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研究

2024-03-03呼海涛陈戈周云洁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培训机制高校教师

呼海涛 陈戈 周云洁

摘  要:高校教师培训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举措,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河南省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内涵日臻充实,但是也存在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的经费和针对性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不强等问题。因此,倡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培训内容及形式,构建立体化的培训体系,建立科学多维化的培训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在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形势下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培训理念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工作,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的政策要求,使高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内涵日臻充实。但仍存在较多问题难题,例如培训机制不健全,工作内容多样性不足;活动形式僵化、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等。所以,倡导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培训内容及形式,激发教师参与热情,进一步健全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

教育强则国强,教师强则教育强,人才资源在教育事业起到了关键作用,高校自身的人才资源决定着其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定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出了“抓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的根本任务。当前河南省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而不“精”的问题却仍然十分突出,迫切需要从“量”向“质”转变。因此,亟须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系统的培训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綜合素质,创建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是高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的根本举措

党和国家正在推进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双一流建设”重大战略,推动我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校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决定了高校是否能顺应时代,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支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现代化大学,是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更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当前高校发展已经进入提质创新的新时代,拥有高水平教学能力的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深化教学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保障,完善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已经成为推动高校教学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二、目前高校教师培训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独立的培训部门导致培训制度及评价不完善

以河南省高校教师培训为例,河南起步虽然较早,但缺乏独立运行的教师培训机构或部门。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教务部门或人事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的教师培训工作,存在制度导向滞后、培训结构欠缺、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1]。高校教师培训评价方式只是对某一项或某次培训课程的单次考核,缺乏全面、系统、逻辑性的综合考评[2],更没有对培训结束后长期成效的评价,极大影响了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二)培训经费的不足限制了培训的规模和时间

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教师培训工作的财政支持方式单一,缺乏合理、有效的经费支持和稳定的物质保障,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师资队伍和教师知识储备改革的需求。而且,当下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训工作已不再局限于校内,随着国内外访学研修的增长必然会带来费用成本的增加,造成了高校培训工作经费紧张的局面。

(三)培训对象针对性不足,培训形式与内容单一

从培训对象看,教师队伍的多元化直接决定了教师队伍培训机构必须进行培训,迫切需要由专业型向复合型教学转变。当下教师培训机构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缺乏针对性个体化的培训方案。而且我国目前高校教师的培训多以讲座为主,采用“大水漫灌”的课堂式培训模式,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知识系统化,使教师个体化需求与单一固化的培训产生了极大矛盾[3]。部分高校教师在接受培训时忽视了实践技能及国内优秀培训项目,影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使培训体系更加单一不均衡。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培训机制的对策

(一)提升高校教师培训理念

1. 坚持以教师为本理念

理论决定实践,树立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理念是做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高校教师培训应遵循以人为本、坚持服务教师发展的理念[4],服务教师,促进教师发展要成为教师培训活动的最终落脚点,培训活动不能仅限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学术能力,还应该有师德师风、心理素质、人文素养等一系列综合素质的培训,构建高校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新型的良性合作关系,依据教师不同的需求制订个性化培训。

2. 建立常态化培训,探索培训新模式

培训部门需要在合适和固定的时间形成系列化的教师培训项目,使教师的培训更加具有相对持续性和稳定性。培训部门应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树立“互联网+教师培训”的新思维[5],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构建教师培训信息化平台,使培训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培训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长时间跟踪评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坚持“立德树人”,建设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高校要牢固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是教师教学的根本,要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培训的全过程,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师德师风培训机制,从理想信念、道德修养、职业纪律、教学规范、学术道德等多方面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通过树立师德典型、评选先进案例、打造教学名师等正面形象的激励作用,促使教师自觉成为“四有”好老师。

(二)完善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1. 制订教师培训长效化发展计划方案

高校教师培训需要有其完整的培训体系,从初级到高级,从理论到实践,从技能到观念,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应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培训计划[6],做好整体设计,将教师培训作为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设计长期且系统的培养方案,确保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要相符合。

2. 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为依托强化机构建设

以建立适应学校特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依托,充分调动校内外的各类教学资源,加强对教师的专业教学、信息化、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建设省级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强化培养培训,采取多途径、分类别的培训方式,为中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學习环境,形成有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为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3. 实行培训教育学分管理

学分制管理对培训的规范、科学和目标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教师管理、职称评审、人员流动等方面的定量支持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是要注重培训内容的精细化,从教师的职业特点、学科属性、个人发展等角度出发,分学科、专业、年龄注重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差异化与个性化;二是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三是根据教师实际参加培训活动计算学分,按照培训人员和项目内容设定学分,将学分与教师奖惩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将教师个人发展量化,以一种“硬性”管理的方式,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三)构建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

1. 开展系统化高校教师培训项目

一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教案、进头脑。二把教育学术研究工作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三把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五“抓”来做好培训工作。一抓教育教学理念;二抓教学水平提升;三是抓专业知识学习。四是抓教学研究能力培训。五是抓现代信息化教学技能,多途径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2. 分年龄分层次分专业开展教师发展培训

根据教师个人情况制订培训计划,实施专业的职业培训。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主要从理想信念、校史、校情、校规、基本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其次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提升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夯实教学基本功,加强信息化教育与教学深度,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个性化培训,务求实效;最后对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能力综合培养,使其成为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名师,为院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大对各级教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奖励力度,增大对骨干教师科研扶持力度。

3. 设计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一是推行混合培训模式。以教师工作坊为主,将培训主题作为目标驱动,以合作讨论为主要进修形式,出席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听专家讲,研究其他教师上课方式,还要备课亲自讲授。通过集体探讨、自主备课、点评反省、教学实践等环节,让教师对授课内容、教学形式都有创新性的见解。二是举办交流研讨论坛,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围绕教师在自身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教学上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三是搭建信息化的教师培训平台,开展信息化教育培训。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高校要注重教师的网络思维,利用新媒体优势,结合学校实际,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网上培训平台。四是举办各类教学竞赛,开展赛训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训”的培训模式。

(四)建立规范科学多维化的培训评价机制

1. 完善校、院两级培训质量监控架构

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学校、院系应当增设考核主体,建立以教学信息员、教学专家督导、教师同行、领导干部为主体的立体化的培训质量评价队伍,结合教师自评,对教师培训的成绩达成综合性评价,从评价结果中发现并处理好问题,随时反馈教师的教学状况。通过持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工作,对教育教学进行全程质量控制[2],提高广大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保障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质高效发展。

2. 推行即时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策略

对教育过程进行科学的监测与评估,是确保培训成效的一条有效途径[1],一是学校和培训机构必须全面了解教师的培训过程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培训前要对培训目标进行细化切分,围绕不同需求的教师展开集训,以便考查考核训练效果。二是更新教师培训监控系统,除了常用的笔试、总结等培训考核形式,还可以通过调研问卷、实时问答、反馈思考、自我展示等方式对培训教师定期进行阶段性评估。三是以年度教师素质评价为指标,对培训前后成绩进行分析,以确定教师参加培训的技术定位。

(五)深化教师激励制度

1. 成立教学名师咨询专家团队

教学名师作为学校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荣誉,其是对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师德高尚、敬业治学及教学水平突出的优秀教师的奖励。作为高校宝贵资源的教学名师,在教师培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高校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组建教学咨询专家团队,充分利用其在师德师风、教育理念、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教学指导,可以利用教学名师的教学示范,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选择方向、树立目标、制订措施,使他们快速适应课堂,加快角色转变,提升教学水平。

2. 加大高校教师教学业绩奖励力度

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度是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提高教师的教学绩效奖励,可以充分发挥其潜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而提高教师参与教研培训的投入度。高校可根据教师的学术贡献、应用贡献、级别、难度等为依据,结合校情,制订相应的奖励标准[7]。学校还可以增加教师国内外访学研修的奖励力度,对在教学或科研上取得突出贡献的青年教师提供国内外进修深造的机会,保证工资与基本绩效以及住宿、路费、生活补助等支持,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研修的积极性。

3. 建设与规范校内教学培训师团队

教师培训师的职责在于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8]。高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和师资条件,主动做好教师培训师的培训。比如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际高等教育教师培训项目ISW(教学技能工作坊)的培训。高校选拔时应根据本校教师的整体水平规范选拔条件,还可以調研教师的意见,在教师之间进行推荐,选出教师心目中的最适合担当培训师的优秀教师,教师培训师用他们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式帮助更多的教师。培训师团队建立后,高校也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提升培训工作效果,也为教师培训师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继续深化教师培训机制建设。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教师教育信仰和教育情操,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掌握 “互联网+教学”的信息化技术,形成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机制。将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放在首要位置,真正使高校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和“引路人”,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邹春晴. 高校师资培训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 人才资源开发,2020(16):40-41.

[2] 吴军其,赵梦琦,周思慧,等. 高校教师培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 现代教育管理,2020(11):66-72.

[3] 林婷婷. 提高高校师资培训实效性的策略分析[J]. 才智,2020(30):129-130.

[4] 马莉. 教育新常态下高校教师培训:价值意义、实践困境与实现径路[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0):98-101.

[5] 王盼盼.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策略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1):255-256.

[6] 杨立超,王琪.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培训途径的思考[J]. 现代交际,2020(08):150-151.

[7] 蔡洁. 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优化与发展创新路径探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0):142-144.

[8] 卢滔. 高校教师教学培训师队伍的建设思考[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12-113.

(责任编辑:莫唯然)

作者简介:呼海涛(1971—),男,硕士,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陈戈(1977—),男,硕士,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馆员,研究方向为教师发展与高校教师档案管理;周云洁(1981—),女,博士,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与诊断学。

猜你喜欢

培训机制高校教师
新疆兵团农牧团场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研究
军事院校非现役文职教员队伍建设探析
企业营销人员培训机制研究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浅析现代合同管理的重点及新举措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培训机制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