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风景一路歌

2024-03-10聂黎萍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熊班级班主任

作者简介

聂黎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德育处主任,玄武区德育兼职教研员,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曾获2018年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第七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小学组)一等奖。荣获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青年岗位能手、南京市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2022年9月,在一次区级德育研修活动会议间隙,我惊喜地发现我工作第一年所教的学生小熊和我坐在同一个会场,以同一种身份(班主任)参加这次活动。师生变师徒,我们两个人一见面就有说不完的话。可爱的小熊老师向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也在对话中分享了做班主任的快乐,同时也诉说了工作中的

无奈。

一、时间管理的“带头人”

小熊老师指着脸上的痘痘,有点无奈地询问:“聂老师,我感觉现在的自己好忙啊,忙着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忙着写教案,忙着备课,忙着家访,忙着在家长群里发通知……好累啊,时间太紧张了,完全不够

用啊!”

当前,很多老师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工作处理不完;家长抱怨孩子拖拉磨蹭,浪费很多时间;学生也常常感慨没有休息的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呢?如何合理规划时间,有条不紊地处理纷繁复杂的事情,值得每一位老师认真思考。

面对小熊老师的无奈,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手忙脚乱的日子,送给了她一份礼物——效率手册,帮助她做好时间规划与自我管理。

(一)效率手册,让工作变得井然有序

一线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常常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如意料之外的集体活动、突发的生生冲突、临时通知的教学研讨等,这些都会影响原有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导致每天临近下班时工作依然繁忙。

效率手册可以清晰地罗列出当日必须完成的三件事,也就是三个目标,这使我养成了“凡事提前做”的好习惯。我的工作计划包含班级事务、个人阅读成长和学校常规任务。每周周五时,我会对本周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从制订计划、有序实施到定期总结,效率手册使我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也给学生做了良好的示范。

(二)要事优先,让工作内容可控

小熊老师若有所思地翻看着手中的效率手册,询问道:“如果将每天要做的所有的事都写进清单,那不也是一件非常耗时间的事吗?而且事情那么多,写下来发现做不完,不是更感到焦虑吗?”

的确,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我的做法是抓住碎片化时间迅速处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如学生课间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我会迅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立即介入处理,包括及时告知家长、持续关心学生状态、在班级进行跟踪对话、组织班会活动等,将每一件突发事件变成教育契机,让学生个体及班级群体都能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对于那些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公开课、课题研究、家校沟通等,我会列出计划,按照时间节点持续推进。万万不可第二天就要召开家长会了,前一天才匆忙搜集学生过程性成长素材或准备发言稿。凡事提前准备,留下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件事都在掌控之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重要的事情,我一般会少做、不做或者整合起来做。总之,我会按照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对工作内容进行排序,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三)防患于未然,让教育主题前置

小熊老师的再次追问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每个课间忙着穿梭在不同的学生之间,处理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陷入了无尽的精神消耗中,工作时间越来越少。对此,我给小熊老师支了第三招,在效率手册中罗列出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清单。

小熊老师工作第一年所带的学生是一群刚上小学的学生,我们两个人一起梳理了一年级的课间最常遇到的问题:“我的橡皮不见了”“刚刚牛牛进座位的时候踩到我的衣服了”“我的水杯打不开”“我忘记带数学书了,熊老师可以帮我打电话让家长送一下吗”……学生不会与同学相处、不会整理文具、不会协调沟通、不会照顾自己……如果将这些问题变成我们每周、每月的常规教育重点,情况是否能得到改善呢?

“教书”——传授知识是我们的本职,“育人”——学生的身心健康则更需要关注。教学内容可以按照课程表和教学进度有序推进,但“育人”则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一般能通过观察学生的神情变化,敏捷地捕捉学生的体态语言所蕴含的信息来调整育人行为。班级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场所,学生之间的每一次对话和冲突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每一个教育情境都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意义。班主任要有把问题变成教育契机的意识,不断提高洞察力、理解力和实践力,敏锐地感知学生行为背后隐藏的教育问题。

二、积极心理的“代言人”

此次研修活动结束后,我们师徒俩依旧保持着微信交流的习惯。一次,小熊老师纳闷地问我:“您为何每天都那么快乐?难道没有烦心事吗?没有遇到过不讲道理的家长吗?不会被反复触犯底线和规则的孩子们气到吗?”怎么会没有?只是我深深地懂得,一个情绪稳定的班主任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多么重要。班主任应学会在工作中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于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和自己的专业成长都有很大影响。

(一)执行力,做好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平和”“仁爱”等积极情绪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主基调。作为班主任,我们时常会有意识地在班级主题活动、晨会甚至日常对话中提醒学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但我们自己是否做到位了呢?很多班主任在班级设置了“情绪助手”岗位,帮助自己及時觉察暴躁情绪,并调节不良情绪,做好情绪管理。班主任在学生犯了错、忍不住要对学生发火时,要及时调整呼吸、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疾风骤雨式的批评,只能宣泄自己当下的不满和愤怒,教育效果并不好,反而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二)钝感力,不为琐事动摇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里说:“钝感力,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与智慧。”新入职的教师不被家长认同是常见的现象,就连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常常被质疑和抱怨,因此,班主任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钝感力可以让我们做到这一点。对于家长的指责、抱怨,我们可以倾听其真实的诉求和期待,在后期的工作中及时调整和跟进;忽略家长非理性状态下的不满、失望和质疑情绪,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工作中,对于外界动态过于敏感会在无形中伤害到自己,“钝”一点儿反而更自在。钝,不是木讷,而是一种缓冲情绪的智慧。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焦虑不安,恰恰是因为我们太敏感了。我们误以为领导的一个眼神表达了对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不满,家长的一则信息表明了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意见,学生的人际交往冲突证明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无效。

(三)幸福力,寻身边的幸福和快乐

在班级的每节课前,我都会随机邀请三位学生分享近期发生的、令他们感到幸福和快乐的小事,花一分钟时间带领学生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这样的小事能帮助师生调节情绪、拥有好心情,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会“闪闪发光”,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班主任工作细碎且重复,很容易让人产生职业倦怠。假如我们往这些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添加一点别样的东西,让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小惊喜”,教育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我们带着笑容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舒畅、轻松;当我们带着愤怒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会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的枪口上;我们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就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热爱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与温暖,学生自然也会用心抓住这些美好的片段,在平凡生活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从而变得更加宽容、友爱。

三、家校沟通的“明白人”

教研活动时再见到小熊老师,她带着一肚子问号迫不及待地发问:“聂老师,今天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直接说我太年轻了,还没生过孩子,没经验。”“我说的家长也不听,在家各种想当然,和孩子闹了矛盾,又请我调和,这该怎么办?”看着无助的小熊老师,我想起第一年工作时,自己站在讲台前看着满教室的家长,双腿情不自禁地打颤。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小熊老师的话瞬间把我带入当时窘迫的情境中。

(一)创造机会“慧”沟通

初入职场的班主任感到最头疼的事就是和家长沟通。我给小熊老师支了一招,将自己在班级中一直尝试的“世界咖啡屋”对话方式推荐给她。

“世界咖啡屋”最早由美国的朱尼特·布朗和伊萨斯·戴维提出,是一种在轻松的氛围中围绕同一个话题,通过弹性的小团体对话,产生团体智能的讨论方式。初接班或新手班主任用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迅速增进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了解。每学期,我们通过QQ在线投票罗列出本学期每个月将要讨论的话题。以本学期为例,我们的四期主题分别是——春之约:孩子只喜欢看漫画书怎么办?相约一“夏”:假期安排谁说了算?秋之韵:内驱力,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冬日沉淀:爱上阅读,相遇美好。话题来自家长,班主任适时答疑解惑或拨开迷雾,在这样的对话过程中,家校共育成效逐渐显现:变单向沟通为多元交流。在“世界咖啡屋”的沟通过程中,班主任不再是单纯的倾听者或者分享者,而是通过有序地组织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智慧,尝试着用对话协作的方式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变经验分享为教育创新。“世界咖啡屋”是家长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一种互动形式,这种互动引导家长带着问题来,带着智慧走,在讨论中习得其他家长科学的育儿理念、育人方法,在与不同对象的思维碰撞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获得教育技巧。

在讨论过程中,家长由“一组体验”变为“多组交流”,组员由“固定对象”变为“随机对话”,观点由“相对局限”变为“逐渐丰满”。善于分享和表达的家长在小组讨论中贡献自己的想法,将不同的理念和做法分享到组内;善于反思和总结的家长,可借助思维导图和笔记的方式积累经验。小组成员进行流动、更换位置。成立一个新的小组时,组员从分享者转变为倾听者,从倾听者跃升为收获者。

(二)暖心借力“达”共识

小熊老师委屈地说:“我是没生过孩子,可我感觉很多家长有了娃也并不成熟,学校和家庭各自应该做啥也分不清,每天不是给我发信息去帮孩子拿橡皮,就是打电话让我去门口拿水杯。”

的确,年轻的家长朋友们时常会忽略家庭和学校的边界,明确职责就成了家校合作的当务之急。我给小熊老师提了个醒,家委会可正是发挥作用的好时候!很多班主任会将家委会定位为后勤大组长,平时仅承担着帮助学生购买所需物品等后勤琐碎工作。其实,家委会是媒介,更是桥梁。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以家长委员会为媒介,通过充分沟通与交流,就各自职责达成共识。例如,我的班级一直延续着“相约七点半”的活动,每月第一个周五晚上7:30,我会邀请家委会成员相聚在教室,围绕家校合育过程中“该”与“不该”的问题进行讨论。每次活动大家都会群策群力,就具体的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形成结论性观点,向家长群体推广。这样的借力过程,不仅能调动家委会的参与热情,更能借群体智慧将家校共育落到实处。

(三)搭建平台“赞”成长

我问小熊老师:“在你的学生生涯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你的妈妈作为母亲,最期待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呈现怎样的状态?”答案很明显,每个家长都能记住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的耀眼时刻,每个孩子都不会忘记掌声为他响起的那一刻。

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而独特的个体。作为班主任,我們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自己的育人平台和时机。例如,班会课上,我们和学生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晨会、夕会中,我们可以聊聊班级的那些事……在小小的一亩三分地里,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四季之韵、科技之炫、文化之美等。每一次活动,班主任可以将不同的学生推至舞台中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欣赏的可能。班主任也可以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使班级活动更加精彩,如请家长代表走进教室,参与班级的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能够打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屏障,缩短学校与家庭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家校协同育人。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走进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等。丰富的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摆脱应试压力带来的困扰,让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在活动中越走越近。班主任和家长携手前行,共同促进学生社会化成长,拓宽学生的发展空间,把发展的可能性变成发展的现实性,发现每一个,成就每一个,使班级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每次相遇,新话题都会源源不断地出现,我和小熊老师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小熊老师最爱问的是:“聂老师,你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当然,我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很重要。在育人路上,我一边打着“怪兽”,一边用力成长,顺便欣赏沿途风景。班主任是麦田的守望者,从事班主任工作,有烦恼和困惑,但也有爱和温暖,期待和小熊老师再次对话,共同诉说班主任工作中的那些零碎与美好。

猜你喜欢

小熊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小熊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可爱的小熊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