看似难以理解,细品便可从此番言论中感知他守旧封建的思想,以及对于面子的执着,也为文章增添了情趣与韵味。

总而言之,《围城》之所以能够蜚声中外、享誉文坛,是因为作者能够巧妙地运用比喻、象征和夸张等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并且在遣词造句方面苦心孤诣,使文章冷峻讽刺却又不失幽默风趣,令读者在大笑之余陷入深思,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写作思路与技巧。作为钱钟书先生的力作,《围城》集语言艺术之大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1]诸定国.瑰丽奇异 妙趣横生—— 《围城》语言特色浅谈[J].语文天地,2001,(17):11-12.

[2]单艳艳.《围城》中的围城——论《围城》的比喻艺术[J].语文建设,2013,(35):56-57.

[3]郭晓敏.修辞中的“哈哈镜” ——夸张修辞格欣赏[J].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2009,335(12):34-40.

[4]牟文烨.《围城》与《活动变人形》幽默讽刺风格比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72-73.

作者简介:

郑喻心,女,浙江舟山人,2022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钱华,男,浙江湖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语言特色修辞围城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围城”内外
基于商务英语语言特色的翻译技巧研究
弗洛伊德早期绘画语言特色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商务英语的文本特征及翻译策略
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围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