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演变与发展模式创新

2024-03-05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广东省国际化办学

杨 心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阳江 529566)

广东省正处于以珠三角为中心的“一带一路”倡仪重要区域,需要担当起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人才的职责。在政策层面上,广东省教育厅较早就在“教育‘十一五’规划”上提出高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开放的要求。此后,广东省又陆续颁布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要求。对这些政策的梳理有助于探索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现行发展模式中的问题,为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模式打下基础。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层次及其活动要素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院校与国家层面,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高等教育的目的、功能或传递的过程[1]。根据美国学者墨菲等的观点,教育活动可分成三个核心层次:一是涉及学校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外部关系层面;二是关注教与学的过程的技术层面;三是管理层面,涉及学校对教育教学的领导、管理和组织[2]。按照此分类,可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功能及传递相关内容归纳为三个层面的活动要素,见表1。本文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三个核心层次的逻辑框架对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文本进行梳理①。

表1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活动要素

二、“十一五”以来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演变

自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始,经济发展对人才有了新的需求,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由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向满足经济全球化需要转变。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下,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

(一)以技术过程为核心层次的政策阶段(“十一五”期间)

在政府层面,较早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任务提上日程是在《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此外,《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以下简称《现代化纲要(2004-2020)》)提出,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论、观念、内容及手段,把扩大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第一,强调引进教学资源和推动合作办学项目。《“十一五”规划》及《现代化纲要(2004-2020)》均提出,要吸引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到境外办学;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积极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现代化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还要求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外高等学校之间学生交换、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工作。引进教学资源和推动合作办学均是对院校层面的政策要求与支持,同时还强调教师作为主体参与其中。据统计,2007年广东省有7所学校申请办理了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

第二,强调人员双向流动。《“十一五”规划》及《现代化纲要(2004-2020)》均提出鼓励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双向交流,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招收留学生的规模等政策举措。人员流动的政策主要参与主体是高校师生,并重点关注了留学生教育。在政策支持下,2005年来粤留学生5399人,到2010 年人数达14110人;出席国际会议由2005年的4156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7371人次[4]109。

第三,强调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国际合作。《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通知》鼓励广东高校、科研院所与海外研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现代化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对原创性研究和最有可能取得世界一流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予以重点支持。此政策主要参与主体是高等院校及师生。2005年全省高校国际交流学术论文3083篇,到2010年有3570篇[4]109。

从上述政策文本看,这一阶段国际化政策重点是境外教育资源的引进、注重外语教学和人员流动,参与主体主要是院校层面和高校师生,因此具有明显的技术过程为核心层次的特征。尽管在《现代化纲要(2004-2020)》中提出了“走出去”境外办学的设想,然而这一阶段还以单向学习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主要指导思想,使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较大的发展局限性。

(二)增加组织管理为核心层次的政策阶段(“十二五”期间)

2011年,广东省开启了《“十二五”教育规划》,“开放发展”是重要的发展思想,并指出,开放合作是提升教育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标志,应借鉴吸收和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教育的先进经验[5]。此外,《广东省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以下简称《中长期教育规划》)、《关于引进世界知名大学来粤合作举办独立设置高等学校的意见》(以下简称《来粤合作办学意见》)、《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高等教育质量意见》)、《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民办教育意见》)等共同组成这一阶段高等教育国际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网络支持。

第一,继续推进人员双向交流活动。一是鼓励本国师生走出去。《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鼓励和支持跨国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支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出国进修;实施学生海外学习实习计划;支持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引进来。《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努力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鼓励优秀留学生毕业后留粤工作。《高等教育质量意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全球范围内聘请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此阶段对于人员流动不仅限于课程学习,还包括科研合作、实习实训、学历进修等多种形式,并增加了引进来的鼓励措施,进一步扩大了人员流动参与主体的范围。期间,来粤留学生由2011年的15973人增加到2015年的23015万人[4]110。

第二,更加关注中外合作办学的多元形式和质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意见》强调,鼓励高校与境外高校开展互认学分、互授联授学位、联合培养、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中长期教育规划》指出要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着重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重点引进3到5所国外知名大学。《民办教育意见》支持民办高等院校与境外知名大学在粤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学校。《来粤合作办学意见》从体制改革、资金筹措、评估制度、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对中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保障支持。此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关注与国际优质办学资源的合作,更强调独立设置高等学校以整体带动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截至2014年10月,全省本科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含港澳)项目37个、机构4个[6]。

第三,关注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如《中长期教育规划》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均指出,要完善外国留学生管理制度,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水平。二是改革机制体制。《中长期教育规划》鼓励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及中国企业设立来粤留学奖学金。《来粤合作办学意见》提出对合作办学捐资助学的社会组织机构实施税收优惠,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评估体系与制度;定期评估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水平,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高等教育质量意见》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体系,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鼓励高校教师到国际学术组织和行业组织任职。这些规定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编织了由学校到社会、由资金到体制的全方位组织管理与体制机制保障网,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扩大到社会层面。

此阶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在技术过程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组织管理层面的活动,使原本线性的国际化政策发展成为二维网络结构的政策保障与支持。此外,这些政策拓宽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参与主体,使整个社会参与其中。

(三)关注外部关系为核心层次的政策阶段(“十三五”期间至今)

广东教育“十三五”规划期间,教育对外开放达到了高峰期。尤其是2019年2月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国际教育示范区”的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这一时期《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冲补强方案》)、《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等均提出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政策要求与支持。

第一,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建设。《冲补强方案》及《“十四五”规划》均提出要加强国际及粤港澳交流合作,要在人才吸引、科研合作、人员流动等方面提升高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能力。一是提高人员流动质量。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化培训项目、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支持青年教师海外访学,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开展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的人才联合培养。三是提高科研合作水平。加强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支持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这些政策从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师资国际化方面做了政策支持。截至2020年,全省高校科技国际合作研究共派出3239人次,接收1960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6127人次,交流论文6176篇,主办国际会议241次[7]。

第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担负国际社会服务责任。一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企业对国际化职业人才的需要。《“十三五”规划》强调,支持省级一流高校引进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提升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积极筹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十四五”规划》指出,高等教育要配合广东企业“走出去”,探索优势院校海外(境外)办学,支持开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定专业领域的人才联合培养。《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也提出实施职业教育国际化工程。由原来仅强调本科及以上普通高等教育类型的合作办学到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合作办学,以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外合作办学格局。此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增长明显,由2017年的31个增加到2022年的53个[8]。

第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担当人文交流使者的责任。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以来,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更具针对性。《“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扩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南太平洋岛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十四五”规划》指出,发挥大湾区“一带一路”重要门户枢纽作用,开展双边及多边教育交流;加强非通用语种、区域国别及涉外法治专业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与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十三五”期间至今,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把区域内高等教育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密切联系,并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人文交流结合起来,涉及参与主体更为广泛,包括院校、政府、企业和师生。由此看来,此阶段广东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开始关注外部关系。

三、构建三维动态交互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广东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每个发展阶段的单一维度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国际化的发展,因此需要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在技术过程、组织管理、外部关系三个核心层次,与政府、院校、企业、师生等参与主体形成动态交互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一)建设技术过程层次的质量体系

在继续保证课程与教学、人员流动、科研国际合作、实验实训国际合作等技术过程方面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的平衡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合作、人员学术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建设,提高广东省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是加强院校与企业的互动,进行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本土化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融合度;二是创新院校与境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的互动关系,增强高校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三是加强人员与院校的互动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留学生的招生标准;四是创新增强境内外院校与企业互动关系的方式,完善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质量评估机制。

(二)完善组织管理层次的支持机制

一是创新政府与院校的互动关系,下放高校国际化自由权,鼓励高校做好国际化发展规划,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理念,以国际视野治理高校的人才培养、课程与专业建设等方面。二是创新行政人员与院校、企业的互动关系,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国际素养,鼓励行政管理人员走出去,吸引全球优质管理人员。三是提高师生与企业的互动程度,借助企业的中介作用,设立师生短期国际合作交流资助基金,拓宽人员流动的渠道。四是增加政府、院校与企业的互动,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发政校企、企业独立办学、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打破体制机制的壁垒。

(三)搭建外部关系层次的枢纽门户

一是创新地方与区域、国家间互动关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平台,搭建大湾区国际教育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广东省可以借助香港与澳门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打造大湾区国际教育枢纽品牌。二是创新院校与境外企业的互动关系,依托国际企业搭建社会服务的枢纽门户。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广东省高校要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广东省更多走出去的企业服务,为广东省与这些国家的友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持和服务[9]。三是活跃境内外人员与院校的积极作用,搭建人文交流桥梁。通过师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在短期内建立起国际友谊平台,为长期的人文交流打下基础。

注释:

①主要资料来源包括“十一五”以来广东省的教育发展规划(http://www.ss.gov.cn/fsssjyj/gkmlpt/index)及广东省政府网(http://www.gd.gov.cn/gkmlpt/policy)、教育厅(http://www.gd.gov.cn/zwgk/wjk/)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所有教育政策文本。

猜你喜欢

广东省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1万亿美元——广东省预计2013年GDP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