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4-03-03李艳红

中国教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小学科学教学核心素养

李艳红

【摘 要】在核心素养培养任务驱动下,教师要通过生动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尝试、去探求。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拟定真实有趣的单元主题;打破课时局限,以单元核心任务为线索;开展自主科普阅读,汲取丰富科学知识;纸笔留痕手绘图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课堂“三分享”,助力学生价值观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 单元整体 核心任务

核心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关联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依据教材设计具有系统性、结构性的单元学习任务,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实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一、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拟定真实有趣的单元主题

“学习情境需与学生周围世界保持紧密联系,这是由儿童统整性认知特点所决定的。”[1]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也多次强调,注意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要从单元整体入手,在教学伊始,将原教材主题改编为情境主题,为学生更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创造有利条件。

例如,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包括了解种子的内外部结构特点,探究其作用和功能,以及观察研究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的结构特点,还包括了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形成对植物一生的整体认识。这样的内容安排实际上与四年级学生的生活是有距离的,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如何把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地关联起来,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参与到栽培、观察、研究、记录中。

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中,教师将这一主题改编为“我是种植小达人”的任务驱动式情境主题。学生跃跃欲试,想成为“种植小达人”,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机,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自主探究实践中。在明确单元学习主题内容后,学生要想成为“种植小达人”,需要具备一定的植物知识和种植技能。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等,请学生共同探讨“要想成为种植小达人,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学生因此提出相关问题,如“怎样更科学合理地播种”“怎样养护才能让种子发育成长为植物”“植物的根、茎、叶对它本身有什么作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为什么要开花、结果”“植物需要天天浇水吗”“花的里面什么样,为什么要长花蕊”等。这样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探究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打破课时局限,以单元核心任务为线索

“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2]探究实践注重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概念的运用和各种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形成。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践,运用观察、实验、测量、记录等多种方法,利用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在不断深入学习和解决问题中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打破教材课时局限,以单元核心探究实践任务为线索,在培养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中,学生在“我是种植小达人”主题统领下,对植物生长变化进行完整探究。教师以此单元核心探究问题为线索,贯穿整个单元课时教学。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形成解释—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完整探究过程,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自主阅读等多种学习方式,利用观察、解剖、实验等方法研究植物,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较长周期的观察和记录。

三、开展自主科普阅读,汲取丰富科学知识

教师可以在各单元教学中设计“小书虫在行动”的科普阅读活动。例如,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阅讀,让学生获得相关科普知识。在形成单元核心科学观念认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单元内容相关联的科普读物,激发学生通过阅读更全面、主动地解决单元问题。

阅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习惯、能力和持久学习力,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普阅读可以滋养学生的心灵,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思维方法、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四、纸笔留痕手绘图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图文并茂的手绘图册,使之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力支撑,另外通过手绘图册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和研究、解决单元问题,学生的思维过程、方法、结果均得以呈现。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教学中,学生自己画了很多生物细胞图,形成学生手绘图册。手绘图册成为学生研究微生物的有力支撑,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手绘图册呈现出的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教师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科学思维样态,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自主解决问题、创新实践等的能力。

五、形成课堂“三分享”,助力学生价值观形成

教师可以创设课堂“三分享”模式,即“有声朗读”“最新科技成果分享”“温故知新”三个模块。其核心价值体现在,打破教材局限,给学生提供更多课堂中自主展示科技学习成果的平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思维、表达、沟通、演讲、信息技术操作等);丰富科学课程内容,增加课堂可容性;开阔学生科技视野,加强学生对科技的关注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科技兴国使命感。

1. 2分钟“有声朗读”—增长学生的科普知识

教师通过课前2分钟有声科普朗读视频展示或者现场有声朗读展示进行分享,除阅读各种科普读物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各单元的“小书虫在行动”的科普阅读活动内容进行展示分享。

通过有声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科普知识,开阔科技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另外,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有声朗读视频分享到其他班级,使阅读效果扩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科普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2. 3分钟“最新科技成果分享”—开阔学生的科技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搭建的3分钟自主讲解“最新科技成果分享”平台,利用3~5页PPT讲解最新的国内外科技成果,使学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此环节打破教材局限,增强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关注,把“科技强国梦”通过课堂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

3. 1分钟“温故知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利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以学生合作替代教师的旧知导入。实践表明,学生有了“小老师”身份,组队进行知识梳理、讲解,同伴互助、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发表独立见解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显著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回顾讲解,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和理解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改进教学。

综上,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开展科学课堂教学转型研究,探索总结教学实践有效策略,促进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真正为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金鑫.基于大概念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策略例谈[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81-83.

[2] 中华人们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3.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小学科学教学核心素养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单元整体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