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2024-03-07熊曌孙小军

关键词:实践路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熊曌 孙小军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非语言类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旨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在“互联网+”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利用优质网络资源,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当前,科技巨头不断推动企业创新与技术革新,计算机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快速迭代。处在“互联网+”时代,受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被极大地改变。近年来,学习通、腾讯会议、U校园等平台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多样的活动形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大学英语课堂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为学生比较中西文化异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供丰富资源。“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新理念及计算机新技术运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提升育人效果,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它是以各类课程教学为基础,通过挖掘教材及学科知识中的有益元素,将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品德修养等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改进和提升自身思想认识、行为举止等。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显隐结合

课程思政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理想信念的树立、民族自豪感的培育、人格品质培养等思政教育往往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之中,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夯实有机融合,以实现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同时课程思政也是悄声无息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

(二)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应落实于教学全过程之中,各类课程应通力合作,协同育人。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教学过程不仅是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重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其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系统深化

与横向全面性不同,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更加强调纵向衔接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深入专业课程挖掘隐藏的思政元素,将道德教育、价值引領、爱国情怀等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就过程而言,课程思政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与课后,真正实现了全过程育人。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时代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与合作愈加频繁。作为全球使用最广的语言,英语在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合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要学好英语,展示和发展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互联网+”时代,高校英语教师应合理并广泛运用各种资源,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意识

通过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加深学生对国家经济、政治、历史、文化、地理等认知,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豪感和归属感,建构学生的国家认知,打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国家认同,包括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制度认同、思想认同等。只有这样,培养出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外语优势,成为中国价值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

(三)有助于推进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

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优势,“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化、教学系统化等优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教学方式实现泛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3],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助于青年学子在学好外语,了解世界同时,更加清楚当下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及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努力方向,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站稳中国立场,传播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政策、中国传统和中国文化。

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基本思路

1. 衔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现在高校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以主题划分单元,在设计语言知识点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人格品格的培养。语料中蕴含思政元素,为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物质保障。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这个系列教材包含成功之路、职场生涯等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教师在开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时,将语言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与爱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等内容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课程育人。此外,依托网络资源有助于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思政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教材,选材多富有时代气息、语料鲜活地道、主题多样。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创造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多引入西方文化传统方面的素材,并补充我国的文化习俗等内容,使学生在比较对比中认识差异,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U校园、学习通等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料,启迪其思考,真正实现英语教学的思政育人功能。

3. 贯穿教学全过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互联网+”的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教育方法,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背景[4]。“互联网+”时代,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纷纷来袭,U校园等线上学习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教学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将全程全面育人落到实处。以《新视野大学英语3》读写教程Unit 1 Text A为例[5],“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体如表1所示。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1. 完善教学目标,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在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时,应明晰各章节的语言、技能、情感教学目标。其次,应明确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针对各单元不同主题,制定单元思政子目标。此外,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对教学活动与流程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各环节和全过程都有科学的计划。比如,对出国深造相关话题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情、认知水平与立场等要素,除了对知识点进行讲授,还可通过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出国时可能遇到的文化差异、观念冲突等问题,并以此为话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其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国内外热点问题的能力,促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 充分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处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师,需有不断学习进取之心,有效汲取网络资源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如:针对通识类英语课,可在听力、阅读练习中增加中国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等语料,安排英语辩论、英语演讲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加入反映科研精神、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负责、攻坚克难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通过China Daily,CGTV等媒体的新闻及视频资料,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的熏陶、价值的引领,感受社会主义中国的优越性,从而自发产生民族自豪感。此外,目前的高校英语教材兼具知识性和文化性,并包含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材料,有助于英语教师把握切入点,在教学中正确融合思想政治元素[6]。

3. 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微课、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思政教育同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平台优势开展课程思政。鼓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通过“学习强国”软件、“China Daily”公众号等渠道开展自主学习,以辅助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的功能,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完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环节,确保思政价值引领渗透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

4. 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模式来评估成效。在课程考核评价中,不仅要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加入人文素养方面知识的考查。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开展形成性评价,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和模块设置针对性评价项目,让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和总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学习能力测试的功能[7]。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维度的评价方法,可加入个人自评和组内互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此外,“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评价方式与体系应符合时代特征,逐步实现信息化、现代化。开发网络试题库,建立网络在线测评,结合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数据,开展综合性评价。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作用,打造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进而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将优质网络资源整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打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面育人模式,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高规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1(001).

[2] 楚熙婷.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在线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软件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3):44-47.

[3] 李秀英,寇金南,关晓薇,等.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2):39-46.

[4] 谷峰.“產出导向法”理念下英语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思政育人的有效衔接研究——以《英汉/汉英笔译》课程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21,38(5):101-105.

[5] 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5.

[6] 胡杰辉.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中国外语,2021,18(2):53-59.

[7] 丁宁.互联网+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发展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1,7(29):123-126.

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2022年教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SZ202207)

作者简介:熊曌(1986- ),女,湖北孝感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学;孙小军(1982- ),男,安徽合肥人,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