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4-03-05陈炜琦

科学咨询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养消极子女

陈炜琦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属于医学上的情绪障碍,是无法通过意志来改变的疾患。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抑郁问题也必将愈发对社会和青少年身心发展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数据,以及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讨论成果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就目前来说,关于抑郁疾患相关的研究有很多,积极探讨导致抑郁症成因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可能发生的抑郁人群等课题。相关研究发现:父母以消极的教养方式去教养儿女,缺乏正确积极的引导,会增加青少年抑郁的患病几率。进一步分析也表明,父母在教养子女时,与孩子保持沟通交流,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是防止和改善青少年抑郁发生情况的最积极的有效决策。本文基于对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的实际梳理,提出青少年抑郁症的成因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重要关联,重点介绍了青少年发生抑郁症的现状,说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青少年抑郁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并对此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抑郁症概况与青少年抑郁

抑郁症有很多不同的症状,例如,情绪低落,对平时喜爱的事物或爱好失去兴趣,感到自卑或感到极大的负罪感,食欲突变,嗜睡或失眠,心情焦躁或反应迟钝,浑身乏力,身体莫名感到疼痛,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者反复产生轻生念头等。不仅仅是以上症状,抑郁症还会导致一些脑部的临床表现。平均每一位精神疾病的患者都需要花至少十年去寻求治疗和帮助。抑郁症通常被视为“难以启齿”“懒惰”或“矫情”,患者担心被当作“精神病”,以及家人的不理解,让患者更加难以被及时发现及进行治疗,也给抑郁症恶化造了一个极大的温床。

此刻,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疾病的困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仅确诊患抑郁人数就超过9 500万。而这9 500万人中,有50%是在校学生。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占总人数的30%,也就是至少2 850万。可见,抑郁症正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1]。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各种压力或变故,若无正确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非常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积压在心、无法释放与化解时,就有陷入抑郁的风险。

青少年群体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身体开始第二次发育,大脑经历巨大的发育过程,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但自我能力发展尚不完整。这让他们经常陷于一种矛盾的心理中,当面对这种生理变化时,他们更容易感到压力,可能用来应对精神压力的工具少之又少。久而久之,抑郁成为了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问题。调查显示,77%和69%的青少年患者容易在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中出现抑郁。其中,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1]。对青少年而言,在面对外界所带来的压力和打击下,家是他们唯一的港湾,这也使得父母对其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尤为重要。

二、父母教养方式

大量研究显示,青少年抑郁和父母教养方式息息相关[1]。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而父母对他们的态度及教养方式,会影响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和性格心理。可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

父母通过对子女的教养行为,把社会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会道德规范及态度体系传递给子女,并渐渐组成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和目标。最早提出并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赛蒙兹(P.M.Symonds),他提出了亲子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一是接受-拒绝、二是支配-服从[2]。在此基础之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D.Baumrind)提出了四种父母教养方式[2]。现这四种教养方式也广为流传。本文也将基于以下四种教养方式展开分析研究。分别是权威型(接受+控制)、溺爱型(接受+容许)、专断型(拒绝+控制)和忽视型(拒绝+容许)。戴安娜·鲍姆林德认为权威型父母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交流沟通,这样的教养方式能够帮助孩子,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而这又引出了以下三类消极教养方式:“专制型教养方式”“溺爱型教养方式”“忽视型教养方式”。

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

(一)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父母善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子女产生影响,他们倾听子女的思想,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在教养子女时采用不强迫不主导只引导的方式。家庭氛围趋于和谐,父母的情绪稳定,子女的情绪也会稳定。父母子女遇到问题时与其展开探讨,引导子女找到解决方法,不怕失败不怕出错,则子女也会逐渐学习自主处理事情,面对挫折也不会轻言放弃。研究发现,父母的关爱可降低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发生风险,而父母控制性可增加青少年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的发生风险[3]。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通常能够为社会带来正向发展,情绪稳定,善于沟通,积极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二)专制型教养方式

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极教养方式,通常专制型父母会用自身得到的经验和想法强加于子女,他们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求子女绝对服从于自己,这样的父母通常对子女只进行单方面输出,而忽视倾听子女自身的想法和感受。父母过度控制子女,甚至要求子女做到连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子女反抗,则会导致父母更加压迫子女甚至动辄打骂。子女长期经受压迫,则心理容易造成问题;或是子女叛逆,更抵触父母,不与父母交流内心想法,与父母逐渐离心。同时,子女在父母长期的高度控制压制下,情绪问题神经症状也会慢慢显现。北京师范大学的孙丽萍等就围绕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抑郁焦虑的影响采用问卷法展开了一项三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抑郁和焦虑和父母心理控制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4]。

(三)溺爱型教养方式

溺爱型的父母通常以子女为中心,对待孩子非常慈爱包容,他们通常不会对子女提很高的要求,而是着重于满足子女的要求,对子女言听计从,毫无原则。子女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成长,更容易形成懒惰、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忍让的性格特点,心智发展也会受到阻碍,缺乏自信、胆小,遇事易退缩且无法面对困难。在外遇到不像父母一般迁就娇惯自己的人也很容易产生敌意,更容易表现出幼稚任性的心理。进入社会后,其由于未经受过挫折,无独立自主能力,任性要求无法被满足,屡屡受挫后,更容易产生心理偏差[5]。

(四)忽视型教养方式

忽视型教养方式下家庭成员很少进行沟通,甚至很少见面,家庭成员关系不亲密,亲子间互动很少。这类父母不限制子女的自由,但也不去引导子女。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子女无法感受家的温暖,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遇到事情无法求助于父母,心理上经常处于孤注一掷的状态,凡事都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去摸爬滚打。久而久之,子女无法与父母产生链接,会对父母失去信任,甚至憎恨父母。其通常也会对外界有较强攻击性,行为极端,很少会替别人考虑。在青少年时期,其更容易表现出不良行为,性格飘忽不定,人际关系也较差一些。这类子女所见的是父母的忽视与不作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无法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也通常会表现出憎恨、厌世等情绪,难以信任他人或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经常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对自己也容易形成负面的印象,难以释怀。这种情绪积压在心中无法抒发,也会引起系列心理问题。美国心理学教授迈克尔·麦谷洛(Michael McCullough)在2007年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对某一件事总是耿耿于怀无法放下的人大脑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如果大脑中皮质醇含量过多,就会导致焦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压抑、抑郁等问题[6]。

青少年早期,父母采用以过度严厉、敌意为典型特征的消极教养方式,会影响青少年中期以杏仁核及其相关亚区为核心的脑网络功能连接模式。消极教养会导致青少年环路发育异常,引发青少年抑郁等情绪问题。研究表明:消极教养方式从心理、生理上都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发展,加剧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7]。而研究也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形成关系匪浅[8]。

由以上三个表格(表1~表3)可见,父母教养方式除民主自由因子外,其余四个因素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均显著相关。可见,父母在教养子女方面,基本不受子女性别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也与父母本身文化程度无关,性别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对青少年自我概念具有预测作用。数据表明:如果父母对子女温暖有情感,培养出来的孩子对自我就有着较为积极的评价;而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冷漠忽视、拒绝否认则会使子女不断体验自己的失败及无能[8]。

表1 自我概念与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 ± s)

表1 自我概念与性别,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 ± s)

性别 父亲文化 母亲文化男 女 大专以上中专以下大专以上中专以下身体自我 65.8±8.43 63.7±8.31 64.5±8.82 64.9±8.18 64.5±8.83 64.7±8.20道德自我 67.2±8.39 68.4±7.10 68.2±7.19 67.7±7.91 67.9±7.44 68.0±7.70个性自我 62.6±8.00 60.6±8.23 62.1±7.80 61.1±8.57 61.1±7.89 61.8±8.43家庭自我 64.3±9.68 64.6±8.72 66.0±8.61 63.2±9.47 65.3±8.54 64.0±9.52社会自我 61.4±7.80 61.8±7.60 62.2±7.77 61.0±7.38 61.4±7.86 61.8±7.49自我批评 30.9±6.36 31.4±6.54 31.6±6.38 30.9±6.49 32.0±6.04 30.7±6.67

表2 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

表3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回归分析结果

四、相关建议

(一)家庭与子女角度

教育不只影响个人的发展,更影响家庭的团结。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的关系亲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发展。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同时,我们更是要重视家庭教育。随着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深入了解之后会发现,父母教养方式良好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教育。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9]。

1.家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父母的心理健康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然而,人们的心理问题还远未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父母心理的不健康因素正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给家庭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父母提高心理素质,在家庭日常生活与子女的频繁接触中、在家庭教育中保持健康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经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之大。”可以说,父母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主要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形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待生活的态度非常消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抱怨生活、唉声叹气,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悲观;如果家长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脏话,那么孩子也会在家长的影响下有样学样;而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孩子自然也会在家长潜移默化下变得更加自律、优秀。

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大都是从家长的身上学习、模仿而来的。家长的“以身作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长的得体言行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教育影响,对孩子的性格、思想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子女应和父母保持沟通并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

被消极教养方式所影响,子女在明显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出现变化,或感知到无法和父母和谐沟通时,应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在遭遇家庭暴力等一系列事情时,子女可寻求邻居或者社区等机构的帮助。子女在面对父母有心结无法解开时,也可积极参加学校心理疏导,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10]。

3.孩子应积极参与社交和户外活动

进行户外运动不但能够帮助青少年缓解压力,对保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帮助,许多青少年经历了消极教养方式后都喜欢一个人待着,并且不断寻找自己的缺点,从而使情绪变得越发低落,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青少年多参加社交活动,结交同龄朋友,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交往,这样不良情绪才会得到一定的舒缓,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就会变得更强。

(二)鼓励社会开设家长中心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相关课程

社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少年时期是各种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父母如果能够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孩子来说将会受用一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心理课程,有益于身心发展[10]。在现代生活中,很多父母仍抱着错误的教学观念,常常使家庭教育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在这种情况下,开办家长中心,通过家长中心向家长系统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更能够使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为家庭教育开辟出一片绿洲。通过家长中心的学习,家长们就能认识到自己平时在教育子女时,什么做法是正确的,什么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就能使家庭教育更趋于科学规范,收获理想的效果[10]。

五、结论

本文以父母教养方式为基础对青少年抑郁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基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为了提升论文的可用性,本文通过青少年抑郁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对于青少年在面对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而产生抑郁心理时该如何自救、父母在面对已经产生消极教养方式后应如何补救等问题提出了较全面的解决方法。一是家长应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二是子女应和家长保持沟通,必要时积极向外界寻求帮助。三是孩子应积极参与社交和参加户外活动。四是鼓励社会开设家长中心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相关课程。研究结果说明,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存在着一定联系,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为青少年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国内青少年抑郁基本情况进行探索,所以在阅读文献时对于国外研究文献的采集会相对来说少一些。读者之后可以将国内外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情况联系起来做详细对比。

猜你喜欢

教养消极子女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