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育德: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政治旨归
2024-03-10冯锟
冯锟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教育现代化从根本上需要依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追求班主任的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价值育德是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政治旨归。本文重在阐述价值育德与班主任现代化的本质关联、价值育德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育德成效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价值育德;教育现代化;班主任现代化;政治旨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工作者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要依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关键是班主任现代化。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追求教育现代化,实现班主任现代化,这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观照价值育德与班主任现代化的本质关联
班主任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但由于其具有多重内涵,落实起来较为困难。如何帮助一线教师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追求?实践证明,价值育德是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思考起点。
(一)价值育德的价值追求
在价值育德视域下,班主任现代化更集中体现在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这个价值观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职业价值观,即作为教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教育观、成才观;二是作为社会人与自然人的价值观,即个人与社会、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与发展的。
这个概念中的“价值”主要指的是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维系国家制度运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与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凝结着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属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统领下,教育现代化与班主任现代化对价值育德的出发点有着相同的界定——通过教育和其他相关途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个体和社会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这是价值育德的价值追求。
(二)班主任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班主任现代化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运用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班主任现代化根据不同维度可以划分为教育理念现代化、管理方式科学化、育德能力现代化、技术应用现代化、师生沟通现代化、专业发展持续化等。不断拓展班主任现代化的内涵,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在于对班主任现代化的热衷参与。
另一种价值追求则体现在教师个人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教育发展新需求的前提下,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紧跟教育时代的步伐。例如,在新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素质教育理念、STEAM教育理念、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育理念、创造性劳动教育理念等陆续出现,这些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体现着班主任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三)二者本质的关联
班主任现代化的本质是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价值育德的本质是指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价值育德的过程中,班主任队伍是重要的存在。在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过程中,价值育德是思考起点。两者本质都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二、价值育德的实践路径:落实、澄清、推动
价值育德是班主任借助自身正确而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实施班级教育和德性培养。那么,自身正确而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如何形成?如何确保自身形成的教育价值观正确而先进?下面从三个层面阐发价值育德的实践路径。
(一)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原则
1.凝练自身教育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精华的前提下,适应现实中国发展的需要,具备鲜明的科学性。在价值育德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者凝练自身教育价值观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2.分层落实核心价值观
教师队伍可以从三个层面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原则。第一,通过学习,涵养自身价值观。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个人和教育者的实际影响,从内而外涵养自身的核心价值观。第二,通过宣传,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使学生乐于接受。第三,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可操作的层面带领学生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构建评价体系。
(二)自主澄清帶班育人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价值共认与价值引导
伴随着国家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利益诉求涌入校园,一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班主任要自主澄清带班育人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价值共认与价值引导,这样才会在价值育德中对学生产生正向的
影响。
1.价值选择
价值澄清学说的创始人路易斯·拉思斯认为,现代青少年身上诸多问题的根源是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因此,帮助青少年正视生活中的价值选择和冲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学校的重要职责。班主任个人树立正确而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后,要带领学生澄清集体价值观。
召开班会进行集体教育或开展小范围的团辅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指导原则和步骤如下:第一步,聚焦于实际生活中的困难设计调查问卷。例如,如何看待读书无用论?如何看待“躺平”与“内卷”?如何看待捐款就是白白付出?等等。第二步,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和家长针对同一类问题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第三步,将这些问卷中的看法归类为不同的价值体系,不做任何评价。第四步,引导学生作出价值选择。学生先是自由地选择,然后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进行挑选,最后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结果进行审慎思考并得出判断。
2.价值共认
价值共认是价值认同的另一种说法,只是认同的层面较为广泛。就班主任(教师)的价值育德而言,可以理解为班集体层面的价值认同。当学生在特定的场域中针对特定的问题做出选择、再选择、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后,班主任要做好充分准备,引导学生们接受当下的实际情况。在集体认同的前提下,珍视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价值选择表示认同、感到满意,毫不犹豫地愿意向班集体里的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选择。
3.价值引导
为了扎实推进“价值育德”,班主任还要在学生集体确认价值选择后做进一步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它。学生根据自身选择展开行动,并且长时间地坚持这项重复行动,在重复中进一步反思,确认价值选择的正确性,确认班主任价值育德的影响力。
班级育人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价值共认、价值引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價值观和道德观念,全面提升综合
素质。
(三)积极推动班集体社会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实施价值育德时,积极推动班集体社会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在进程中验证价值的准确性与育德的有
效性。
班级社会化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和合作学习,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逐渐适应并融入班级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意识。在班级社会化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入手:
第一,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相对于传统班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得益于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班级活动具备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特质。例如,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充分借助家庭及社会资源,加速班级社会化,推动班级现代化的发展。
第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新媒体技术推动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的变革。新媒体技术应用是实现班级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推进班主任现代化的
发展。
第三,构建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基于价值育德的实践原则,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构建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是实现价值育德的重要手段。多维度评价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班主任现代化的体现之一,是价值理念更新后的具体实践举措。
三、育德成效的具体表现:追求、关怀、实践
当“价值育德”真正服务于班主任现代化进程时,其育德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借助教育现代化的背景,在道德教育层面日益彰显出注重道德教育、体现人文关怀、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全面人才、推动社会现代化的价值育德功效。
(一)突出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
班主任现代化的价值育德,所追求的价值即突出道德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社会实践活动,其基本特征包括过渡性、思想性、政治性、专业性和社会性。”
一切价值育德的目的都是将学生塑造成为具备良好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人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品德和高尚情操的公民,从而推动班级的现代化进程。
(二)体现价值育德的人文关怀
提及人文关怀,其内在核心即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具备关怀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从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它将人格发展纳入其中,关注价值育德后的道德遵循,帮助学生获得道德成长,更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更加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价值育德的实践原则
“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是价值育德成效最明显的表现。它强调自觉将价值育德贯穿于班级育人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其实践性体现出以下几个原则:
引导性原则。价值育德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在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实际生活困难为情境进行价值观引导。
启迪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儒家文化启示我们道德教育具有自我生长性。康德也论证了道德教育的本质不是外在的教条灌输,而是对每个人的理性本质的内在启发。
自由性原则。有效的价值育德是自由的,是在感性中领会价值观生成的理性规则,并最终将其归结到心中自由意志的自律。
自律性原则。遵循“引导、启迪、自由、自律”的原则,培养全面人才,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德、实践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总而言之,价值育德是实现班主任现代化的政治旨归,是追求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性措施。需要我们关注其价值追求的本质关联,将班主任现代化置于价值育德视域下;关注其实践路径,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原则,自主澄清带班育人过程中的价值选择、价值共认与价值引导,积极推动班集体社会化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时常回溯价值育德的具体表现,借以评估班主任现代化的有效性,在扎实推进中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焦丽萍.中西方个人价值观的历史反思[J].理论学刊,2003(04).
[2]任志锋.价值观教育国际比较的立场、范式与难题——以东北师范大学“全球价值观教育调查”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2).
[3]虞崇胜,张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的一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J].东南学术,2013(01).
[4]朱雅萍,张祖志,李梦沙,等.以小见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五微模式”[J].中国德育,2023(19).
[5]孙其昂.现代性视阈中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及认识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9).
[6]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